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花開

  入冬後,氣溫的下降和光照的減少,致使自然界許多物種的生命活力受到限制,紛紛進入休養生息的調節時期。大多數植物開始落葉枯萎、某些動物進入冬眠,候鳥選擇南遷越冬。
  在廣袤的大地日漸寒冷、風霜雨雪接踵而至之際,一些貌似嬌柔的花卻傲霜鬥雪,凌寒盛開。它們用不屈的信念托舉起閃光的心願,默默給大地添一絲彩,為人們送一縷香,悄無聲息地美化與活躍著冷清沉寂的生活,令人欣喜而又感佩。

梅花:孤傲堅毅
  梅花是花中四君子之首,其耐得住嚴寒、守得住初心、留得住芳香的高尚品質,被譽為不懼艱辛、自強不屈的民族精神為世人敬重。古往今來的詩詞歌賦與書畫雅集中,以梅為題的作品枚不勝數。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鍾愛梅花,在他的作品中,歌詠梅花的詩詞多達160餘首。在《梅花絕句》中,他將自己與梅花相提並論,寫下「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甚至,他覺得自己不配與梅為友:「欲與梅為友,常憂不稱渠。從今斷火食,飲水讀仙書」。而他在《卜算子.詠梅》中稱頌的「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則將梅花高潔孤傲、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梅花的冰清玉潔與孤傲堅毅,深受國人的喜愛與推崇,於是,人工培植的梅園比比皆是。江蘇南京的梅花山,梅花種植面積達1533畝,入冬之後,3萬多株梅樹相繼開花,把山嶺點綴得姹紫嫣紅。南京市政府每年都在梅花盛開的時節舉辦「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把梅花的淸香推送到千家萬戶。
  對梅花鍾情的城市還有國際大都會上海,大觀園裡的梅園占地190畝,梅花品種繁多,樹齡多在50至60年之間,其中樹齡最大的約300年。
  相傳湖北是梅花的故鄉。早在秦漢時期,長江兩岸就出現野生梅花。到了南宋,梅花被武漢居民廣泛種植;明清時期,武漢的黃鶴樓、梅子山成為人們冬季欣賞梅的最佳場地。1984年,通過市民票選,經武漢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審定,梅花超出櫻花選票,被確定為武漢市市花。

水仙:鐵骨錚錚
  與梅花一樣,嬌小柔嫩的水仙也具有鐵骨錚錚、不畏嚴寒的品格。
  她嚴冬開花,蕊黃瓣白,屬石蒜類草本植物,只需半盆清水幾粒石子就能養活,是高雅、美好和奉獻的象徵。家有水仙,既顯得精巧雅致,又具有恬靜舒適的氛圍。每到水仙花期,房間裡都充盈著清新淡雅的香氣。擺一盆水仙花於書房之中,在鵝黃色的燈光下品讀書刊,那種寧靜與溫馨無以言表。
  史料記載,水仙是一種外來歸化植物,約在五代時期或稍早一些的唐代末年傳入我國,先是在湖北荊州一帶落戶。
  最早記載水仙傳入中國的可靠文獻是唐代學者段公路的《北戶錄》:「孫光憲續注曰,從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嘗遺水仙花數本,摘之水器中,經年不萎。」由此可知,是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贈送給了孫光憲幾棵水仙花。孫光憲是晚唐五代花間派的重要詞人,當時在高季興南平國所轄的江陵(今湖北荊州附近)任職。
  宋代以後,水仙栽培開始普及。北宋時,河南洛陽的水仙花種植盛極一時。到了南宋,水仙栽培中心轉移到了福建、浙江沿海地區。明隆慶三年(1569年),福建漳州栽種的水仙花開始出口,遠銷東南亞、日本及歐美諸國。
  時代的變遷,並未影響到水仙花的培植。目前,福建漳州仍然是我國最大的水仙花產銷基地。自1991年起,每年元月中旬都由市政府牽頭舉辦中國水仙花節。
  我國南方還有春節賞水仙花的習俗。每到歲末,家家戶戶的案頭擺放著黃白相間的水仙花,賞心悅目、清香馥鬱,別有情趣。

雪蓮:笑傲風雪
  世界上最耐寒的花要數天山雪蓮,常年生長在極度寒冷的高原地帶。其形如蓮花,純淨潔白,開在懸崖之上,被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在《優缽羅花歌》中讚為「西域奇花」。雪蓮花笑傲風雪、獨自芬芳的特性,一直被各族牧民視為聖潔的化身和愛情的象徵,有「雪域聖者」之美稱。
  我對雪蓮花的崇尚,源自兒時在鄉村曬谷場觀看的露天黑白電影《冰山上的來客》。影片中滿臉絡腮鬍子的卡拉彈著熱瓦普高唱《冰山上的雪蓮》那個場景,在我記憶中留下深深的印記:戈壁灘上的一股清泉,冰山上的一朵雪蓮,風暴不會永遠不住,啊,什麼時候啊,才能看到你的笑臉……卡拉的歌聲,讓我從小有了尋訪雪蓮的心願。長大後因工作的需要,我終於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與雪蓮花相遇,甚感欣慰。
  在高原,牧民常用雪蓮花形容冰清玉潔的女子。哈薩克族青年男女還將其作為表達愛情的信物,留下說不完道不盡的愛情佳話。
  與春天的花兒相比,開放在嚴寒中的花朵具有生命力強盛、花期長久的特點,有的一開就是兩三個月甚至半年,蘊含著堅韌不拔、持之以恆的高尚情操,既能令人賞心悅目,又可給予人生啟迪。
  其實,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花開花謝。樂觀真誠、自尊自律、堅貞不屈、積極向上是做人的基本品德。與那些凌寒綻放、雪中留香的花兒一樣,活出自己的堅守與風骨,才不枉人生繁華一場。

(馬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