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項優化措施有澳門「影子」更應努力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日發出《關於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學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部分《落實黨中央部署,積極穩妥抓好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列有二十項優化措施,看來就是前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並部署的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一向緊跟中央防疫政策策略措施的澳門特區政府聞風而動,昨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舉行記者會,因應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日的公佈,入境隔離期由原來的「7+3」調整為「5+3」,澳門特區政府根據國家標準的調整,結合澳門實際的情況,亦調整有關政策,自今日零時起,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和外國入境澳門人士的醫學觀察期,將由原來的「7+3」(即七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及三天自我健康管理),改為「5+3」(即五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及三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密切接觸者的隔離措施亦將調整為「5+3」。
  衛生局長羅奕龍指出,國務院聯防聯控公布的優化防控措施共有二十項,政府因應居民及旅客最關心的措施即時研究,因應本澳實際情況調整,現時先公布有關措施。至於其他措施,方向肯定與國家政策保持一致。當局不希望一次過發放太多信息,希望先將市民最關心、對出入境影響最大的措施率先公布,具體情況會根據澳門實際情況及旅客需求微調,當中包括紅碼的安排。當被問新措施是否「變相更嚴格」時,羅奕龍回應稱,今次絕對是放寬,國家標準改變是更寬鬆,目標仍是「動態清零」,居家隔離期間雖不可外出,但在家隔離較舒適和習慣,亦可以叫外賣,相信對大部人有意義。
  雖然澳門特區政府昨日立即跟進的,是二十項優化措施中的第一項和第十項,而其他的各項並沒有即使跟進;但其實卻是有兩大原因,其一是有相當多的優化措施,澳門特區並沒有發生過需要「優化」的情事,尤其是第十六項的「一刀切」、層層加碼問題,隨意封校停課、停工停産、未經批准阻斷交通、隨意采取「靜默」管理、隨意封控、長時間不解封、隨意停診等各類層層加碼行爲等的現象,因而澳門特區也就無需加大對上述問題及現象的整治力度,進行通報及對典型案例進行曝光,以發揮震懾作用。
  其二是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拍板、國務院執行宣佈的二十條優化措施,其中有若干內容其實就是適當地吸收了澳門特區的成功經驗。如第四項的原則上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爲高風險區,高風險區一般以單元、樓棟爲單位劃定,不得隨意擴大;高風險區所在縣(市、區、旗)的其他地區劃定爲低風險區。高風險區連續五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爲低風險區。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這正是澳門特區在「六一八」疫情中實行的策略措施。又如第六項的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風險崗位、重點人員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一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只在感染來源和傳播鏈條不清、社區傳播時間較長等疫情底數不清時開展。再如第十七項的加强封控隔離人員服務保障,建立生活物資保障工作專班,及時制定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封閉小區配送、區域聯保聯供等預案,做好重要民生商品儲備;優化封閉區域終端配送,明確生活物資供應專門力量,在小區內劃出固定接收點,打通配送「最後一米」,做好服務銜接,嚴格落實首診負責制和急危重症搶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保障居民治療、用藥等需求;做好封控隔離人員心理疏導,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幫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衆實際困難等。這些,都是澳門特區在遭遇疫情小規模爆發時所採取的應對措施,或者可說是執行應對預案的所為。
  筆者當時就分析認為,這些成功經驗值得分享推廣到內地各地去。因而可以說,中央二十項優化措施的其中一些內容,其實是有著澳門特區成功經驗的「影子」。
  其實,央媒前日的報導,與對今年三月及五月的政治家會議相比,在語氣上並沒有此前的那麼「嚴厲」。單憑這一點,就已讓人們感覺到,是到了調整的時候了。儘管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昨日發出的「通知」中,含有充分認識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是爲了防控更加科學精准,决不能造成放鬆疫情防控,甚至放開、「躺平」的誤讀之語,而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昨日在出席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會議時也表示,二十條優化措施是完善第九版防控方案,基於對病毒變異和傳播規律的把握,及近三年各地防控經驗的總結,是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符合國情、更科學精準的舉措,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但在「一國兩制」環境中生活的人群的心目中,就是「鬆綁」的作為。實際上,羅奕龍局長昨日也認為,今次絕對是放寬,國家標準改變是更寬鬆。
  這使人想起了《華盛頓郵報》此前的幾篇報導,都與二十項優化措施的內容相當接近。因而有理由相信,這二十項優化措施,相信就是《華盛頓郵報》所報導的王滬寧召集特別會議進行調查研究後向中央作出的建議。還有報導所指的縮短隔離日期,及取消熔斷機制等,都相當準確。可能是事先透風,避免產生「突然」感,這是成功的「大外宣」。
  當然,澳門特區還可在二十項優化城市的基礎上,根據澳門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更有利於澳門的調適。比如,提高一老一小兩類人群的疫苗接種率,而且以復必泰為主,並盡量爭取購進口吸型疫苗。國產疫苗的技術雖然應對疫情初起時的病毒及「德爾塔」病毒有效,但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的效力卻下降。德國總理蕭爾茨訪問中國後,可能會授權中國生產並使用可以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病毒的復必泰疫苗。而澳門居民在接種疫苗時,本來就有復必泰可供選擇,原已接種國產疫苗的,可以「溝針」復必泰。這將為進一步「鬆綁」,打下免疫屏障的基礎。
  遺憾的是,在二十項優化措施中,並未提到開放外國人入境。因而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及在《博彩法》及賭牌競投中要招徠海外賭客的策略意圖,今次並未受惠。因此,還要等待到明年三月之後——倘《華盛頓郵報》的報導同樣也是準確的話。
  既然如此,就必須「兩手都要抓」。第一手是緊緊抓住中央決定「四省一市」恢復辦理旅行團簽註的良機,做好籌備工作,一俟正式發出批文,立即可以應用落實。另一手則是做好開放外國人入境的預案,以便於在國家開放外國人入境時,澳門特區能夠立即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