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臺灣女孩林彥菱創作的插畫《無懼黑夜的種子》斬獲安徒生(國際)藝術獎金獎。這幅插畫描繪了一個在海底會發光的植物,寓意著在黑暗中點亮希望,「正如童話大師安徒生留給世界的禮物,黑暗不再是光的阻礙,而是一份知曉冷暖的溫柔與胸懷。」
近日筆者在位於南京江寧區湯山街道的輪心文創工作室,見到了這位知性又有靈氣的臺灣姑娘,聽她分享了在南京創業打拼的故事。1992年,林彥菱出生在臺灣新北市的新莊,2018年底來到南京打拼。在南京生活的4年裡,她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開了個人插畫展。她說,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南京作為文學之都獨特的文化氛圍讓她收穫了不少靈感,畫出更靈動的作品。
手繪插畫過程裡感知城市溫度
筆者來到林彥菱的工作室,剛敲開門時,看到桌子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插畫作品和獲獎證書。工作室只有10餘平方米,裡面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創作所需的繪畫工具,靠近門的一側還堆著剛設計好的文創產品。拉開窗簾往外望去,綿延起伏、鬱鬱蔥蔥的青龍山山脈就在眼前。
「我對南京的感情是最深的,這兒的環境很好,我喜歡在這裡創作。」忙碌之餘,林彥菱向記者講述了這些年來從事插畫的故事。她自幼喜愛插畫,小時候經常和媽媽一起創作,畫了很多作品,還想著長大後能舉辦一個屬於自己的畫展。
在臺灣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讀書時,林彥菱認識了一位畫童書的老師,這位老師在第一堂課自我介紹時,便分享了曾獲得過安徒生(國際)藝術獎金獎的經歷,這讓林彥菱豔羨不已,所以在大學裡苦練繪畫技藝,夢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像這位老師一樣。
2018年大學畢業後,經朋友介紹,她在臺北碰到了南京茶肆的負責人,茶肆需要拓展茶葉文創產品,而她的繪畫技藝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於是她決定隻身來南京打拼。林彥菱坦言,很早就想過到大陸發展,這次合作剛好成了一個契機。2018年底,林彥菱來到南京茶肆仙林店工作。她邊負責茶肆的文案宣傳,邊兼職做服務員。工作時,她會與前來店裡的客人聊天,「通過和客人聊天,我瞭解到了南京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故事,還和很多客人成了朋友。」
後來,林彥菱接手了茶肆負責人在樺墅村的文創專案——設計一套明信片。樺墅村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西崗街道,依山傍水,風光旖旎,還是「江蘇省水美鄉村」。林彥菱被這裡的環境所吸引,每天都會來這裡寫生。
繪製樺墅村明信片的3個月裡,林彥菱用腳步丈量了這個鄉村的每一個地方。她一邊拍照片,一邊根據照片迅速地畫出草圖,然後在宣紙上畫出定稿。明信片以水墨畫為主,用白描法繪製建築圖像,老樺樹、周沖水庫、石膏礦廠房遺址等10個景點在她的畫筆下一一展現,充滿了古今結合的美感。
作品被《中國創意設計年鑒》收錄
在茶肆工作時,林彥菱認識了一位在酒廠上班的朋友,恰巧酒廠有需求,主動邀請她為酒廠設計文創產品。收到邀請後,她很開心,認為自己的特長能夠得到發揮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林彥菱稱,隨著邀請的人越來越多,她在茶肆工作半年後,便創立了屬於自己的輪心文創設計工作室,在南京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她笑著對記者說:「之所以叫『輪心』,是我希望自己如樹木年輪中心般沉澱積累,不疾不徐地成長。」
2020年初,林彥菱住在馬群地鐵站附近,周圍有很多建築工地。短短3個月裡,她每次經過這片工地,都會發現工地上的野草長勢越來越茂盛,野草的種類也令她眼花繚亂,五步之內就有十多種野生植物。她很好奇,「野生植物沒有工人照顧,卻長得如此茂密豐盛。」
林彥菱認為這些野生植物是大自然的饋贈,便以此為靈感,用一周時間創作出插畫作品《五步以內》,寓意著在小小的範圍內能夠看見萬千世界裡的色彩。讓她感到開心的是,這幅插畫作品被當年的《中國創意設計年鑒》收錄,還獲得了第十三屆「創意中國」設計大獎的年度銀獎。
經過這件事,林彥菱有了更多尋找南京野生植物的動力,她從周邊熟悉的野生植物開始,嘗試每天做記錄。她小心翼翼地向記者展示了一本植物採集簿,採集簿的封面上貼了8塊乾枯的梧桐樹皮,「它們都是已經掉在地上的樹皮,我撿起來,撕成碎片,然後貼到採集簿上。」在採集簿的兩頁紙中間會有一層隔離紙,她一邊揭掉隔離紙,一邊介紹這些寶貝,「這個採集簿是我自己製作的,我一直很珍惜。」
林彥菱介紹,目前採集簿裡一共收錄了20多種野生植物,有野豌豆、野芝麻等。每一幅作品都是她用心收集的,從採集到壓花再到曬乾,每一幅都要用一周時間。隨著在南京生活的時間越來越長,林彥菱逐漸愛上了南京,愛上了尋找這片土地上的野生植物。
在南京辦個人畫展圓夢
由於和南京的野生植物結下了不解之緣,她也有幸與南京大學創業團隊「家樞」用了近半年時間合作完成了「現代水杉之父」胡先嘯先生的繪本。因為有繪製南京野生植物插畫的經歷,她繪畫時,常想像著胡先驪老師當年做研究時的樣子,「胡先驪老師可能在桌子上進行植物研究,也可能到野外採摘植物樣本,瞭解植物的生長情況……」再通過查閱史料,精心打磨,胡先驪的生活就通過她的畫筆展現出來了。
創作中,一些地圖資料和細節內容也常讓林彥菱感到頭疼。一籌莫展之際,胡先驪老師的後人胡曉江女士給了她很大幫助,「胡曉江女士會細心地對內容進行訂正,我們才能把地圖正確地繪製出來,讓繪本內容更加貼近實際情況。」繪製過程中,林彥菱對胡先嘯先生愈發瞭解,她的敬佩之心也愈發強烈,「通過收集資料,我覺得和胡先瘋老師越來越近了,感覺他給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
一方草木,自有千秋。2021年11月,林彥菱在浦口區的「一家墨店」首次舉辦了為期3周的個人插畫展,她精選了商業插畫和植物標本,展出了在南京創作的近百幅作品。插畫展的名字是「方寸之間」,這是她自己起的,寓意著能夠在一小片區域內發現生命的奧秘。林彥菱親手佈置了約80平方米的展廳,在後花園裡隨手撿的樹枝和野草幻化成一組組藝術裝置和精美的插花作品,吸引了眾多遊客。
望著桌子上的插畫作品和獲獎證書,林彥菱開心極了,感覺自己的夢想在南京得到實現。現在的她,還常常會利用空餘時間參加兩岸文化活動,去年,在南京主辦的「第三屆兩岸博物院IP授權交流論壇」上,她代表臺灣設計師上臺簽約。她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文創巧思取之不竭的寶庫。」
回顧在南京度過的這些年,林彥菱覺得收穫滿滿,在這裡擁有了事業與朋友,也從青澀走向成熟。談到未來的打算,她笑著說:「我有一個願望,希望到大陸的各個城市去採集野生植物,畫出更多能引起人們思考的作品。」
(閆春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