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灣財社專訪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 「澳門旅遊業恢復比預想還要快」 用工和交通配套是目前痛點

  2月6日起,全面恢復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恢復內地居民與香港、澳門團隊旅遊經營活動。借此重大利好政策措施,澳門旅遊局也重啟大灣區城市大篷車宣傳。作為全球備受矚目的旅遊目的地,澳門旅遊業恢復情況如何,全面重新開放後又會推出哪些新玩法?近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獨家專訪澳門旅遊局文綺華局長,並對澳門旅遊業界做了調研採訪。
  「去年確實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在文綺華看來,因為受疫情影響,澳門去年全年入境旅客總人數只有大概570萬人次。相比之下,2021年有700萬的旅客,接近回歸當年(1999年)的遊客數量。「20年之後,我們又回到20年前的水準,2022年比2021年更嚴峻,所以這確實對整個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文綺華表示,隨著疫情防控政策重新放開,今年開放的步伐非常快,大家都覺得非常鼓舞,很多之前做不了的事情現在都能做,「好像三年沒做的工作,要在兩三個月完成的節奏,但是大家都感覺到非常非常開心。」

來澳遊客日均人數約為疫情前一半
  南都.灣財社:今年1月以來,尤其是春節假期帶動下,入境澳門旅客資料如何?其中,內地以及灣區內地城市相關資料如何?與疫情前相比,恢復到什麼程度?
  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下文簡稱文綺華):去年10月,電子簽注重新開放;今年1月8日,調整入境及過境的防疫措施,內地、香港的朋友,以及國外的朋友,都可以不用隔離進入澳門,而且也不用核酸檢測。除非你從外國來澳,基本上都不需要任何的核酸檢測。今年2月6日起,恢復內地居民與香港、澳門團隊旅遊經營活動。這一系列非常利好的因素,讓我們的旅遊業恢復步伐比原來預想的還要快。
  去年11月,我們設想是日均旅客人數可以達到大概4萬人次水準。在過去的三年疫情防控期間,澳門錄得最高的單日入境旅客量是4萬多,每天平均有大概2萬人次。今年1月份,我們迎來了130萬人次的旅客;2月份雖然只有28天,但是大概都有160萬人次旅客進入澳門,「1月份31天130萬,2月份已經超過1月份的水準」。而且今年1月還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因素,就是有春節假期。其實我們都擔憂,就是春節過後旅客數量一般都會下降,但是今年因為很多的利好因素,我們旅客數量正在逐步恢復。到今年2月份為止,我們每天的旅客人數平均已經超過5萬人次,所以這個確實比我們原先的估計還要好。當然,疫情前每天來澳的遊客數量,大概是每天10.8萬人次的水準。現在跟疫情前比還是有一點點差距,現在恢復到48%左右,「所以確實對我們整個旅遊業是一個非常大的鼓勵,對各行各業都是非常鼓舞。」
  具體到大灣區的資料,2月份的資料還沒有出來。今年1月份已經有90多萬來自灣區城市的遊客到澳門,其中香港恢復非常快,香港遊客資料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70%左右的水準,所以確實對我們整體旅遊業的復蘇,對經濟的發展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支撐。

酒店平均入住率目前約60%
  南都.灣財社:具體到澳門的旅遊消費資料,尤其是酒店預訂量以及過夜旅客(留宿旅客)及不過夜旅客消費資料?與疫情前相比,恢復到什麼程度?
  文綺華:今年澳門迎來放寬入境防疫措施後的首個春節黃金周,內地七天(2023年1月21日至27日)的春節黃金周,澳門總入境旅客45.1萬人次,年初三(1月24日)的訪澳旅客破9萬人次,是自疫情以來錄得的最高單日入境人次。
  疫情前澳門酒店業場所的平均入住率超過90%,在今年春節黃金周期間,澳門酒店業場所的平均入住率為85.7%,現時酒店場所平均入住率大概有60%,也是逐步向好。相比2022年不到30%的平均入住率,現在能夠超過60%對酒店業來說非常鼓舞。「因為大家都知道,整個澳門所有的房間還沒有完全開放,所以現在酒店業已經非常努力,他們也是在努力跟上恢復的步伐。」

用工招聘和交通配套是旅遊業恢復面臨的痛點
  南都.灣財社:澳門旅遊業恢復,是否還面臨一些阻力,或者還存在哪些痛點?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又會有哪些措施和建議?
  文綺華:第一個痛點,就是房間的供應量,目前還沒完全恢復。尤其是房屋清潔部分的員工,還需要再聘請多一些。因為疫情防控期間用房量比以前大大降低,部分外地勞工返回了原居地。所以這類型的工種要重新招聘、培訓,確實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跟上復蘇的步伐。澳門勞工事務局與旅遊業界已於1月份開會,希望能解決勞動市場人力資源的問題,包括本地招聘以及外地勞工招聘的部分。
  另外一個痛點,就是交通配套。我們的計程車或者是其他交通配套的使用量,這兩年都有所下降,所以現在也是要跟上步伐。目前,交通事務局也在很努力地做這方面的工作。輕軌是疫情之間投入服務的,現在也減輕了路氹城區部分的交通壓力。長遠來看,澳門立體化、不同類型的交通配套也要跟上,這個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努力。另外就是針對國際旅客的,尤其是航空港的交通配套。這個不光是澳門的問題,是全世界都遇到的問題。所以現在飛機師培訓方面的工作也要跟上,國際航線也有待陸續恢復。

澳門今年預計將送出12萬張機票
  南都.灣財社:經過三年疫情,澳門旅遊這次重新全面開放,會推出哪些新的內容?尤其是對於灣區內地遊客,會有哪些新內容?會不會推出一些消費優惠措施?是否也會有免費機票派送和消費券派送活動?
  文綺華:澳門從2020年9月份開始,已經針對內地旅客有送機票、酒店券的舉措,這兩方面今年還會繼續。另外,因為2月6日開放團隊遊,針對內地團隊遊也推出了補貼計畫,鼓勵澳門旅行社多組織一些旅行團,而且旅行團也希望能夠看到澳門更多的產品。對於香港市場,1月13日起至3月31日,旅遊局向香港居民推出港澳穿梭巴士車票或船票「買去程送回程」的買一送一優惠。
  這個也非常火,這個計畫延續到3月底。接下來,我們也希望跟香港旅行社直接合作,未來三年可以推出一些比較優惠的旅遊套餐,讓香港的朋友來澳門旅遊。
  對於中國臺灣地區,我們最近也邀請了臺灣的業界朋友過來,跟我們澳門的旅行社對接。我們還特別帶了他們去橫琴,希望能夠形成一些「一程多站」的旅遊模式。我們希望這個月或下個月,可以推出專門針對中國臺灣地區團隊遊的補貼計畫,其中買一送一的機票針對臺灣也是有效的。針對海外市場,我們也會推出機票買一送一的計畫,以及針對旅行團的補貼計畫。所以,澳門對每一個客源市場,都有針對性的推廣計畫,「如果加起來的話,預計今年全年澳門將送出共約12萬張機票。」

多元「旅遊+」助力提升澳門吸引力
  南都.灣財社:澳門旅遊全面重新開放後新內容及玩法有哪些?有什麼推薦?
  文綺華:其實過去幾年陸續有一些新的旅遊產品推出。比方說旅遊局轄下的澳門大賽車博物館,於2021年完成擴建工程後以全新面貌重開,持續增加多媒體互動展項、賽車情境展示設置、賽車及相關展品和無障礙設施等,引入新項目及活動以豐富體驗,例如擴增實景(AR)導覽及三級方程式模擬器,積極為澳門居民及旅客帶來「寓教於樂」的參館體驗,展現多元「旅遊+」,助力提升澳門旅遊吸引力。另外,旅遊局與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還將於2023年3月底在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展出8尊賽車手蠟像,進一步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及豐富訪客體驗,「這個也是杜莎夫人蠟像館第一次在他們館以外的地方設立的蠟像。」
  另外,在疫情之間開放的team lab超自然空間,新濠影匯今年也會開放一個室內的水上樂園,適合一家大小全天候盡情暢玩。另外,澳門的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和「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兩張名片也非常靚麗,喜歡靜態的旅客可發掘澳門的內涵。如果大家願意做一些很刺激的嘗試,可以到澳門旅遊塔玩蹦極跳。在葡京那邊還可以體驗室內跳傘和高空飛索。

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提質發展
  南都.灣財社:特區政府對酒店在文化藝術方面的資源投放有要求嗎?
  文綺華:我們非常鼓勵酒店投資者往多元化方向發展。澳門行政長官亦於2023年度施政方針中提出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豐富一中心內涵,推動綜合旅遊休閒業提質發展。未來,將持續延伸「旅遊+」板塊至美食、盛事、大健康、科技和教育等領域,促進跨界融合發展,進一步豐富旅遊體驗和盤活營商環境。
  綜合旅遊是建設的中心工作,也是核心的內容,當然周邊也要有很多不同的配套。所以我們旅遊業承擔起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角色,希望能夠為各行各業帶來不同的生意,讓不同的行業能夠蓬勃發展。隨著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跟澳門特區政府簽署新的合約安排,各企業都需要在非博彩的元素方面做大力的投入,包括娛樂表演、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以及帶動社區的發展,推動會議展覽等非博彩元素逐步豐富,並與其他產業進行跨界融合,結合文化藝術元素,打造複合式旅遊新產品。

將在天津和青島推出「澳門周」
  南都.灣財社:在旅遊宣傳推廣方面,澳門有哪些措施?大蓬車開進大灣區巡迴最新進展如何?在線上、線下結合方面,是否會有一些新的推廣手段?
  文綺華:「感受澳門 樂無限」大灣區巡迴路展,以大篷車作賣點,聯同旅遊業界及線上旅遊平臺走訪大灣區廣東城市。2022年已完成的珠海站及中山站,兩場入場人數超過41萬。大灣區大篷車巡迴路展已於今年2月再度啟動,目前已完成廣州、江門及惠州,餘下4站:深圳、東莞、佛山及肇慶陸續舉行。亦計畫於中國內地其他與澳門有直航的省市以及短程市場舉行消費者旅遊路展,路展將展示「旅遊+」元素以及向內地旅客提供旅遊產品優惠套餐。其中,大篷車廣州站確實非常不錯,包括線上推廣更有超過2億的流覽人次。
  做好大灣區的活動之後,我們就會馬上啟動澳門周活動,計畫舉辦「山東青島澳門周」及「天津澳門周」。2020年9月至2021年合共舉辦6場「澳門周」活動,包括北京、杭州、南京、上海、成都及重慶,展示澳門豐富的旅遊、商貿、文化、文創、體育及娛樂等特色元素,繽紛呈現「旅遊+」內涵。另外,計畫於部分曾經舉辦過澳門周的地方舉行小型的商場路演或推介會。
  接下來,還將陸續組織各地考察團來澳,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的媒體/旅遊業界等來澳,助力推進澳門旅遊及經濟復蘇。最近這兩個星期會迎來泰國的媒體團,還有一些泰國的旅行社團隊。我們也會去馬來西亞或者是其他東南亞地方參加當地的旅遊展。「這個確實三年沒做的工作,一下子好像就是兩三個月要完成的節奏,但是大家都感覺到非常非常開心,因為能夠重新去啟動我們的國際旅遊市場,確實對我們整體工作會是一個很大的支撐。」

澳門室外已不要求佩戴口罩但依然會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南都.灣財社:3月1日起,香港全面撤銷「口罩令」,範圍包括室內、戶外、公共交通工具等。而澳門自2月27日起,室外已經不要求佩戴口罩。在疫情防控尤其是旅客安全方面,對於來澳的遊客有沒有安全方面的提醒?
  文綺華:其實澳門除了去年的那一波疫情比較緊張的時候,從來沒有一個明確的或者是法定的口罩令。但是我們澳門市民很自覺,覺得需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還有讓自己身邊的朋友也覺得安全。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此次調整要求佩戴口罩的措施,不是取消口罩令,只是給予一些指引或者建議。
  在一般情況下,所有在室外地方逗留的人士不要求佩戴口罩。若新冠疫情出現變化,會按實際情況再度調整室內場所佩戴口罩的要求,居民日常外出時建議應備有口罩,以便有需要時佩戴,並在家中儲備至少可供2周使用的口罩,以備緊急之用。
  若進入醫療機構、長者和康復院舍的人士(住院病人或居住院舍的服務使用者除外)、公共交通工具(的士除外)的司機和乘客,則仍須繼續佩戴口罩;其他室內場所和交通工具,由主管實體根據當時的疫情、場所或交通工具內的空氣流通情況、人員數量和密度、活動性質和持續時間等因素,自行評估及決定是否要求進入場所或乘搭該交通工具的人士佩戴口罩。
  因此,來澳門的遊客,如果覺得有一些地方需要佩戴口罩,也可以隨自己意願去戴。包括從疫情防控到現在,澳門很多大型度假村以及一些小的酒店,都不斷地在做很多的清潔或消毒工作,這個也是大家很自覺地繼續這類型的要求。因為旅客對於整個澳門各行各業都非常重要,澳門也很歡迎旅客,所以業界也是從旅客安全角度著想,「旅客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我們也會全力協助做好安全防範措施。」

(陳養凱、馮家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