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三道防線」護航今冬明春粵澳供水

  【中新社廣州11月6日電】記者6日從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下稱「珠江委」)獲悉,今年汛期珠江流域經歷了8次較大洪水過程,但7月中旬以來,流域降雨、江河來水持續偏少,珠江河口咸潮影響偏早偏強,澳門、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供水安全受到威脅。
  「豐枯急轉,不容樂觀。」珠江委水旱災害防禦處副處長王鳳恩表示,枯水期乾旱與咸潮上溯不僅影響農業用水,還會威脅珠江流域下游城市群的供水安全。目前,該委已全面啟動珠江、韓江2022—2023年枯水期水量調度,築牢「三道防線」,以保障大灣區和粵東地區的供水安全。
  據王鳳恩介紹,珠江流域水資源地域分佈不平衡,為保障澳門、珠海等城市供水安全,必須全流域統籌優化水資源配置,緊密結合流域工程體系和蓄水狀況實際,綜合考慮上中下游用水需求,構建以受水區本地水庫群為「第一道防線」,以三天內水頭能够到達受水區、能快速反應實施補水的近地水庫為「第二道防線」,以流域遠地的大型水庫群為「第三道防線」的供水保障格局。
  澳門三面環海,98%以上的淡水依靠內地供應,目前澳門用水水源主要來自磨刀門水道,枯水期咸潮影響極大,築牢「三道防線」對保障澳門供水安全十分重要。
  「珠江流域近幾年陸續建成投入使用的大藤峽水利樞紐、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下稱第四管道)等多個重要水利工程,為供水和抗咸提供了重要支持。」王鳳恩說。
  「第四管道對澳門供水安全意義重大,提高了珠海對澳門供水能力。」王鳳恩表示,第四管道從珠海洪灣泵站引水至澳門氹仔,其通水後,珠海對澳門供水的原水最大輸水能力已提昇至每天70萬立方米,並改變供水均從竹仙洞水庫進入澳門的單一模式,增加從氹仔方向進入澳門的供水管路,加強了澳門供水水源抗風險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