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海岸線美化環境豐富市民遊客生活

  市政署前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佈澳門半島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設計方案。該方案計劃在澳氹大橋至融和門之間,建造總面積約六萬平方米的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項目設計以親子遊樂、休閒康體、親水景觀為功能空間的三大主軸,期望打造澳門半島南岸的綠色走廊,為市民提供多功能的海濱康樂休閒場所,同時完善城市沿岸景觀。整個片區將透過山丘起伏的微地形設計,在增加綠化及遮蔭的同時,融入兒童遊玩空間,引入適合不同年齡層的新穎遊樂設施,例如坡度攀爬區、鑊形滑梯、空中天橋等為遊樂區豐富層次及空間趣味性。區內還將會有親子腳踏車場,及休閒康體功能包括球場區、健身區、綜合滑板場及多功能廣場等,並設有親水表演舞台、旱噴泉廣場及景觀棧道。另外,亦設有五人足球場、籃球場及練習場的球場區;康體區則有大眾健身區、平衡障礙區、長者及傷健共融區等,供不同需要的人士舒展身心。該項目爭取於今年年底動工,預計工期兩年,但暫未有工程預算。
  也是湊巧,就在幾天之前,地圖繪製暨地籍局透過第2/2024號行政長官批示,公布最新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岸綫圖》,更新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海岸綫。雖然這項行政政務行為與南岸海濱綠廊第二期工程規劃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但也足可窺見,特區政府極為重視海岸線的經營和發展。
  實際上,海岸綫具有重要的生態和地理功能,但同時它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爲人類社會的發展提供支持。在利用海岸綫時,我們應該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既要滿足人類社會的需求,又要保護好海岸綫的生態環境。例如,可以通過發展旅游業、漁業等方式對海岸綫進行合理利用;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污染和過度開發等行爲的發生。為此,除國家海洋局印發《海岸綫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之外,內地沿海的各省區市以至地級市,都制定了發展和保護海岸線的法規,及編制了海岸線的發展規劃,並交由同級的人大組織審議通過。
  因此,內地許多沿海的城市,充分利用海岸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讓人們「驚艷」。不要說是「海岸旅遊」成效昭著的大連、青島、廈門,就是說我們的鄰居珠海市,在充分利用海岸線上就為澳門提供了生動的樣板及經驗。尤其是不久前落成,位于情侶中路香爐灣畔的「城市陽台」,融合了濱海休閑、旅游體驗和濱水娛樂,給人們帶來了城市魅力的體驗。「城市陽台」項目是珠海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它旨在回饋公衆,提供獨具珠海特色的濱海休閑娛樂綜合體。這裏不僅僅是一個建築物,更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因此,項目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城市的建築肌理,與人們的心靈産生共鳴。整個項目占地三十五點三四萬平方米,是一個巨大的公共服務中心節點。站在城市陽臺上,人們可以觀賞到濱海的美麗風景,感受到城市最迷人的一面。每逢假節日,市民和遊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導致管理者必須對沿途的情侶中路進行交通管制。
  實際上,對于衆多城市地區的轉型工作來說,濱海、濱河地區改造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城市及其居民能從中受益良多。歷史上許多城市的形成和發展中,無論是河流、湖泊還是海洋,水的存在都具有關鍵作用,與城市的發展動態息息相關。近幾十年來,人們提出了多項舉措,來重構、轉化這類未曾充分利用,或曾經退化的海岸綫,使其成爲活躍的、全民都能使用的公共場所。這些新建的濱海場所可以舉行各種活動,如娛樂休閑活動、文化活動、各類體育鍛煉,甚至還能更全方位地親近自然。這在一些城市裏,是很少能體驗到的。衆多該類工程的另一有關方向,是在修復曾受污染的河流和海洋水系方面起作用。這些工作往往會配合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維護工作,在面臨環境和氣候危機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海邊和河邊的設施,具有極大的公衆吸引力,還配有其他服務和設備。這類場所中常見的設施有餐廳、商店和博物館,它們能將其他城市區域調動起來,還能創造機會促進旅游業和當地經濟發展。
  澳門作為人口和建築密度都極高的城市,海岸線的利用領域也就較為狹窄,除了碼頭用地和其他特殊用地之外,主要還是用於類似南岸海濱綠廊的休憩場所。其實,在過去長期以來,是忽略了對海岸線的利用,就連是澳門半島因為填海等而新生成的海岸線,也任其丟空荒廢。直到市政署推出南岸海濱綠廊項目,尤其是已經落成使用,現已命名為「海角星岸」的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工程,
  設有兒童遊樂區、步行徑、茶座、多功能球場、健身康樂區、門球場、滾軸溜冰場等休閒康樂空間,並設置日常受市民歡迎的戶外活動設施。兒童遊樂區劃分不同年齡區域,引入新穎的共融式遊樂設施,建成後更成澳門區最完善的親子休閒區。茶座區特設有新穎遮陽造型的茶座、小賣亭、引入親子廁所及哺乳室,以服務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已經成為澳門居民合家大小休閒玩樂的好去處,大受好評,這才讓當政者重視起海岸線的建設及經營起來。
  由於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工程的成功實踐,促使市政署「打鐵趁熱」,緊接著推出其第二期工程規劃。值得主要的是,市政署剛在不久前因為黑沙青少年活動體驗營立項方案及深化方案而飽受「意見領袖」批評,因而決定擱置其中的觀音像工程計劃,但在策劃南岸海濱綠廊二期工程計劃時,卻信心滿滿表示,需待有最後施工圖則,才有具體招標方案和造價預算,當局會以「應使則使」的原則,亦會尋找第三方公司評估項目費用;而且從相關表述中,似乎是沒有計劃進行公眾諮詢。這就是因為,南岸海濱綠廊第一期工程「海角星岸」的「好處」,已經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而且還是屬於「投資少,效益大」,更是無法從中挑出所謂「官商勾結」的「毛病」。因而相信第二期工程計劃,也將會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倘若有「意見領袖」出來「挑三剔四」,其可能會招致市民反感,導致弄巧反拙,不利於其開拓新的票源。
  《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規定,整個澳門半島南岸的海岸線,除了旅遊塔是「旅遊娛樂區」之外,基本上是屬於「綠地或公共開放空間區」。因此,南岸海濱綠廊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整體設計概念,是遵從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2020-2040)》在景觀方面的指引性原則的。而在美高梅對開亦即從觀音像到澳氹大橋的一段海岸線,尚未有計劃宣布。但按照南岸海濱綠廊的概念和整體佈局,可能也是屬於南岸海濱綠廊規劃的一部分。在第二期工程計劃完成後,也應「趁熱打鐵」,繼續推動可能是「第三期」的南岸海濱綠廊建設,以進一步美化環境,豐富市民和遊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