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失業率回落至5% 博企外僱已減萬六人

李偉農

  【本報訊】最新一期失業率周五 (25日) 將公布,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在立法會施政辯論會議上透露,本地失業率有條件由現時的5.2%回落到5%。有關數字仍然不低,而勞工局今年以來已協助本澳待業工友找到5,762個崗位。
  政府在鼓勵企業聘用待業本地居民臨時補助計劃方面,截至22日,已超過二千個崗位受惠措施,離不開工會及商會合力,認為初步效果不錯,將密切關注措施實施情況,再決定會否延伸有關補助計劃。
  議員顏奕恆關注支援青年的就業及生涯規劃。李偉農表示,對於已畢業的本澳求職青年,勞工局自2020年起每年推出「職出前程」本地實習計劃。今年推出1,780個實習計劃崗位給青年人,共有900多人報名,最後400多人應徵,情況與上年相近。
  李偉農又指出,去年企業願聘請青年人有506人,但最終只有300人實習,有200人放棄實習,他認為好可惜。希望已畢業青年人「先就業,再擇業」。盡管學歷與工作未必對口,但每個行業都有其知識及經驗,鼓勵青年嘗試。
  議員高天賜、李靜儀關注外僱退場問題,李偉農指出,「外僱退場不難,但就業配對困難」。疫下外僱退場,必須做好就業對接,企業若無員工,社會只會雙輸,經濟走向最後困境,非社會想見到。對於沒有誠意或意願條件聘請本地人的中小企業,勞工局是不會批出外僱額。
  現時就業配對會每周三次、每月十二次。今年成功協助近五千八百名待業居民再就業,是僱員、僱主、勞工組織、政府四方努力的成果,過程並不容易。只有經濟復甦,就業環境才能改變。
  李偉農又指出,職業配對工作有很多是貴賓廳退出來的公關人士,鑒於求職者、僱主各有各的要求,不少配對不成功」,若沒有本地人願意配對的職位,為了企業運作,外僱審批工作需要實事求是。強調現時外僱退場集中大型企業或博企,有關職位留給本地人。今年如此差的經濟環境,近五千八百個成功配對的個案是破了回歸以來的紀錄,「當局希望保住大家飯碗,保住企業迎接復甦」。
  勞工事務局局長黃志雄補充,截至今年(2022年) 10月底,6間休閒企業(博企)外僱在不包括建築僱員下有 18,514人,較 2020年 1月底減少 16,774人。另外,6間休閒企業維持本地僱員任職中、高層管理人員比例85%是最低標準,目前已超過有關百分比。強調在任何情況下,對於本地居民有意向及具條件擔任的職位,企業必須優先聘用本地居民。
  議員黃潔貞、李靜儀問及停工停業補助機制方面,黃志雄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關注新冠肺炎疫情對勞動巿場的影響,並已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當中勞工事務局「帶津培訓計劃」,協助受疫情影響的居民。對於停工停業的援助方面,須指出的是,任何經濟援助機制的制訂均關乎澳門的整體利益,故必須審慎考量以作出平衡。
  至於帶津培訓學員成功就業比例低的問題,黃志雄認為,有關學員在完成培訓後,成功就業與否亦涉及社會經濟狀況、勞資雙方的意願、個人學歷背景及工作經驗、工作福利條件及個人職業素養等不同因素,勞工局會積極跟進有關轉介配對工作,而經勞工局轉介的學員中,歸納不獲聘的原因,主要為技能或知識不合,以及面試態度、工作時間不合等求職者自身因素;而未能轉介的原因,則是求職者自身資歷條件未能符合其所尋找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