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結合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豐富市民遊客休閒生活

  澳門特區政府跨部門介紹市民運動公園、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及周邊配套優化項目,受到社會各界社團及人士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認為這兩個大型社區設施項目方案,集運動、遊戲、親子、探索、挑戰、自然、社區活動、休閒文化等多種元素於一身,中西結合、雅俗共賞﹑老少咸宜,豐富市民遊客休閒生活,不但有效利用珍貴的土地資源,亦有助於豐富親子共樂場所,滿足廣大居民,尤其是家庭對休閒、體育活動地方的需求,以及遊客的「非博彩元素休閒之旅」。而且對特區政府相關部門的開放、公開態度,給予高度肯定。當然,也有社團人士建議,政府需關注整體方案日後施工的統籌規劃,根據這兩個項目的整體面積範圍較大,內容豐富複雜等特點,適宜研究分階段獨立開展、分批竣工投入使用的可行性,以盡量減低興建期間對周邊居民造成長時間影響,及減少對現時經常使用蓮峰體育中心的居民造成的不便。
  澳門特區政府在《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中提出了增加、優化市政休閒設施,為居住環境增添文化元素和自然活力,給市民提供更加優質多元的休閒空間,提升市民幸福感的發展策略。也在《澳門青年政策(2021-2030)》提出要培養青年運動習慣、發展多元興趣、提升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鍛煉體質意志,從而培養未來新時代的社會領袖的發展方向。行政長官賀一誠在《二零二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更是具體地提出,要增加和優化市政休閒設施,推進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工程的建設,建設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完成原狗場及蓮峰體育中心地段改建為市民運動公園的方案編製工作;持續優化社區休憩空間、兒童遊樂設施,向市民提供多元的休閒空間的具體計劃。而這兩個大型項目,就是積極回應及貫徹落實上述規劃及計劃的實際行動。
  其中的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是計劃利用黑沙海灘旁閒置土地及周邊開心農耕場等現有綠化休憩設施,並改造現有的步行系統,串聯周邊構建大型戶外綜合活動場地。規劃總面積合共十公頃,總預算逾十六億元。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透過趣玩、探索與挑戰三大主題的設計概念構建不同的功能分區提供休閒度假、親子遊樂、歷奇挑戰及鍛煉身心的綜合場所。整個項目分為十二個主題片區,當中包括空中滑索、歷奇塔、攀巖牆、立體網陣、兒童四輪車、成人越野單車場、滑板場、War Game場、水上競技活動及自然小溪和兒童親水噴泉等新穎設施,為全年齡段居民,特別是兒童、青少年打造水陸空立體歷奇體驗、鍛煉體魄和精神意志的場地。另外,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亦設有露營場地、自然科普園、多功能活動大草坪、燒烤場、貫通全園區的單車徑及緩跑慢行步道等,豐富玩樂體驗,滿足朋輩、家庭及親子等不同層面對休閒設施的需求,並串聯新搬遷的開心農耕場、樹木苗圃,打造成為自然科普教育基地。還將興建不少於二百個車位的多層停車場、活動中心、多用途場地、手工作坊、餐飲空間等不同類型的配套設施。
  從初步設計效果圖看,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的各項設施,具有「現代化」的特徵,有別於傳統的園林模式,因而是與時俱進,契合新時代的發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喜好,有利於培養年輕一代的才能和潛力,為年輕一代提供更多活動和體驗機會,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成長,將為澳門的下一代帶來更美好的未來,更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文化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但也有「例外」,就是計劃活化黑沙水庫旁閒置的圓形迷宮平台,改造成觀景眺望台,設置觀音藝術雕塑。按照行政法務司司長張永春的詮釋,在青少年活動場地設觀音雕塑原因,是相關區域種樹不太現實,因有颱風或蟲害等,經深入分析意見,決定設置觀音藝術雕塑。而且政府希望讓青少年和兒童在周末體驗營遊玩時,家人亦有地方前往。而觀音在中國傳統文化代表吉祥如意,與澳門蓮花寶地的形象相符,建成後相關雕塑背山面海,充分發揮澳門山海相融文化,相信居民都會接受觀音文化。
  從設計效果圖看,這座觀音藝術雕塑的造型較為傳統,與新口岸皇朝區的「洋觀音」塑像相比,更符合澳門居民的信仰傳統及觀賞習慣,因而也可說是對洋觀音」的「矯正」,至少是「互補」。
  觀音信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信仰之一。觀音形象崇高偉大,一經中國化、藝術化,就深孚民心,並成為觀音信仰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從其內在品性來說,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尋聲救苦著稱,這與中華民族素以仁義存心的教化相結合,極易在人們心中引起共鳴,它是一種內在道德美。因而在中國乃至整個東方世界,觀音都是一位極受崇拜的菩薩。而組成觀音信仰的五種形態:救苦救難型、智慧解脫型、密儀持咒型、解疑釋惑型、行善福報型,都是引導眾生,行善是手段,積福是目標,主要修行方式是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廣行一切善事。因而觀音信仰的發展對于化導、撫慰人心、穩定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帶給人間真善美。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觀音藝術雕塑的造型,特別突出了蓮花。除了是矗立在蓮花寶座之外,其花崗岩基座也佈滿了蓮花雕塑。這除了是基於觀音大世與蓮花密切相關,眾多觀音形象,或是手持蓮花,或是「蓮花手」,或是蓮花寶座之外的傳統之外,也與澳門特區的區旗、區徽都擁有蓮花元素相契合,等於是間接進行基本法及愛澳的教育。當然,也折射了澳門居民對澳門是「蓮花寶地」的天然認知及殷切期望。
  實際上,澳門區旗、區徽寓意「五星照耀下的蓮花」:並蒂的三瓣白蓮應和了澳門古稱「蓮島」,代表澳氹大橋和海水的白色波紋展現臨海的地區屬性,上方金黃色的五星象徵中國主權;深沉的綠色作底是對澳門安寧祥和的祝願。尤其是三瓣白蓮代表澳門由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組成,蓮花也寓意澳門興旺發達,是「蓮花寶地」。蓮花,素有「花中君子」之譽。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荷花是高尚、聖潔、祥和、太平、寧靜、善美的象徵,更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譽。澳門自古有「蓮花寶地」、“蓮花福地”之別稱,澳門人親蓮愛蓮的傳統更是由來已久。澳門很多地方名或山名都與蓮花有關,靠近關閘的地方有座蓮峰山,蓮峰山下有間蓮峰廟。整個澳門還有有蓮花路、蓮花街、蓮徑巷、荷花圍、蓮花園形地、蓮花海濱大馬路。
  或許,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的美好特性,也襯托了澳門雖然博彩業很發達,但澳門居民都是純潔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