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思考將演唱會熱轉化為助力多元經濟一環

  「赤日炎炎似火燒」!自入夏以來,熱浪滾滾撲面來,頗有「農田禾苗半枯焦」之勢。據《CNN》報導,根據兩間氣象追蹤機構的數據,上週全球平均溫度連續兩天度創下史上最熱紀錄。科學家指出,這極可能是十萬年來最高溫,不僅如此,這種創紀錄的現象,近幾週可能還會持續上演。而在本澳,昨日下午近二時,氣象局位於外港碼頭的監測站錄得三十四點五度高溫。氣象局預料本澳未來數日天氣持續酷熱,市民應慎防中暑,適時補充水份。
  氣溫的高熱,也帶來了演唱會熱,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境況。實際上,「歌神」張學友於六月九日至七月二日在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舉行其音樂生涯第十個個人巡迴演唱會——《富衛保險十周年呈獻張學友六十+巡迴演唱會澳門》,由於大受歌迷歡迎,原定六場的演唱會火速售罄,及後增加一倍場次以滿足更多觀眾的需求,十二場演出合共售出逾十萬零九千張門票,刷新了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演唱會的銷售紀錄。
  而緊接著,由銀河娛樂集團銀河綜藝館與TME live騰訊音樂戰略合作項目的「TMEA音樂節」,更是星光熠熠,猶如夏日的熱浪一般,從白天到黑夜,狂歡不停歇。在剛過去的週六日兩日,不但在銀河綜藝館舉辦「二零二三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更首次設分會場,從下午起至晚上假澳門孫逸仙大馬路近旅遊塔新城填海地,舉行全澳首次最大型的戶外音樂節,打造高品質的演出舞台,為本澳帶來更多元娛樂表演盛宴及國際化重量級歌手及音樂人陣容。蔡依林、Faye詹雯婷、胡彥斌、黃貫中、上杉升、徐佳瑩、袁婭維、張棟樑、張靚穎、周深等歌手、音樂人,還有李佳薇,騰訊音樂人柳爽,魅力女聲陳卓璿和新聲代歌手米卡MIKA,將首次夢幻聯動聯袂呈現年度金曲;電子唱作人尚雯婕時隔五年帶來新歌《Follow Your Heart隨心所愛》,也把TMEA音樂典禮舞台變為新歌首唱會。「行走的CD」林俊傑也帶來《曹操》《醉赤壁》等多首金曲串燒,著名音樂人連場,當中包括滿舒克、逃跑計劃、告五人、盤尼西林、Supper Moment、農夫FAMA等內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多個國際歌手與隊伍隆重登場,傾情打造一場回應眾多樂迷期待的頂級Live演出,陪伴樂迷盡情探聯袂打造「年度舞台」。現場氣氛相當熾熱,盛夏高溫難掩觀眾熱情。為小城帶來了一場沉浸式的音樂盛宴,與本澳居民及遊客共度了激動人心的現場時刻。
  這種盛況,在內地也有同樣熱烈的反映。在三年疫情結束後,繼以「淄博燒烤」為代表的「夜市經濟」大行其道,演唱會經濟也熱烈登台。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五月天「好好好想見到你」演唱會一票難求,很多沒有搶到票的歌迷,也來到現場在場館外跟著場內隱約的聲音,一起大合唱。樂隊也照顧到這群粉絲的心情,演唱會中途,阿信提出讓全場安靜,因爲想跟場外的人打招呼,說說話,隨後唱了一首《如果我們不曾相遇》,以表慰問。這樣熱鬧而美好的氛圍,很久沒見到了。
  隨著疫情的陰霾逐漸褪去,綫下演唱會全面復蘇,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娛樂生活中。社交媒體上,不斷有歌手宣布演唱會定檔,比如周杰倫、劉若英、楊千嬅等熟悉的名字,每每激起歌迷的興奮之情,在網上掀起了一波「回憶殺」。
  因爲歌迷對演唱會的購票熱情前所未有的高漲,而綫下演出場館又有空間限制,演唱會往往是「一票難求」。在社交媒體上,關于搶票的話題不斷引起熱議,有票友分享自己的搶票攻略,更有人對擾亂門票市場的「黃牛」不滿,號召正規購票秩序。
  音樂創作是藝術行爲,但舉辦演唱會是商業行爲,而且推廣到全國各地。在「五一」假期,北京草莓音樂節、烟臺迷笛音樂節、成都仙人掌音樂節、南京眯逗音樂節等超十場音樂節的「轟炸」讓年輕人挑花了眼。而在暑假期間,將會舉辦的演唱會,還有莫干山奇幻音樂節、青島艾可什機場音樂節、張家口天漠音樂節、河南焦作雲臺山音樂節、武漢創造宇宙音樂節等。反應都頗為熱烈,明星經紀人團隊非常敏銳地發現,消費者可能在汽車房子的購買上更謹慎,但對旅游、餐飲、娛樂這些相對小的消費却是一整個大反彈,畢竟憋了三年,適當的娛樂支出都可以接受。鑒於此,各地方部門更樂於將音樂演出與旅游經濟相結合。不管是演唱會、音樂節,集體從前兩年的生存壓力,變成了復蘇後的競爭壓力。不過,這種「報復性演出」是否是虛火,未來能持續多久?也讓行內思考。
  其實,即使是澳門演唱會熱潮,也同樣存在著這個問題。究竟是澳門和附近地區的歌迷,在鬱憋了三年之後的「報復性大釋放」,還是持之以恆的常態性「心潮逐浪高」?這值得「有心人」銀河及威尼斯人思考。如能將之固化為常態性的演出,就將不但能大力增加非博彩元素,促進博企的文化娛樂產業發展,而且為澳門引入及舉辦各項娛樂盛事活動,促進「中西文化平台」的構建和發展,並將能為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添磚加瓦。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似乎是「演唱會經濟」紅火了,但卻未能充分利用及帶動其周邊各業經濟,如酒店業、手信業、服務業以至飲食業「水漲船高」。實際上,從抖音、小紅書等自媒體PO出的視頻看,許多非澳門居民觀眾,都是露天坐在門外等待進場,寧願日曬雨淋甚至露宿,也不租住酒店房間,當然更沒有「幫襯」手信店鋪。如何將這部分人群轉化為澳門旅遊業的消費者,各相關部門及演唱會的主辦單位,都要多想辦法。
  消費者對於演唱會的需求已經和此前不一樣了,很多年輕人已經將一起看演唱會當作一眾社交手段。再就是對現場音效品質的要求,能夠得到比線上更高質量的音樂體驗。因而最理想的狀況是,演唱會、音樂節應是帶動文旅產業發展的槓桿效應顯著,首先演唱會、音樂節所在地周邊的酒店預訂量應有同比暴增量,甚至「一房難求」,與「一票難求」相對應。其次應帶動周邊飲品、小吃、紀念品、手信等行業也「分一杯羹」,以進一步促進商業發展,拉動城市消費。演出市場的繁榮不但應為澳門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應提升澳門旅遊城市的知名度、展現旅遊城市良好的營商環境等,為後續吸引更多遊客旅遊,甚至為招攬投資打下基礎。而且,也有必要對「黃牛亂象」果斷出手,維護澳門的良好市場形象,既能豐富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又能夠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