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運動公園規劃以民為本也宜由市民代表管理

  澳門特區政府昨日舉行跨部門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民運動公園、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及周邊配套優化項目。其中的大型市民運動公園,是對原逸園狗場進行重整優化的項目,將為人口稠密的北區居民創設集休憩、親子、運動共構的優質活動場所,其定位有別於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專業場地,而是讓區內居民運動休閒,充分考慮區內人口密度和偏好而設計,並優化周邊交通。這是一項充分體現「以民為本」施政理念的規劃,從初步設計概念看,也頗為「接地氣」。在充分聽取社會意見,並開展技術性設計和深化等一系列工作,及正式動工興建後,也可進一步思考,繼續深化「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此大型市民運動公園委託能夠充分代表各界別市民的社團管理,以至是籍此與工人球場進行置換,以騰出工人球場的土地進行關閘口岸前配套設施的優化建設,把澳門特區的「北大門」建設得更臻完善,以符合「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待客要求。
  蓮峰體育中心始建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定名為「五二八運動場」,俗稱「蓮峰球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澳葡政府斥資將田徑場舖以全天候泰坦跑道,使澳門田徑運動進入一個較現代化的新紀元。此外,還增建了一座室內暖水游泳館,內設兩個游泳池,是澳門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暖水游泳池。而其中一個游泳池更是專門為傷殘人士使用而設計的。後來,游泳館再裝修擴建,增設室內體育館,可以進行各項室內運動項目。蓮峰球場在當年是設備較先進、交通方便的大型場地,許多重要的比賽都在此舉行,球王比利也曾在此獻技。
  上世紀六十年代重新營業的逸園賽狗有限公司,利用蓮峰球場作為賽狗活動的場地。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逸園賽狗場舉辦了最後一場賽事,並於七月二十一日前遷離原址。二零一八年八月,土地工務運輸局向澳門城市規劃委員會簡介並公佈「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規劃將蓮峰球場的四萬平方米土地分為體育、教育、社會及政府設施、行人區四大部份,並預留地下空間作為儲水庫的防災設施。而推出「藍天工程」計劃的時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也提出在狗場用地興建四間學校校舍的規劃,提供給協同特殊教育學校、勞工子弟學校、新華學校及聖瑪大肋納學校使用。
  在二零二一年十一月的立法會施政方針辯論中,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透露,蓮峰球場用地將朝北區運動公園方向設計,有運動跑道、室內游泳館和球場等,沒有學校,原因是這些學校將安排到新城A區,A區有更好的地段和設計。而在昨日,張永春司長攜同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公共建設局局長林煒浩、體育局局長潘永權、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副主席羅志堅等官員,舉行特區政府跨部門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市民運動公園、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及周邊配套優化項目,將蓮峰球場優化改建為大型市民運動公園的規劃,正式定案。
  根據張永春等官員介紹,土地總面積為四萬平方米的蓮峰球場(原逸園狗場),計劃透過整體規劃設計,改建為集運動、遊戲、親子、社區活動、休閒文化等多元複合的市民運動公園,總建築面積約七萬四千平方米,把運動與居民日常休閒融為一體,促進居民身心健康發展。其前期概念方案的市民運動公園將按功能分為三幢主體建築、一個標準田徑場,以及立體步行及休憩系統、多個城市小廣場。主體建築物分別為一號館、二號館及兒童活動中心。設施場館內包括有滑板場、兵乓球場、排球場、攀岩場、羽毛球場、五人足球場、游泳館、三個籃球場及觀眾席等。兒童活動中心置有創意教學區、室內遊玩區、閱覽區等。
  按照這個規劃安排,市民運動公園確實是具有濃郁的「親民」特色,頗為「接地氣」,甚至帶有「體育大笪地」的色彩,讓普通的市民也可以參與及使用,契合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尤其是在人口密度極高,卻是嚴重缺乏運動休憩場所,對體育運動、休閒遊樂、社區設施的需求都殷切的北區,這個方案採用複合方式,既能將不同需求融入規劃當中,又能合理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將能為北區居民提供一個業餘生活的好去處,改善該區的面貌及提升地區吸引力。
  這項規劃,也明確地排除了興建四家學校的計劃,及修建地下儲水庫的構想。這並不等於否定這些計劃及構想,因為在前者,已經在新城填海區A區得到落實,而且無論是面積還是設施,都將更為理想;在後者,在筷子基的防洪工程完成後,或已經能夠初步解決北區部分地區的水浸問題。反而利用該土地的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更為有益於當地居民的改善生活品質。
  既然市民運動公園定位為有別於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專業場地的區內居民運動休閒的公園式場地,充分體現「平民化」的特色,在建成使用後的管理方式上,不妨也來個「市民設施市民管理」,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代表各界別市民的愛國愛澳社團管理。這樣,就既可因為社團更為熟悉市民的習性和需求,使得市民運動公園的運作更契合市民的需要,也可使得特區政府的相關部門從繁瑣的管理工作脫身出來,符合行政長官賀一誠的「精兵簡政」行政改革設想。
  既然是市民運動公園,委託街坊總會進行管理,可能較為切合。但如從配合關閘口岸改造規劃的角度看,將建好後的市民運動公園交由工聯總會管理,以置換工人球場,以便於關閘前地的整體改善規劃,可能更為符合澳門特區的整體利益。
  實際上,關閘廣場的改建已經迫在眉睫。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中央政府賦予澳門特區的重大任務,必須向海內外遊客提供舒適休閒的旅遊環境。但關閘附近的商業環境及居民日常生活的配套設施,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矗立在口岸旁邊的外貌並不美觀的工人球場,與澳門旅遊城市的形象極不相適應,有損「特區北大門」的形象。因此,應當將工人球場和特警總部、李秉倫大廈一道遷走,並將之改建為交通樞紐,將輕軌車站、公共停車場、「發財巴」上落站等共冶於一爐。當然,這三項設施的遷出,必須予以補償。特警總部好辦,搬遷到離島的適當地方即可,而且也已經決定搬到北安碼頭附近。而李秉倫大廈,則可選擇在離島的適當地點,或政府在澳門半島已收回的逾期發展公地上新建。至於工人球場,則是歷史產物,是為了補償原位於現「新葡京」的原工人球場所設。在拆卸後,當局還得給工聯總會補償一個綜合型體育設施。筆者曾經建議,在當年特區政府為迎接「東亞運」興建的體育設施中,除其中若干建築物交給大專院校管理外,還有一些是平時閑置的,可能從中選擇一個補償給工聯總會。甚至「忍痛割愛」,將塔石體育館交給工聯總會使用、管理。而現在政府決定將原逸園狗場改建為市民運動公園,建成後與工人球場置換,亦即交由工聯總會管理,則是政府、社會及工聯總會「三贏」的局面,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