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針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的涉華政策演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篇演講洋洋灑灑,費盡心機,實質是散佈虛假資訊,渲染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內外政策。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當天,有記者提問,請問中方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發表的涉華政策演講有何回應?
汪文斌說,這篇演講洋洋灑灑,費盡心機,實質是散佈虛假資訊,渲染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抹黑中國內外政策。目的是遏制打壓中國發展,維護美霸權強權。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我願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人類已進入互聯互通的新時代,各國利益休戚相關,命運緊密相連,求和平、促發展、謀共贏是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面對百年變局,要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應對世紀疫情、重振世界經濟,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團結合作。美方渲染中國威脅,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反而會把世界帶向危險的深淵。
第二,美方聲稱中國是世界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完全是顛倒黑白。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維護的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而美方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明眼人都看得出,不過是美方與少數國家制定的「家法幫規」,維護的只是美國主導的所謂秩序。美方一貫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對國際規則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實用主義態度,這才是國際秩序的最大亂源。
第三,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民主、人權都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只能從本國實際和人民需求出發,探求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任何國家無權壟斷民主人權定義,無權充當教師爺,更無權打著人權幌子干涉別國內政。美國在民主和人權方面欠帳累累、劣跡斑斑,根本沒有資格充當衛道士,更沒有權力對別國指手畫腳。
第四,中國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原則,主張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的前途命運。國與國之間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大國更要帶頭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交往新路。搞「小圈子」是開歷史倒車,拉「小集團」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美國炮製「印太戰略」誘拉裹挾地區國家圍堵中國,聲稱要「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是典型的拉幫結夥,不得人心,註定失敗。
第五,中國外交宣導並踐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致力於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主張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強加於人。所謂「脅迫外交」的帽子扣不到中國頭上。美國才是「脅迫外交」的發明者和代名詞,脅迫的對象不分大小、不分遠近,甚至不分敵友。美國慣於霸凌霸道,國際社會深受其害。美國的這個老毛病早該改改了。
第六,臺灣、涉疆、涉港、涉藏等問題純屬中國內政。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和堅定意志,中方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空間。美方口頭上說不支援「台獨」,但說一套做一套,一再違反向中方做出的政治承諾,企圖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助長「台獨」勢力囂張氣焰,這才是要改變現狀,才是對台海和平穩定的嚴重威脅。涉疆問題的本質是反暴恐、去極端化、反分裂。所謂「種族滅絕」「強迫勞動」早被證明是世紀謊言,美方持續散佈謠言,只會讓自身信譽進一步破產。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港人治港」遵循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聯合聲明》。我們敦促美方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停止利用上述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散播謊言和虛假資訊。我們還要正告美方,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第七,美方口中說的是「競爭」,實際做的是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大搞非法單邊制裁、長臂管轄和脫鉤斷鏈,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無理剝奪別國發展權利。這不是什麼「負責任的競爭」,而是毫無底線的打壓遏制。中美關係要走出當前困境,關鍵在於美方必須摒棄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圍堵遏制中國的執念,停止破壞中美關係的言行。
汪文斌指出,中美關係正處在重要十字路口。是對立對抗,還是對話合作?是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美方應該從中美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發,做出正確抉擇,特別是要把拜登總統「四不一無意」的表態落到實處。
「我們注意到,布林肯國務卿在演講中稱不尋求與中國衝突和‘新冷戰’,不阻止中國發展,不阻止中國發揮大國作用,願同中國和平共處。我們對此拭目以待。」汪文斌說。
布林肯演說對華政策 中國學者:望言行一致
香港中通社5月27日電:當地時間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拜登政府執政一年多來首個對華戰略演講。布林肯從「投資、結盟、競爭」三個角度,闡述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手法。受訪中國學者評價指,布林肯此番演講內容,有部分符合中方需求,不應全盤否定,但要看如何兌現,希望美國言行一致。
布林肯受亞洲協會邀請,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用45分鐘時間闡述了美國對華戰略及其手法。他宣示,美國不尋求與中國的衝突或新冷戰,但將通過投資和結盟,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同時在有共同利益的地方開展合作。
演講一開始,布林肯說:「即使普京總統的戰爭仍在繼續,我們也將繼續關注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的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他又說,中國是唯一既有重塑國際秩序的意圖,又日益擁有重塑國際秩序所需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的國家。
可見,即使在烏克蘭戰爭之際,美國仍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但布林肯又表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關係之一」,華盛頓不會阻止中國的經濟增長,也不會試圖改變北京的政治制度,包括美中在內的各國有可能共存。顯示美國要繼續與中國打交道。
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2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將布林肯演講與前國務卿蓬佩奧的對華戰略演講對比,指出特朗普政府持激進反華立場,拜登政府則奉行實用主義和自由國際主義,但本質上,都要與中國展開長期的激烈競爭。
對於美國既視中國為頭號對手,又要繼續與中國打交道的矛盾心態,夏立平認為,美國要避免與核大國之間發生戰爭,尤其在俄烏戰爭之際,美國不願兩線作戰。另外,美國國內問題繁多,通貨膨脹高企,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槍支暴力事件不斷,拜登政府要先處理好國內事務。
對於布林肯表示美國不尋求「新冷戰」說,夏立平表示,首先須厘清「冷戰」概念:「美蘇冷戰是全面對抗,無經濟合作,不斷爆發代理人戰爭,目前美中關係尚未達到冷戰程度。」
布林肯還提到,拜登政府採取的是形塑中國周邊戰略。並以「投資、結盟、競爭」(invest、align、compete)三個詞來闡述拜登的「綜合戰略」,具體就是投資美國的競爭力、創新、民主;與盟友和夥伴網路為共同目標和事業而行動;利用這兩項關鍵資產與中國競爭。
此前,拜登政府多次表述對華政策是「競爭、對抗與合作」,布林肯此次則修正為 「投資、結盟和競爭」,二者有什麼區別?夏立平指出,最大不同是去掉「對抗」,去除了引發中國極大不滿的一點。「投資」指專注處理美國國內問題;「結盟」針對中國,但取決於國力和外交;至於「競爭」,不要採取極端手法和惡性競爭,良性競爭中國可以接受。布林肯宣佈的新戰略並非軟化,只能說是更實用、更符合美國利益。
在經貿問題上,布林肯在演講中數次指責中國,包括市場進入待遇「不對等」,「操縱經濟,扭曲市場」,追求「不對稱脫鉤」等。他又宣稱,美國正「磨刀霍霍」 ,阻止中國主導關鍵戰略領域,阻止中國獲得敏感技術和資料,包括新的和更嚴格的出口管制、更嚴格的投資審查,以確保美國的技術競爭力。他表示,美國能夠在關鍵領域勝過中國。
對此,夏立平表示,事實上,過去5年來,恰恰是美國一直在各方面尋求與中國脫鉤。從特朗普開始,美國尤其在高科技方面尋求與中國脫鉤。
「中美雙方需要在經貿領域共同努力。」夏立平分析指,一方面,美國在經貿領域的一些做法違反國際守則,是對華的極限打壓。中國在經貿運作上一直在爭取改進,但美國仍抓住這方面攻擊,拉攏別國創建技術同盟,美國應放棄這種做法。另一方面,中國也要繼續努力更加符合國際規範。
布林肯還就美國涉台政策展開了詳細闡述。他稱,在臺灣問題上,拜登政府沒有改變美國過往數十年做法,包括強調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維持台海兩岸和平穩定。但他話鋒一轉,又指責是大陸變了,變得更有脅迫性,「威脅台海和平穩定」。
夏立平直言,台海局勢緊張的責任不在中方,美國試圖將一個中國「空心化」。美國國內鷹派勢力強大,拜登政府頂不住壓力,料仍會在臺灣問題上「切香腸」試探大陸紅線,加強美台關係,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台海局勢很難見到轉機。
對於布林肯此番演講內容,夏立平評價道:「有部分符合中方需求,不應全盤否定,但要看如何兌現,希望美國言行一致。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