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胎公園建住宅 總規已明確目標

  【本報訊】電台節目「澳門講場」昨早探討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邀請到土地工務局代局長麥達堯、城市規劃廳廳長梁耀鴻出席。
  多名電台聽眾關注氹仔市中心曾規劃作臨時「車胎公園」的用地,將建設高樓。有聽眾引用數據指出,氹仔人均綠化面積只有0.39平方米,質疑曾臨時「車胎公園」土地建住宅的原因。另一名聽眾指出,氹仔市中心人口密度已高,倘該地建設高樓將不可逆轉,直言「一個城市發展不應以犧牲人們的生活素質作為代價,政府是要起宜居城市,不是逼爆人的城市」,氹仔缺乏街市、社區設施及休閒空間等,主張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土地用途。
  工務局代局長麥達堯解釋,若以對標相比,澳門半島很多分區的人均綠化空間都是0,而全澳最高人口密度的十個區,氹仔只排第九,頭三位分別是祐漢、台山、林茂塘。按照總規預測,至2040年澳門人口密度會增加,沒有一個區可以獨善其身,「會住得越來越密,此乃無可避免」。但住得越來越密,不代表住得差,當局會思考如何用好現有可用資源,增加相應的社會設施、綠化空間等。
  麥達堯並稱,明白居民對增加綠地及休憩空間的訴求,但總規不止回應某個區份問題,而是要回應全澳居民。總體城規早已明確了職住平衡的目標,希望適當增加離島區居住空間,優化空間佈區,紓緩通勤壓力。規劃當然可以調整,但既然已做了總體規劃,是否應按照原有安排推進工作,而非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樓宇建設亦不是短期的事,起碼需四至五年,政府的規劃具長遠目標和前瞻性。
  另外麥達堯表示,繼今年公佈的首份總體規劃「東區-2」外,已陸續開展外港區-1、外港區-2、北區-1詳細規劃工作,明年將展開中區-2的詳規工作。
  他指出,詳細規劃將以總規作依據,就各規劃分區詳細訂定和規範土地用途、建造條件,以及公共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的佈局等,例如高度、地積比、覆蓋率及周邊配套等具體要求。除了優化生活區,也會建設濱海綠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