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已至,碧桂園動作頻頻,不斷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12月19日晚間,碧桂園在國內的發債主體碧桂園地產發佈付息公告,「22碧桂園MTN002″擬於12月26曰付息,本期債券發行總額為10億元,票息為4.3%。根據這筆債券的募集說明書顯示,「22碧桂園MTN002″的債券代碼為102282780,是碧桂園地產於2022年12月26日完成發行的2022年第二期中期票據,發行規模為10億元,發行利率為4.3%,每年的付息日為12月26曰。按利率計算,這筆中票一年的利息為4300萬元。
碧桂園地產發行這筆債券的資金用途為專案開發建設、購回或償還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境外美元債券。該筆債券為中債增擔保發行的中票,主承銷商為郵政儲蓄銀行、中國銀行,並由中債增進公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除此次即將付息的「22碧桂園 MTN002」中票外,碧桂園地產目前還有同在去年發行的「22碧桂園 MTN001″以及在今年5月發行的「23碧桂園MTN001」、「23碧桂園 MTN002」3只中票。
碧桂園在努力維護公幵市場信用。此前在12月13日,碧桂園地產發布關於「22碧地02」債券持有人回售結果的公告。根據公告,「22碧地02」本次回售部分債券的本金及利息已足額支付,本次回售登記期有效回售金額為8億元,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場對於境內債實質性違約的擔憂。當日,碧桂園還宣佈虧本出售珠海萬達股權,出售款項淨所得將用於境外重組。
自「遇到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困難」至今,碧桂園積極自救。未來12個月,保交付、保經營、保信用成為碧桂園主要的三項工作。依託回售境內債、出售資產、高管降薪、減少行政幵銷等措施,多條腿並行,碧桂園在加速「自救」的道路上,能否走得更快?
斥資8億元回售「22碧地02」
「22碧地02」是碧桂園2022年12月發行的2022年第二期公司債券「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品種一)」,規模為8億元,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承銷商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設全額信用保護憑證,發行票面利率4.88%。
同時發行的還有「22碧地03」,即「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2022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二期)(品種二)」,規模為2億元,由廣東中盈盛達融資擔保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發行票面利率4.0%。
12月11日,碧桂園地產公佈了關於「22碧地03」債券持有人回售結果。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供的數據,「22碧地03」本次回售登記期有效回售申報數量為0張,回售金額為0元(不含利息),撤銷回售數量為0張,撤銷回售金額為0元;本次撤銷回售後,剩餘未回售債券數量為200萬張。
在今年8月12日,碧桂園宣佈對旗下包括「22碧地02」和「22碧地03」在內的11只境內公司債券停牌,開啟境內債券的重組事宜。除「22碧地02」和「22碧地03」之外,另外9只債券均已展期成功且按時間節點支付,涉及金額約147.02億元。
境外債務重組方面,消息稱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正在通過D.F King Limited對17只離岸債券持有人的身份進行識別,識別程式的有效期至2024年1月24日。
出售資產、股權緩解壓力
碧桂園銷售和融資面臨嚴峻挑戰。12月14日,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02007.HK)公告,於2023年12月13日,碧桂園方、萬達商管集團及珠海萬贏訂立協議,據此,碧桂園間接全資附屬公司金逸環球有限公司有條件地同意向珠海萬贏或萬達方指定方出售,而珠海萬贏或萬達方指定方有條件地同意向金逸環球購買目標股份(相當於目標公司的1.79%股權),代價為3068518970元人民幣。
此次交易的目標公司珠海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金逸環球持有約1.79%,於出售事項完成後,碧桂園將不再於目標公司擁有任何權益。
碧桂園表示,集團正積極化解階段性流動壓力。由於集團僅於目標公司持有少數權益,進行出售事項能提前鎖定較為合適的交易價格和退出路徑,以規避未來退出時點與金額的重大不確定性,有效保障公司戰投股權資產變現的價值,將對碧桂園有利。
此外,由於碧桂園正積極尋求整體方案以全面解決當前境外債務風險,該出售事項下,第一筆資金將用於解決二期目標股份質押相關債務,並解押二期目標股份。金逸環球根據協議收到的目標股份出售款項淨所得將用於境外重組。
事實上,展開自救的碧桂園不是首次出售資產。作為廣州亞運城專案的唯二股東之一,遇到流動性困難的碧桂園在8月25日宣佈,碧桂園將擁有的廣州亞運城專案26.67%股權出售給中海地產,總代價約12.915億元。
此外,近期碧桂園還轉讓了十堰市房縣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保定碧清房屋置業有限公司、保定碧清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秦皇島碧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股權。
努力開源節流、削減支出
在碧桂園12月集團管理會議上,集團董事局主席楊惠妍指出,未來12個月碧桂園主要有三項工作: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
一方面,碧桂園盡最大努力開源節流、削減支出。據碧桂園官微顯示,2023年,該公司盡最大努力削減行政費用開銷,總額較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12月5日,有消息稱碧桂園進行最新組織架構調整,合併14個區域公司為7個新區域。具體調整情況為:河北、北京合併為華北區域;山東、蘇北合併為魯蘇區域,西北、陝西合併為中西區域;安徽、浙江合併為浙皖區域;江西、福建合併為贛閩區域;雲南、四川合併為川滇區域;廣西、江中合併為江中區域。
合併完成後,碧桂園還有21個區域公司。
對此,碧桂園回應稱,在當前行業形勢下,本次調整旨在進一步提升組織與業務的適配度,推動管理扁平高效,可用資源協同互補,優秀人才人盡其能,全力確保「保交付」戰略目標的實現。
此外,碧桂園還大幅削減高管的薪酬和待遇:12月12日深夜,碧桂園突然發佈公告稱,執行董事楊惠妍、莫斌、楊子瑩及非執行董事陳翀主動提出降低薪酬。其中,楊惠妍年度薪酬由37萬元下調至12萬元,莫斌年度薪酬由300萬元下調至12萬元;楊子瑩由200萬元調整至12萬元;陳翀由37萬元調整至12萬元。
據瞭解,碧桂園目前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車,確有工作需要時通過申請公務派車或使用自有車等方式,實現車輛費用集約管控、成本降低。對於包含原高管配車在內的所有公車,通過內部公開競拍與對外工抵化債等舉措進行資產盤活。包括高管體檢報銷、高管免費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其所有行政費用開銷均按歸零原則,非必要不支出,剛性支出通過整合集約等方式儘量縮減。
家族「砸鍋賣鐵」支持公司
作為控股股東,楊惠妍家族全力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持,上市至今已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計支持總額約410億港幣,且從未減持股票。其中,2021年向集團提供15.6億港幣無息無抵押借款,2022年12月籌集50.5億港幣無息無抵押借給集團。此外,自1997年第一筆大額捐贈算起,公司及家族累計慈善捐款超105億元人民幣。
楊惠妍在集團12月內部管理會議上說,「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的,公司會努力探索出一條儘快恢復正常經營的有效路徑。」
楊惠妍的言論,也明確了「家族支持」的決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對「楊家父女」的看法:在10月19日早間,碧桂園在官微發佈聲明稱,公司關注到有謠言稱「創始人父女或已離境」,該謠言被別有用心地發佈在多個網路平臺,造成惡劣影響。該聲明透露,公司創始人和集團董事會主席目前在國內正常工作。在10月期間,碧桂園控股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就曾參加活動和接待交流。值得關注的是,這是楊國強卸任碧桂園董事局主席7個多月後,第二次公幵亮相。今年3月1曰,碧桂園發布上市公司公告,宣佈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因年齡原因提出辭任,從3月1日起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以特別顧問形式繼續參與公司經營。今年4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立法會訪問團佛山分團在順德到訪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參觀由企業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項目,楊國強以碧桂園創始人的身份接待並講解。
在楊國強現身後,市場又傳楊國強賣私人飛機償債的消息。據媒體報導,相關知情人士表示「已賣掉一架,另一架還在賣。其中賣掉的那架為新飛機,一直放在境外未曾使用過。另一架目前在用,也已掛出。從當前公司運營角度來看,此舉增加了公司現金流,一定程度上也對公司可持續運營形成了支持。」
保經營方面,經過集團總部和區域專案層面的一定調整,總體上碧桂園的組織架構已經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階段。
楊惠妍透露,未來的12個月,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2024年碧桂園交付量預計超過40萬套,數量仍然龐大。「保交付是非常艱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希望大家嚴陣以待,高度重視,做好前置規劃。」
她還強調,”保守計算的情況下,只要我們的存貨資產正常銷售,即使假設我們不買地、稅收沒有減免、不考慮一體兩翼的新增貢獻,未來十年碧桂園仍將持續保持正資產。」
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碧桂園集團已累計交付房屋約50萬套,累計交付面積6043萬平方米,涉及31個省、240個城市。交付量再次穩居行業第一,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其中,山東、山西、江蘇、安徽、廣西部分專案提前交付,河北、湖北、湖南部分專案全部交付完畢。
碧桂園依託多條腿走路,在努力破解自身面臨危機。此外,碧桂園的流動性壓力也給其關聯方帶來了影響:12月18日,碧桂園服務披露一則資訊,預告其2023年的淨利潤將減少約32億元至41億元。因為碧桂園地產幵發業務方面承受的壓力,如今已經幵始傳導至關聯公司碧桂園服務,在2023年,碧桂園服務作為頭部的物業管理公司,其盈利狀況也將會受到影響。
在2024年,一方面要保交樓、恢復運營,一方面要解決短期的境內債務兌付和其他債券的展期,碧桂園要走的路,還在經歷不少挑戰和機遇。
(王豔玲/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