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交通規劃諮詢會 市民冀落實三張網絡

  【本報訊】特區政府現正進行《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公開諮詢,面向公眾的首場諮詢會於6月9日(周四)舉行,有近30人參與,約20人發言,與會者主要就建設三張網絡、綠色出行、智慧交通、巴士服務等方面提供意見,不少與會者認同落實「三張網」,又認為未來的步行系統選點應迎合居民實際需要,並需配合無障礙設施,以及與現有行人天橋接駁,串聯各區步行網絡,為居民提供舒適便捷系統。
  交通事務局代表表示,會因應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創設不同出行條件,如即將完成的松山行人隧道,便是鼓勵用不同方式跨區出行。局方重視市民每一個意見,是次諮詢除舉行諮詢會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外,也會透過不同渠道,如網上意見表、電郵等,廣納大眾意見,歸納未來十年規劃。
  另外,交通事務局近日拜訪工聯總會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就《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諮詢展開座談,聽取意見。這次諮詢結合內地及本澳有關規劃而成,可見其難度之大、考慮之廣、影響之深,對澳門整體發展有深遠的意義。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希望透過兩個月的諮詢期,以及多場的公開諮詢介紹會,聽取各界對澳門未來十年陸路交通規劃的意見,制定符合澳門情況的可持續交通規劃。
  工聯總會政務委員會三位代表隨後向林衍新遞交建議書,具體內容如下:現時輕軌如需貫通澳門半島,形成循環線的功能,依然需要大量的時間及細緻化建設,建議當局考慮研究建設西線,即由媽閣站沿內港伸延至青茂口岸或關閘,以及考慮研究打通東西線的連貫線路,即由媽閣站沿南灣至科學館,更甚連接位於A區的東線站點,以便完全發揮輕軌的集體運輸作用。
  諮詢中對於如何規劃連接澳門與內地各口岸的篇幅較少,如何完善口岸周邊交通承載力,以及轉運力的細化方案上仍有很大的補充空間,建議著力規劃及理順好各口岸所在區的交通配套,以口岸的定位功能作為考量,為恢復正常通關後的居民及旅客往來做好準備。
  “道路網、軌道網、步行網”三張網絡在各自發揮作用的同時,更需要網與網之間的交錯連接,將步行系統與公交系統有機配合,由點對點的步行網,輻射到從點接駁到公交或輕軌的出行方式,完善各交通工具站點與行人步道系統的接駁,增加居民前往不同地點的方式方法,形成“1+1+1大於3”的效果,讓每張網的功能發揮得更大更廣,又能重合提升協作效能。
  日常的公交營運已陸續更換為環保車輛,未來需引入不同的環保車輛,包括的士和私人車輛,在推動電動車發展的同時,亦要做好控車工作,緩解車輛與道路增長的不平衡狀態。隨著2030年的公交分攤率的提升,需對公交車長做好職涯規劃,藉以提升行業技能,為持續做好交通服務的轉職情況作好準備。
  同時建議在持續優化步行系統的前提下,融入大眾對康體的需求,可研究形成循環形式的步行系統,再結合一定的運動設置,回應居民近年對於健康休閒生活的需求。如A區與澳門半島的水塘步行通道對接,加上A區的環區步行設置,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運動空間,構建十五分鐘步行區的城市發展方向,未來更可配合十分鐘的步行旅遊路線,讓綠色出行成為身心健康的一部分。
  就諮詢提出借鑒內地城市構造纜車的方案,坊間議論不一。建議當局提供更多不同的數據支持、建造設計方案、落腳點等具體資訊,讓大眾了解有關方案的可行性,為諮詢工作帶來更實質的支撐,讓居民對方案有更透徹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