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言:兩岸沒有溝通渠道十分危險

夏立言:兩岸沒有溝通渠道十分危險


  【香港中通社9月4日電】台北消息: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4日在一場座談上說,兩岸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溝通渠道,十分危險,並指黨內的同志因為選舉對他這次大陸之行表達「不同意見」,他感到遺憾。
  夏立言當天在一場文化沙龍活動上講話時提到,這次國民黨到訪大陸目的很單純,就是去關懷、聆聽、建議與轉達意見。國民黨已經多年未到大陸,要去了解當地台胞關心的問題,也希望有機會能夠與大陸方面就兩岸關係交換意見。
  夏立言表示,他不意外民進黨批評,但本黨同志因為選舉關係也表達不同意見,對此感到遺憾。
  他強調,兩岸之間現在最大問題是沒有溝通渠道,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國民黨做的事情本是台灣執政當局該做的,如果當局不能做,國民黨願意做。一旦兩岸之間發生困難,也可以發揮一些效果。

浙江寧波舉辦系列台胞台屬中秋聯誼會


  【中新社寧波9月4日電】中秋將至,浙江寧波舉辦系列台胞台屬中秋聯誼會,兩岸青年分享團圓月餅,「雲端」話兩岸。
  近日,2022海峽兩岸(奉化)中秋聯誼活動在寧波市奉化區舉行。寧波奉化與台灣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歷年舉辦的海峽兩岸(奉化)中秋聯誼活動,已吸引近千人參與,是台胞台屬的「每年之約」。
  「這是我第一次帶著妻兒來奉化參加中秋晚會。兩岸一家親,就是要多走走,才會更親。」當地台商蔡宸紳說。
  在現場,台胞台屬還與在台灣的家人通過視頻電話互相祝福,兩岸青年共同分享團圓月餅。
  9月3日,由寧海縣台胞台屬聯誼會、寧波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寧海聯絡處聯合主辦的兩岸同胞中秋詩歌會在該縣舉行。
  寧海縣委常委石雅潔在致辭中說,寧海的發展,需要寧海全縣人的加倍努力,也需要台胞台屬、台商台企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希望今後能和台灣同胞多分享寧海發展的機遇,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從而推動寧海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詩歌會在舞蹈《問明月》中拉開帷幕。歌曲、詩朗誦、樂器、書法一一亮相,在台灣南投的小朋友還通過「雲端」帶來了《中秋話團圓》節目。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兩岸情」代表委員工作室和「兩岸融合發展」商務工作室的授牌儀式。
  「埔裡的家人們,大家中秋快樂!」「謝謝,也祝你們幸福安康!」9月4日,在一聲聲祝福聲中,「北侖·埔裡」中秋有愛幸福到萬家聯誼活動在寧波市北侖區舉行,30余個兩岸家庭與台灣南投埔裡的家人們視頻直播連線,一起過中秋節。
  台胞吳志遠與家人定居北侖多年,經營著一家機械製造公司,在這次活動中,他驚喜地見到了自己在埔裡的親人。「好久不見了,特別驚喜,在屏幕上看到親人就像真的在一起過中秋一樣。」吳志遠4日接受採訪時如是說。 

台胞青年呼倫貝爾行:登名山、賞非遺、觀馬術


  【中新社呼倫貝爾9月4日電】由全國台聯主辦的第十九屆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內蒙古(東線)分營4日在呼倫貝爾落下帷幕。28位台胞青年到訪額爾古納、新巴爾虎左旗等地,踏上邊疆名山,走近非遺技藝,觀賞馬術表演,深入體味當地特色文化。
  位於呼倫貝爾北部的額爾古納市,因額爾古納河得名,有蒙古族發祥地之稱。如今包括蒙古族、俄羅斯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在此聚居、和諧共處。
台胞青年驅車來到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烏蘭山。導遊介紹,這裡自古以來都是邊境要塞地區、遷徙的必經之路。營員們沿山路棧道緩步攀爬,在觀景台上極目遠眺,蜿蜒逶迤的河流、秀麗壯闊的草原盡收眼底。
  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的營員趙彥斌坦言,自己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此次行程,不僅讓他親身感受到草原的獨特魅力,也瞭解到包括蒙古族在內的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歷史。
  走進位於額爾古納北部的白樺林景區,台胞青年近距離瞭解白樺樹及樺樹皮製作技藝的歷史文化,並現場體驗製作白樺樹藝術品。
  在北方遊獵民族歷史上,白樺樹曾是取自森林的重要生活資料,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常用樺樹皮製作各類生活器皿,搭建撮羅子、船隻等。如今隨著時代發展,這項獨特的手工技藝已轉換身份,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被保存。
  馬是內蒙古傳統民族文化的亮麗名片。夏令營活動最後一程來到巴爾虎蒙古部落,營員們觀看了大型馬上競技表演。馬場上,專業馬術團隊輪番上演套馬、馬上倒立、馬鐙藏人、馬上拾物等高難度項目,引來台胞青年陣陣喝彩。

調查:逾四成台灣民眾因疫情感到壓力


  【香港中通社9月4日電】台北消息:台媒4日報道,根據最新調查,台灣超過四成民眾反映過去一個月以來曾因疫情感到壓力,以工作、經濟及日常生活佔大宗。
  據台灣自殺防治中心調查新冠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的影響,發現年滿15歲以上民眾約44.4%反映過去一個月以來因疫情關係至少感到一項壓力。因疫情需採取自主健康管理等措施者,超過20%認為有工作、經濟、日常生活及身體健康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下,去年15至24歲青少年與65歲以上長者自殺死亡率比前一年都有增加趨勢,整體再自殺率也上升。
  機構指出,在青少年族群自殺死亡率逐年升高、自殺年輕化現象之下,兒童青少年自殺防治是疫後心理輔導的重點。校園應全面建立自殺防治機制與醫療資源轉介,同時也要強化與師生、家長的三方合作。至於老年族群,面對疫情下的社交限制,如何改善人際交流是重點之一。相關單位及親友平時應主動關懷,注意長者生活起居、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
  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表示,台灣防疫措施正逐步鬆綁,但不可忽視疫情下長期積累的壓力,及後續經濟生活等環境改變帶來的壓力,特別是因染疫去世的病患親友或曾確診者皆需主動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