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升高,手脚爲何仍冰涼

  春漸遠,夏將至,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人的身體也暖和起來,但是有的人依然手脚冰涼。這到底是怎麽回事?該如何緩解呢?
  「涼」出有因
  中醫認爲,手脚冰涼是一種「閉症」,「閉」即不通。手脚冰涼的根本問題在于氣血運行不暢,其主要原因有三個:
  1.患者自身陽氣不足,不能溫化四肢。這類人群除手脚冰涼外,還會
  有畏寒、喜熱飲、大便稀薄、小便清長或尿少不利等症狀。
  2.機體氣血不足,四肢末端缺乏氣血滋養。這類人通常面色淡白或萎黃,平時少氣懶言,常感疲倦乏力,有時候頭暈、汗多,活動後症狀會更加明顯。
  3.情緒波動、壓力增大等使人體肝脉不暢,全身氣機受阻,不能將氣血運送至肢體末端。這種情况常見于情緒控制不佳,或腦力活動較多、工作壓力較大的人群。這類人群除手脚冰涼外,還可能出現胸脅、脘腹部脹悶脹痛,部位多不固定,症狀會隨情緒變化而增减。
  「破冰」有方
  陽氣不足的人群,平時要注意保暖,春季不可過早减衣,可以多曬一曬後背,利用陽光來補益督脉的陽氣;也可以通過點按足底的涌泉穴來激發腎氣,或者堅持在臨睡前泡脚來改善肢體末梢循環。在飲食方面,陽氣不足者可以煲當歸羊肉湯、核桃牛腱湯等湯品來進行食療,一周1〜2次;或者用少量枸杞、百合、肉桂做成茶飲來進行日常保健。
  脾胃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氣血不足的人群,平時應注意顧護脾胃,忌過饑或暴飲暴食,少食生冷、辛辣之品。此外,可經常點按足三裏穴,以健脾胃。在飲食方面,氣血不足者可以煲山藥排骨湯、山藥薏米粥、山藥紅棗粥等進行食療,每周1~2次,從而起到健脾、補氣、祛濕的作用。
  對于氣機不暢的人群,建議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戒急躁、焦慮,多進行戶外活動,避免久坐。同時,這類人應加强鍛煉,可通過打太極拳、散步、慢跑等較爲舒緩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讓手脚溫暖起來。飲食上,氣機不暢者可通過飲玫瑰花茶、茉莉花茶來疏肝解鬱。
  艾灸有效
  如果手冰涼日久,甚至困擾生活,您也可以嘗試督脉灸、任脉灸、臍灸等方法進行治療。
  督脉灸
  該方法通過特製的中藥粉、薑蓉、艾絨等作用于督脉上,激發協調諸經,發揮經絡內連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抵禦病邪、調整虛實的作用,從而達到溫煦手脚的目的。
  任泳灸
  任脉是經氣彙聚之處,爲十二經之總樞,內連五臟六腑,與督脉相表裏,具有健脾强腎、調和胃腸、散氣通滯、培補元氣的作用。所以,在任脉上進行艾灸不僅可扶補陽氣,還能補脾益腎。
  臍灸
  神闕穴位于腹中部、胳中央,被認爲是經絡之總樞,司管人體諸經百脉。胳灸即在肚胳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人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氣機,從而緩解手脚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