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標注了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新高度,展現了大國外交的新節奏。
  2021年這一年,從領導人交往到國與國合作,從雙邊互動到多邊舞臺,從RCEP協議簽訂到「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不斷敞開大門,擁抱世界,聯繫也愈發深入、緊密、頻繁。
  截至2021年11月20日,我國已經與14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0月底,中歐班列已鋪畫73條運行綫路,通達歐洲23個國家175個城市。9月9日,歐洲地區首家中國疫苗工廠,也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奠基。
  9月份,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11月份,又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而隨著RCEP協定即將生效,未來5至10年間,亞太地區將成爲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亞洲會越來越成爲全球最大的生産鏈、供應鏈、消費鏈叠加區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不斷擴大的「朋友圈」,標注了中國與世界互動的新高度,展現了大國外交的新節奏。
  從3.5公里到414公里
  「一帶一路」建設秉承的共商、共享、共建原則,正契合了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的「美美與共」思想。近年來,中歐班列物流配送網絡覆蓋歐亞大陸全境,中老高鐵開通,沿綫國家紛紛參與合作,分享中國快車帶來的紅利。
  2021年12月2日,這對剛剛度過國慶的老撾來說,無疑是又一大喜訊。從這一天開始,老撾這個東南亞國家中唯一的內陸國,摘下了「陸鎖國」的帽子,成爲了「陸聯國」。
  老撾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353年建立的瀾滄王國。由于境內80%以上都是高原山地,交通設施建設非常困難,直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結束,老撾依然沒有現代意義上的鐵路交通。在媒體上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做「陸鎖國」。講的就是老撾作爲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四周被群山及各陸地國家環繞,交通十分不便的狀况。在中老鐵路開工前,老撾鐵路僅有3.5公里,開通後,老撾境內鐵路總長414公里,從昆明至西雙版納景洪將僅需3個多小時,至老撾萬象當日通達。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認爲,中撾鐵路作爲「一帶一路」上最成功的樣板,通車以後,中國和東南亞的聯繫,包括經濟文化交流、人員往來、觀光旅游,以及更重要的RCEP區域合作夥伴組織,就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平臺。
  世界銀行在2020年發布了一份名爲《從內陸到陸聯:釋放中老鐵路聯通潜力》的報告,其中表示,中老鐵路是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還分析道,通過與「一帶一路」網絡連接,作爲老撾通往全球供應鏈紐帶的中老鐵路,從長期看將會使老撾的總收入提升21%;到2030年,每年沿中老鐵路走廊途經老撾的過境貿易將會達到390萬噸,包括從海運轉向鐵路的150萬噸。
  中老鐵路通車之後,如果很快就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顯現,是否有可能撬動中泰鐵路乃至其他東南亞「一帶一路」鐵路基建項目的建設?
  泰國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秘書長達努差•披猜耶南日前就表示,政府需要加快與老撾和中國同行達成協議,以便在泰國鐵路系統與中老鐵路之間建立無縫連接。「如果泰國不加快與中國和老撾達成協議,那麽我們可能失去促進貿易、投資和旅游的機會。」他說。
  泰國國家鐵路局也表示,未來5年,泰國廊開和老撾之間的火車貨運班列將增至每天往返24趟,以應對今年12月中老鐵路開通後日益增長的貨運量。由此可見,中老鐵路所輻射的,遠不止鐵路沿綫的中國雲南和老撾。
  此外,中老鐵路還將與泛亞鐵路網相連,成爲中國與東南亞「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上的重要轉運節點,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産生積極影響。11月22日,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雙方關係有了進一步提升。
  經濟貿易層面,從不足80億美元到6846億美元,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30年間增長約85倍;從2009年中國成爲東盟最大貿易夥伴,到2020年東盟成爲中國最大貿易夥伴,10年一階梯,中國與東盟實現互爲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跨越。
  社會人文層面,雙方互派留學生超過20萬,彼此結成了200多對友好城市。新冠疫情暴發時,迄今爲止中國共向東盟十國提供超3.6億劑疫苗,幷援助大批急需的抗疫物資。
  那麽,通過東盟這個平臺,能否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協調東南亞內部的一些關係,從而推動各方合作包括「一帶一路」計劃?黃仁偉認爲,從東盟來看,東盟和中國的經濟一體化進程已經不可能改變,其對中國的友好也不可改變;無論美國搞「印太戰略」還是美日澳組「藍點網絡計劃」,都改變不了。
  老撾人常說,「一根柴棍燒不成旺火,一根木棍圍不成籬笆」。中老鐵路的開通運營,其實也是將兩條路擺在了世人面前,一條是看得見的鐵路,哪怕山水相隔,也要奮力相連相通,彼此相融;另一條是合作共贏之路,哪怕國情有別,也應努力求同存異、携手幷進。
  RCEP協議即將生效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成爲其第143個成員。20年間,中國用數據證明了自己在整個地球村裏經濟「科目」的好成績: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沖到第二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更是躍居第一位。
  中國入世20年來,世界正在携手見證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對于中國而言,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不僅是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重要部分,同時還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脉相承。2021年,RCEP的簽訂,無疑又是一個備受矚目的里程碑。
  在RCEP剛剛簽署的時候,復旦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江天驕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曾表示,RCEP這一超大規模的FTA(自由貿易協定),作爲一種包容、開放、普惠的國際制度安排,給多邊貿易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來亞太區域將形成目前全球能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全球經濟將開啓「亞洲時代」或「亞太時代」,這個時代恰恰不是美國所主導的。
  近日,RCEP保管機構東盟秘書處發布通知,宣布文萊、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泰國、越南等6個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4個非東盟成員國已向東盟秘書長正式提交核准書,達到協定生效門檻。
  根據協定規定,RCEP將于2022年1月1日對上述十國開始生效。該協議涵蓋人口超過35億,占全球人口的47.4%;GDP(國內生産總值)加起來爲26萬億美元,占全球的32.2%;外貿總額占全球29.1%。當然,這個數字是包括印度在內的,雖然這次印度退出了,但RCEP給印度留了大門,印度隨時可以加入。
  更重要的,這個自由貿易區是一個多元化的經濟體,成員的發展水平、政治體制、社會制度存在巨大差異,這是以前沒有過的。RCEP生效後,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根據測算,還可能會使全球經濟總量增長大約1860億美元。
  中國承諾對86%-90%的産品完全開放。中方對東盟十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承諾的最終零關稅稅目比例均爲90%左右。除老撾、柬埔寨、緬甸3個國家外,其餘東盟成員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對中國承諾的相應比例與我國大體持平或略高于我國承諾比例。
  RCEP的生效,不僅可以降低區域內部産業鏈合作成本,也使得歐美發達國家回遷産業鏈相對成本更高,有助于産業鏈留在亞太。
  RCEP達成的另一項重要成果,也是貨物貿易領域價值最大的成果,即規定了區域內的原産地累積規則。RCEP規定商品從A國進入另一自貿夥伴B國,可以用協定中多個締約方的中間品,來達到所要求的增值標準或生産要求,這樣A國享受B國零關稅的門檻可明顯降低。
  比如,中國的棉花出口到越南加工成棉紗後,再出口到馬來西亞加工成製成品,出口到日本。在RCEP生效前,需達到區域價值成分40%,才可免除8%-13%的關稅;RCEP生效後,在確定産品原産資格時,可將各RCEP其他成員的原産材料累積計算,來滿足最終出口産品增值40%的原産地標準,從而更容易享受優惠關稅。
  另一個重要的關注點是,中日兩國首次建立直接的自由貿易關係。目前,中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RCEP簽署後,中國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將達到19個、自貿夥伴26個。RCEP將使雙循環更加良性,比如中國可以借由周邊循環、亞洲循環來帶動更大範圍的國際循環,同時也期待RCEP簽署後産生溢出效應,帶動中日韓自貿區提速升級。
  反之,無論從眼前現實還是未來趨勢看,美國對RCEP的簽署不可能不著急。
  某種程度上說,痴迷于搞戰略競爭的美國,不僅在輸掉地緣經濟競爭,在地緣戰略競爭上處境也不妙。目前歐盟已經與日本、越南簽署了自貿協定,再加上與中國的投資協定談判,也修成正果。換句話說,歐洲與東亞這個未來世界經濟重心,已經建立聯接。
  雖然,拜登政府正在醞釀將特朗普政府弃之不用的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重新作爲重要戰略選項的做法,也重新考慮撿起CPTPP這個有效「攻擊性武器」,維護「美國優先」的國際貿易體系。但重返不易,還需要一個漫長的談判過程。
  與亞非拉美友誼加深
  中國尋求的夥伴關係,是做大中國的「朋友圈」,既把自己發展好,還要與其他國家一起發展好。目前,中國與亞非拉丁美洲國家的友誼,也正在不斷加强,貿易不斷深入。
  2021年6月,中國駐墨西哥大使祝青橋在第五届「拉美和中國:21世紀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發展是拉美的機遇,中國的發展也離不開拉美的參與和支持。雙方應在深入開展抗疫合作、深化政治互信、加强經貿往來和拓展人文交流四個方面推進合作。
  說到中國與拉丁美洲的交流,要從一艘「中國船」說起。1565年到1815年,「中國船」將絲綢、布料、織物等亞洲産品通過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運入美洲。船隻返程時,會載滿來自拉丁美洲的香料、飲料等特産,這是拉中最早的雙邊貿易。
  中國的經濟崛起影響了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重建。從2001年起,中拉關係日益緊密。特別是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以基礎設施建設爲重要內容的中拉經貿交往如火箭般增長,人員、文化、旅游往來頻繁。
  常州大學拉美研究中心研究員、阿根廷籍教師斯蒂文•索特雷援引了中國海關一組數據:2018年中國與拉美及加勒比地區貿易總額達3074億美元,同比增長19.2%;2019年,中拉貿易總額再創新高,達3173.7億美元。
  目前中國已成爲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國,拉美成爲僅次于亞洲的中國海外投資第二大目的地。
  如今,中國人對拉美的印象,不再僅僅是出産「金靴」的「足球之地」或《尋夢環游記》,拉美人也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發展,見到了一個「馬戲傳奇」外的中國。在斯蒂文看來,雙方貿易形勢持續向好,除了體量增大,其內涵和外延也更豐富。
  此外,南非作爲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也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國家。2021年12月10日,中國海關與南非海關簽暑「經認證的經營者」互認安排。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中國與南非進出口總值達到449.29億美元,同比增長56.6%,占到中非貿易總值的21.7%,是我國在非洲地區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通過開展AEO互認合作,中國海關和互認國家(地區)海關AEO企業出口到對方的貨物,能够直接享受當地海關實施的通關便利措施,可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港口、物流等貿易成本,爲兩國擴大貿易和投資規模營造更加便利的營商環境。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與新加坡、韓國和南非等21個經濟體47個國家(地區)簽署了海關AEO互認安排(協定)。中國AEO企業對AEO互認國家(地區)進出口額約占其進出口總額的60%。
  下一步,中國海關將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中東歐國家和重要貿易國家海關爲重點,不斷擴大AEO互認「朋友圈」,加快AEO互認磋商進程,爲我國進出口企業在全球範圍爭取更多便利。
  習近平曾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如今,中國正著力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這正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吳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