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輕症不用住院,疫情防控放鬆了?

  3月1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距離第八版診療方案將近一年。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有兩條。
  第一,新冠輕症患者無須住院。第二,新冠患者出院門檻降低,且出院後只需進行7天居家監測。
  有聲音稱,這是「釋放出放寬防疫管控信號」。
  其實,並非如此,只是防疫形勢變了。
  無症狀、輕症患者居多全部住院,醫療資源吃緊
  診療方案的變化,根源于一點:病毒變了。
  如今,奧密克戎毒株已成爲全球主要流行株。
  奧密克戎最大的特點是:傳播力很强!
  相較之下,2020年疫情初期的新冠毒株,每個感染者僅能傳染2〜3人。
  這就是爲什麽,截至今年4月14日,上海市感染者超過30萬人。
  根據我國定點救治醫院管理方案,普通病區應達到床護比1:1,醫護比1:2.5。
  也即,如果這些上海患者全都要收治進定點醫院,需要醫生超過30萬人,護士多達75萬——幾乎全市醫護都得投身其中,極易造成醫療資源擠兌。
  奧密克戎的另一個特點是:致病力比較弱。
  以吉林省爲例,截至3月15日,該省收治的8201例新冠肺炎患者中,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
  占比高達95%,重症和危重症總共只有6例。
  很多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並不需要太多治療,無須太多醫護參與。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感染者那麽多,又大多是輕症,沒必要都收治到定點醫院,以免占用大量醫護人員。
  「輕症不住院」,是不治了嗎
  根據新診療方案,對輕型病例,實行集中隔離管理。
  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蔣榮猛教授,曾全程參與第一版至第九版診療方案的制定。他解釋道集中隔離場所,包括方艙醫院、隔離酒店兩類。」
  從蔣教授過往接觸的情况看,很多輕症患者,都不需要針對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治療和藥物干預。對少數發燒患者,及時提供退熱治療,即能有效改善。
  「隔離場所需要的醫務人員數量比在醫院就少多了,大概是醫院的五分之一……這就節約了大量的醫療資源。」
  「輕症不住院」的做法,已有嘗試。
  去年,雲南瑞麗疫情中,當地定點醫院床位非常有限,于是,便把部分輕型病例安置在方艙醫院。實踐證明,這是可行的。
  降低隔離、出院「門檻」,有風險嗎
  新診療方案降低了解除隔離和出院的條件:核酸Ct值從40下調至35。
  什麽意思?
  Ct值稱爲「循環數閥值」,即通過病毒核酸檢測儀器測出的患者病毒携帶量。Ct值越低,病毒携帶量越高。
  出院患者的ct值下調後,他們可能携帶更多病毒,是否會存在傳染風險?
  研究發現,Ct值多35的人不再具有傳染性,沒必要再隔離、住院。
  今年初冬奧會期間,也允許Ct值大于35的運動員繼續參加比賽。冬奧會沒有發生疫情擴散,也證明Ct值>35的人是安全的。
  所以,大家無須過于擔心。
  出院後只需隔離7天,安全嗎
  過去,出院後要進行14天隔離管理,新診療方案修改爲,只需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解釋道,從德爾達毒株、奧密克戎毒株的恢復期患者情况來看,「基本上在7天之內,整個身體機能都恢復到正常狀態」。
  所以,出院後並不會增加傳染風險。這樣一來,也可減輕醫療負擔。
  標準降低,意味「放開」防控政策嗎
  相比于此前八個版本的診療方案,第九版在一些標準上,顯得相對「寬鬆」。
  有人解讀,我國正逐漸「放開」防控。
  蔣榮猛教授並不認可:「(新版診療方案)在防控措施上並不是更『放鬆』了,而是更加精准和理性了。」
  4月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也再次强調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
  新冠病毒時時刻刻都在變異,未來,是否會出現傳播力强、致病力也强的毒株,尚未有定論。貿然放開,後果難以控制。
  加之,我國人口基數大、老年人多,即便目前奧密克戎的致病力較低,也可能出現不少重症患者。
  防疫不鬆懈,仍是我們當下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