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國家衛健委發佈《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北京、廣州、杭州等地已經啟動接種工作。第二劑次加強針,也即人們俗稱的「第四針」。
面對「第四針」,坊間不乏種種困惑:打疫苗還有用嗎?都「陽康」了,還有必要打嗎?「第四針」選哪種疫苗最有效?……
下面就為您一講解。
打「第四針」,重獲保護力
Q:各地都有很多人經歷了新冠感染。其中不少人接種過新冠疫苗,有的還打過「加強針」,讓人懷疑:打過疫苗還感染,疫苗有多大用處?還有必要打「第四針」嗎?
A:對這些質疑,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也承認:「接種疫苗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抗體水準會下降。此外,隨著病毒變異,免疫逃逸也在增強,使得抗體的作用在削弱。」
但打疫苗仍有必要。「細胞免疫在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較持久。」
北京市疾控中,。免疫預防所所長索羅丹也強調,「第四針」可以提升保護能力。
「接種第四針後,可以在短時間內啟動免疫系統,重獲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毒株的高水準中和抗體,進一步提升接種人群的預防感染、重症和死亡的保護效果。」
「陽康」了,仍有必要打疫苗
Q:據說,感染一次新冠,好比接種過一次疫苗。這不就是天然的「第四針」嗎?
A: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單純感染產生的免疫保護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種疫苗產生的混合免疫力保護作用強。」
目前建議,新冠感染者「陽康」後,最好間隔6個月以上,再去打「第四針」。
為何要隔這麼久?
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長索羅丹指出:「一般來說,陽性患者轉陰後6個月內再次感染是很罕見的。」
再者,經歷新冠感染後,人們也需要一段時間來修復身體。
老年人有基礎病,未必不能打疫苗
Q:很多老年人都擔心,自己有高血壓、糖尿病,甚至得過腫瘤,再打疫苗,會不會導致病情更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指出:「現在看起來,對不是特別嚴重的這些(老年人),比如說糖尿病、心血管病、慢阻肺、腦血管病等等這些疾病,打疫苗一般是沒有問題的,是安全的。
「在穩定期的腫瘤病人是應該打疫苗的,而且有很多資料證明打了疫苗,不會得或者說新冠感染並不重,對腫瘤的影響並不大,所以老年人應該放心去打疫苗。
「對老年人我們最關鍵的是讓他不要得重症,只要用了疫苗,特別是用了足量、全程的疫苗,對重症會有很大的保護作用。」
四類人群,最需要接種!
● 新冠感染高風險人群,如醫護人員、公共交通運維人員;
● 60歲以上老年人群;
● 具有較嚴重基礎性疾病人群;
● 免疫力低下人群。
「第四針」,一定要「混打」!
我國現有獲批新冠疫苗共13種,包括三種技術路線:5款滅活疫苗、5款重組蛋白疫苗、3款載體疫苗(腺病毒載體、流感病毒載體)。
Q:第四針選熟悉的科興疫苗、北京生物疫苗等滅活疫苗,更為安全?
A: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專家曾光強調:「第四針一定要變換疫苗,不能再用滅活疫苗了。」
他分析:「我們國家到目前為止,接種的疫苗是34億劑,其中有33億多都是滅活疫苗,其他的疫苗接種得很少……連續接種它(滅活疫苗),效果就差了。」
研究表明,和持續接種同類疫苗相比,「混種」可以獲得更高水準的中和抗體,保護力更強。
去年2月,國家衛健委就開始部署「序貫加強免疫接種」,鼓勵大家「混打」加強針。
三類疫苗,都有什麼不同
滅活疫苗:疫苗中是病毒的「屍體」。
重組蛋白疫苗:疫苗中是病毒的有效抗原成分。
病毒載體疫苗:將目標病毒的基因片段放入無害病毒中,無害病毒進入人體後,可產生抗原。
吸入式、鼻噴疫苗,也安全有效
Q:大部分疫苗都是注射劑,兩種除外:康希諾吸入用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以及北京萬泰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肺炎疫苗。「嘗鮮」新疫苗,是否有風險?
吸入式疫苗,就是將疫苗霧化後,注入霧化杯中。拿著杯子深吸一口,憋氣,就能完成接種。
鼻噴式疫苗,就是將疫苗霧化後,直接噴入鼻腔內。
和普通肌注式疫苗相比,吸入式疫苗和鼻噴式疫苗的優勢是,可在呼吸道產生「黏膜免疫」。簡單說,就是在病毒進入人體的第一道關口,把病毒攔截在外。
目前,這兩類疫苗適合18歲以上人群。如果畏懼打針、擔心注射疫苗發生不良反應,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