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網簽為澳經濟復甦注入強心針

  新冠疫情至今已接近三年,對澳門經濟帶來重大打擊。國家移民管理局日前在官方網站刊出公告指,十一月一日起,持有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的內地居民可使用智慧簽註設備自主提供簽註申請。此無疑是中央始終關心澳門發展,祖國始終是澳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的體現。伴隨著中央啟動惠澳措施逐一落地,相信可為澳門經濟復甦工作注入強心針。
  從全球範圍看,旅遊業無疑是受新冠疫情打擊最為嚴重、持續時間最長的行業之一。按世界旅遊組織(UNWTO)公佈的數據,2020年全球跨境旅遊總人次較2019年減少8.5億至11億人次,造成9,100億至1.2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令1億至1.2億個直接與旅遊業相關的工作崗位岌岌可危。2021年第一季度,國際入境旅客人數仍錄得83%的同比跌幅,國際入境旅客人數銳減1.8億人次。1億到1.2億旅遊就業崗位面臨風險,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中小企業。
  旅遊業亦是澳門重要的經濟支柱,澳門特區政府以「將澳門建設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長遠目標,藉此推動產業多元發展。自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後,以博彩旅遊作為發展,加上開展港澳個人遊,旅遊業在澳門得到火速發展,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鞏固了澳門旅遊產業的發展。疫情前幾年,澳門每年更接待超過3,000萬名旅客。就以2019年統計暨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澳門入境旅客超過3940萬人次,同比上升10.1%;全年不過夜旅客達207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20%。全年留宿旅客達186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0.8%。酒店場所住客人數達1390萬人次,酒店平均入住率約90%。澳門旅遊業的興盛可見一斑。另一方面,2019年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仍位居澳門客源地前三,內地旅客超過2700萬人次,上升10.5%,其中個人遊旅客超過1300萬人次,又體現澳門旅遊業對內地遊客依賴之重。
  惟自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無論是國外旅客或國內旅客,來澳旅客量過山車式直線下降及銳減,內地旅客來澳需「現場現簽」,措施不便,制約旅客量局限於日均兩萬人次水準。今年「六.一八」新冠疫情更令澳門經濟雪上加霜,「相對靜止」措施令大部分工商業經營慘淡,失業率持續攀升。統計局就業調查顯示,受疫情及應屆畢業生投入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今年六至八月總體失業率為4.3%,本地居民失業率為5.5%,較上一期(五至七月)分別升0.2及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升3.1個百分點至16.5%,達6.26萬人。失業人數較上一期增加700人至1.63萬人,當中尋找第一份工的失業人士增加600人至2,000人,佔總失業人口比重升3.3個百分點至12%。
  其實,發展中經濟體在制定實現復蘇計畫時,旅遊業不僅是重要的外匯來源,也可以成為一項發展工具,有利於加強供應鏈,提升本地企業生產率,創造十分之一的就業崗位,增加婦女和青年的收入。澳門經濟復甦的關鍵正在於著力促進訪澳旅客數量的回升,恢復網簽是本澳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有內地媒體報道指,該消息發佈後,攜程平臺數據顯示,澳門目的地在平臺上的即時訪問熱度環比大增128%。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截至消息發佈當日中午12時,澳門當地酒店搜索量上升96%。飛豬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中午12時,澳門熱門酒店套餐已累計銷售近萬件。同程旅行大數據顯示,目前,澳門各類旅遊產品價格仍處於較低區間,2022年10月,澳門酒店訂單平均間夜價格為313元,同比微降5%,僅為2019年同期的35%。
  對此,本澳多個團體樂見中央惠澳措施逐步落地,認為恢復網簽,可加快旅遊業復甦,提振市場信心。如有商界代表認為,簽註便利化有助加快旅遊業復甦、提振市場及居民信心,期望內地赴澳旅行團可盡快恢復,為市場注入更多活水,起到盤活經濟作用。中央推出一系列惠澳措施,充分體現出國家對澳門的支持及關懷,亦證明祖國始終是澳門發展堅強後盾。雖然簽註便利化利好旅遊業復甦,但仍需觀乎疫情發展態勢,政府要持續做好精準防控疫情的工作。此外,建議政府可多作宣傳推廣,為「四省一市」恢復旅行團提供定額資助,或額外提供餐飲券、購物券,酒店和機票優惠券,以及進行抽獎活動等,刺激遊客消費,鼓勵遊客在澳門住宿過夜,延長消費時間。
  有議員指出,除了傳統的休閒度假之外,深化「旅遊+」跨界融合,是澳門旅遊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因此,當局可考慮繼續豐富「中葡文化藝術節」、「葡韻嘉年華」等特色文化活動,並吸引遊客走進社區;同時,當局可舉辦更多國際性大型體育賽事,並和業界合作推出相應主題的旅遊產品,加強宣傳,吸引遊客訪澳,延長遊客留澳時間,增加遊客消費。而隨著離島醫院的落成,澳門醫療水準將得到進一步提高,而澳門亦有鄰近大灣區的地理優勢,因此當局要做好前期的宣傳和規劃,大力推動「旅遊+醫療」模式,方便遊客在澳門享受到優質的體檢、治療或接種疫苗等大健康服務。
  此外,來澳門的遊客來自各行各業,而澳門目前正處於產業適度多元發展以及橫琴深合區加快建設的重要時期,如果遊客在訪澳期間,能夠瞭解到澳門和橫琴深合區的政策和發展,將有助增強澳門的投資氣氛。因此,當局可考慮舉辦各類大型會展活動,為遊客的行程增添「澳門元素」、「橫琴元素」,令遊客在享受旅遊度假之餘,亦能瞭解到澳門和深合區的發展前景,瞭解到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瞭解到澳門和深合區在「稅務」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從而為澳門和深合區的產業發展吸引更多潛在的投資、人才以及合作機遇,形成多個產業之間相互帶動,相互支持的經濟合力。其實,琴澳文旅合作前景廣闊,應爭取政策支持,深入挖掘琴澳文旅產品,聯合打造文化旅遊目的地,聯合打造「一程多站」式文旅遊,著重設計更多具特色、市場化的大健康文化旅遊產品,用好、用足琴澳合作的有利政策和條件,不斷做強做大琴澳大健康文化旅遊產業。
  有學者就表示,暫停兩年多的赴澳自由行電子簽註申請重開,無疑是重大利好。近年受疫情影響,內地旅客出遊模式及行為出現變化,相當部分旅客是短時間內決定出遊。恢復電子簽註後,內地居民更容易辦理簽註,可靈活安排出遊。此外,今年以來,以自駕遊形式抵達橫岸口岸入境澳門的旅客有增加趨勢,反映澳門是大灣區城市的短線遊熱門選擇。在恢復電子簽註、「四省一市」團隊遊利好政策下,再配合大賽車、美食節的盛事,有助啟動旅遊業以及商界,但成效要觀望,預測短期客量難有報復式反彈,政策成效還需視乎內地各省市的疫情變化。其次,關注簽註審批情況,尤其會否對大客、商務客來澳作出限制。明年首季的日均訪澳旅客料可回升至三萬人次,最快第二季可突破四萬人次。
  澳門龍頭產業方面,疫前澳門博彩業主要靠博彩元素帶動非博彩元素發展,疫後加上國家及澳門規範博彩業發展,博企發展方向有所調整,未來將以非博彩元素帶動博彩元素發展。按照過去的研究發現,每10名旅客中,有2.5-3.5人有博彩消費,因此恢復電子簽註後,訪澳旅客增加無疑會帶動博彩毛收入回升。但博彩毛收入結構改變,未來將以中場顧客為主,旅客的人均博彩消費與疫前不可同日而語。疫前,旅客人均博彩消費料1萬元,假如日均4萬客,一年旅客量至少1,200萬,賭收可達1,200億元。今年受各種負面因素影響,旅客博彩消費有所減少,倘明年經濟預期好轉,旅客人均博彩消費較今年增加,恢復至疫前8成,日均旅客則有3-4萬水準,賭收料可恢復至700-800億元。該預測仍未包括潛在開放香港以及國際旅客入境的情況。倘明年有序開放香港及國際旅客,賭收將進一步改善。
  當然,特區政府須密切留意經濟形勢,如當下旅遊業還在恢復階段,內需乏力,居民消費尤為審慎,這間接帶來就業壓力、中小企可持續經營挑戰等。在複雜環境下,處理問題的困難增加,政府宜以問題為導向,認真妥善解決不同隱憂,推動經濟穩步復甦。
  長遠則應繼續優化本澳旅遊吸引力,並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方面多下功夫。其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要產業之一。需要加快澳門文旅產業發展步伐,發揮「旅遊+」核心引擎,形成貫穿大健康、高新技術、會展商貿、特色金融的高品質文旅產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建設世界級的「粵港澳大灣區大旅遊目的地」。其一是要把握政策紅利。要具備戰略思維,立足灣區使命,加快構建現代化文旅服務產業體系,推動粵澳兩地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其二是著力建設世界級大旅遊目的地。以推進澳門橫琴「一程多站」的文旅實踐為著力點,逐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攜手文旅產業轉型升級,以「灣區旅遊形象」主動對接海內外市場,形成共建共用的世界級大旅遊目的地;其三是深度踐行「旅遊+」。構建文旅人力資源體系,培養創新複合型旅遊人才;發揮澳門中西文化獨特優勢,深化「旅遊+」和旅遊高質量跨界融合,大力創新應用智慧旅遊、元宇宙等方案豐富澳門旅遊的內涵和體驗,創造更多有利條件加快旅遊消費復甦發展。促進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建設和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積極推動澳門旅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祖國堅強後盾支持,應對澳門旅遊復甦充滿信心、對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充滿信心、對「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充滿信心。
  事實上,經歷三年疫情,澳門社會各界已深刻認識到產業單一的危機所在,更不斷尋找各種發展機遇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尤其在近幾年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新產業發展佈局下,積極抓住融入國內與國際雙循環發展大局的空間及優勢,以橫琴粵澳合作區為新平臺極力推動現代金融業、科技創新產業、大健康產業、文旅商貿等發展。近日深合區先後公佈扶持產業發展重要政策,為產業多元提供助力。扶持政策中更對澳資背景落戶的作重點扶持,包括深合區首個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專項扶持政策,符合要求的涉澳項目重點支持,在非澳資項目補貼標準計算結果的基礎上提高兩成;又如深合區促進金融業發展的扶持辦法,對落戶經營的澳資金融機構專項扶持政策,全部按各類扶持標準一點二倍執行。連同中央惠澳的旅遊業政策,亦將助力琴澳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發展。當一系列政策措施順利有序落地,深合區優勢逐步凸顯,路通財通人才通,從而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獻力。

(鄒玖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