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台灣省籍代表選舉產生

  「中國共產黨全國台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代表經過差額選舉,選出台灣省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在閉幕會議上,兼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見與會代表並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台灣省籍黨員要帶頭學深悟透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貫徹落實黨中央對台工作決策部署,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反「獨」促統上走在前列、爭當表率。要多謀增進同胞福祉之策,多做加強交流合作之事,多為促進心靈契合之舉,增進台胞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按相關透露,中共二十大台灣省籍代表的名額,仍與過去幾屆一樣都是十人。在這次全國台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選出的十名二十大代表,還須經過中共二十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然後與二千多名二十大代表的名單一道,匯總公佈。雖然按照以往慣例,是已經基本定案,但有時也有會發生某些特殊情況,比如重慶市已經選出四十三名中共十九大代表,但在中共十九大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時,有十三人未通過資格審查,被取消黨代表資格,後來必須重新選舉,果然應驗了「重慶」這個地名。不過,相信台灣省籍代表團不會發生如此的情況。
  自從中共台灣工委書記蔡孝乾被捕叛變,中共台灣工委組織被摧毀之後,有關中共在台灣地區的黨組織,已經不復存在。盡管二零零八年「大法官會議」作出「釋憲文」,指稱《國家安全法》和《人民團體法》等法律中,有關「不得宣揚共產主義和國土分裂」的條文內容「違憲」之後,台灣地區陸續冒出了幾個打著「共產黨」旗號的政黨或政治團體,就連陳水扁的堂弟陳天福都搞了一個「台灣民主共產黨」,其中有一個還聲稱自己「直屬於」北京的中國共產黨,但其實其領頭人都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信仰者,甚至連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都不懂。不過,他們倒是承認「九二共識」,支持和熱心推動兩岸交流。但他們與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的政治關係,因而他們中的任何人,根本不可能參加類似「中國共產黨全國台灣省籍黨員代表會議」的會議,更遑論被推選為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實際上,中共近年歷次全國黨代會中的台灣省籍代表,都是在大陸地區各省區市和中共中央直屬機關、中央國家機關、解放軍中工作的人士。在歷史上,有的是在台灣出生者,如田富達、林麗韞、蔡嘯、蔡子民、郭平坦、吳克泰、潘淵靜等,其中也有人曾當選過中央委員或候補中央委員。而其中的吳克泰,還是李登輝加入中共的入黨介紹人。李登輝當政時期,吳克泰返台探視,李登輝還曾在「總統府」接見過他。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老一輩台籍中共黨員逐漸退出政治舞台之後,參加歷屆中共全國黨代會的台籍黨代表,就逐漸變成在大陸地區出生的「台二代」以至「台三代」。直到中共十九大,才有上海市的盧麗安,是「正港」的在台灣地區出生者。估計,由於她的年齡適當(五十四歲),而且仍在職,更是對台工作的標杆人物,因而極有可能再次當選。
一九六八年出生的盧麗安,是高雄旗山人。一九八六年在高雄女中畢業後,考入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後更名為英國語文學系)。畢業後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系攻讀文學碩士,隨後進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系攻讀文學哲學博士學位。在英國學習期間,結識了在愛丁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一位上海籍台胞男同學,兩人交往後裸婚。一九九七年,盧麗安夫婦接受國家人事部安排,以「返國定居專家」身份到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定居上海。盧麗安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任教,先後被評定為講師、副教授、教授。研究方向為英國文學、二十世紀英國小說、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文學社會學、生命書寫、安徒生研究。期間曾經參加中美富布賴特訪問學者計劃,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與英文系進修。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自二零一三年起,盧麗安任上海市台灣同胞聯誼會會長,同時繼續擔任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二零一五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二零一七年當選為中共十九大代表。由於她已經在大陸地區設籍,民進黨的政客們叫嚷要「開罰」,也就等於是狗吠火車。
在台灣地區出生的盧麗安當選中共十九大代表的消息公佈後,不少在大陸地區工作及就讀的台灣青年深受鼓舞,也積極要求參加中國共產黨,遞交入黨申請書,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參加培訓課程。其中一些人經過層層考驗,終於宣誓入黨並領到黨證。
中共十九大台灣省代表團的十名代表,是盧麗安、朱台青、劉琪、江爾雄、許可慰、蘇輝、陳子雲、林敏、符之冠、管勇。除盧麗安之外,蘇輝、江爾雄、符之冠等是台聯系統幹部,許可慰、林敏是醫生,劉琪是大學教授,朱台青是青海省質監局的副局長。其中朱台青、符之冠、江爾雄三人也是十二届全國人大代表的臺灣代表團成員,蘇輝則是北京是代表團的成員,並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從基本規律看,幾個台籍人口大省,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等,都應會安排一個黨代表名額,雖然是差額選舉,但也基本可以按照中央的意圖順利當選。
  有資料顯示,目前在大陸居住,具有大陸戶籍的台灣省籍居民,約有接近四萬人。中共黨員的人數則未曾公開過,不過倘是比照全國有九千五百一十四萬黨員,與十四億人口的比例,黨員佔百分之六計算,台灣省籍的中共黨員就是二千四百多人。這等於是平均每二百四十名黨員中選出一名中共全國黨代表大會的代表。而比照在全國範圍,卻是平均每四萬名黨員選出一名全國黨代表,因而當選率較高。
  估計,十九大的十名台灣省籍代表,除了因為年齡、工作調動等原因,而不再參加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者之外,基本可以連任。但為了體現「薪火相傳」、「新老交接」,可能會有「新人」加入。在中共二十大代表名單公佈之後,就可知端倪。
  中共全國代表大會的台灣省代表團的代表,全國人大台灣省代表團的代表,以及全國政協的台盟、全國台聯界別的委員,成為台灣省籍人士在大陸地區三支重要的參政議政隊伍(可能成員會有重疊),互為呼應,成為推動國家統一大業的重要力量。當然,如能在中央委員選舉中,選出一名台籍黨員,像過去的林麗韞、蔡嘯那樣,就將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