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紅十字會沒有「郭美美」效績紅紅火火

  澳門紅十字會昨晚宴請本地中文傳媒,澳門紅十字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黃如楷在致辭時回顧澳門紅十字會過去一年在人道主義服務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工作。
  紅十字會的活動早於一九二零年開始在澳門展開,其後於一九二二年加入成為葡萄牙紅十字會的分會之一,名為葡萄牙紅十字會澳門分會。直至一九八七年,才正式採用「澳門紅十字會(葡萄牙紅十字會分會)」的名稱。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隨著澳門回歸祖國,澳門紅十字會成為中國紅十字會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分會。
  澳門紅十字會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一份子,堅守著她的七項基本原則: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普遍;以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宗旨:努力防止及減輕人類疾苦,積極發展在本澳以及國際間的「人道」工作及活動。澳門紅十字會的運作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資助、社會人士的捐贈、提供服務的收費及會員繳交的會費。澳門紅十字會的組織章程訂定,會員大會是澳門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力機構,基本上每年召開一次會議。而中央委員會是在會員大會中選出、代表會員大會在兩屆會員大會之間以大會的名義工作,負責本會工作方向及政策的訂定。監察委員會,亦是在會員大會中選出,是負責審查澳門紅十字會的帳目是否正確以及行政是否合法。理事會是由中央委員會通過選舉產生的,是澳門紅十字會的主要執行機構,負責管理日常事務。
  回歸以來,澳門紅十字會在中國紅十字會和澳門中聯辦的指導下,及澳門特區政府尤其是先後三位行政長官何厚鏵、崔世安、賀一誠的支持下,以及該會全體成員的努力下,還有全社會工商業機構和市民的踴躍參與下,積極投入到澳門特區內外的各項人道主義救助工作。在澳門特區內部,二零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天鴿」風災,澳門紅十字會於各區設立急救站、派駐救護車及人員駐守,處理傷者。二零一八年九月超強颱風「山竹」襲澳,澳門紅十字會聯同保安部隊多個部門,緊急撤離沿岸居民。同時於天氣轉為平靜時,立即派出救護車及人員駐守多個受災區域,加快提供即場的緊急救護服務。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澳門紅十字會非緊急醫療護送服務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服務,並派出口岸體溫監測人員一直在防疫前線堅守崗位,還在特區政府三次啓動全民核檢時,派出人員進行核酸外展隊工作,為行動不便長期病患不便出門的病人,上門進行核酸檢測採樣。二零零三年,澳門特區政府為肯定及表揚澳門紅十字會為澳門本地社會事務作出的努力,向澳門紅十字會頒授「仁愛功績勳章」。二零二三年,澳門特區政府為肯定及表揚紅十字會在澳門疫情期間,協助特區政府防疫及核酸採樣工作,向澳門紅十字會頒授「銀蓮花榮譽勳章」。
  對澳門特區以外,在歷次內地或海外的一些地方遭受地震等自然災害時,澳門紅十字會都積極參與捐款賑災的活動,汶川、蘆山等災區都活躍著澳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身影,在貴州、江西、湖北、甘肅、廣西等鄉村地區先後捐建多個項目。二零一八年一月,由國務院扶貧辦部署安排,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中聯辦聯手合作,中國貿促會參與,將貴州省從江縣作為扶貧聯繫點,開展精準幫扶,按照「從江所需」與「澳門所長」相結合的原則,逐步形成「以特區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中聯辦指導配合」的工作機制。其中澳門紅十字會更是「一馬當先」,援建了博愛學校、博愛衛生站、博愛便民橋、博愛廣場、人畜飲水工程、博愛家園等項目,並將幫扶項目從黔東南延伸至黔西南一帶,涉及教育、醫療、產業生計發展、民生公益等領域,參與貴州對口扶貧總援建金額超過人民幣一千二百二十八萬元。澳門紅十字會還與貴州省紅十字會共同簽訂了二零二一至二零二五年的合作框架協議,助力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在教育、衛生、民生、災後重建、應急救護,以及志願者服務等領域展開合作。為此,二零二一年四月,澳門紅十字會獲得貴州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澳門紅十字會與澳門社會各界一道對從江縣以至貴州省的精準扶貧工作,展現了澳門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心系內地脫貧事業、同胞深情「血濃於水」的生動畫卷,體現了澳門社會「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無形的力量,也豐富了「一國兩制」的內涵,為我國「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國紅十字會無辜受到「郭美美炫富事件」的重創,募捐工作受到了嚴重影響,導致新上任的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趙白鴿表示「一個都沒有被證實的網絡事件,却可以用三天就把你打得稀裏嘩啦的」、「三天毀掉一百年」之際,作為中國紅十字會分會的澳門紅十字會,無論是為災區進行社會募捐,還是各界人士和機構主動透過澳門紅十字會向災區捐款,活動卻都是紅紅火火,絲毫不受「郭美美炫富事件」的影響。甚至是有時明知澳門紅十字會收到的社會捐款,是透過澳門中聯辦轉交或是直接送交中國紅十字會,也「非要」先行送交澳門紅十字會「不可」,以此來表達對澳門紅十字會的信任和支持。
  這是因為,澳門紅十字會的活動公開透明,公正無私,而且其工作人員從高層到基層一線,都是「義工」,不但沒有從中「撈到好處」,相反還出錢出力。因而就像澳門特區的其他慈善機構如同善堂、鏡湖醫院慈善會等一道,受到人們的充分信任。
  這就讓人產生一個有益有建設性的思考,雖然澳門特區是實行「一國兩制」,但澳門特區的紅十字會、同善堂、鏡湖醫院慈善會等團體的組織形式及運作方式,是否也值得中國紅十字會等類似機構參考,作為改革的比照?
  其實,中國扶貧基金會去行政化的改革,在客觀上就帶有澳門紅十字會的「影子」。中國扶貧基金會主動向中編辦寫報告,要求取消行政事業編制,實行全員招聘制和幹部競爭上崗制,建立新的人事管理制度,打破「鐵飯碗」。基金會還理清了理事會、會長會議、秘書處的職責分工,三者相互制約,秘書長在會長會議領導下負責具體運營,相當于「CEO」。經歷了體制改革的陣痛之後,中國扶貧基金會駛上了快車道,資金實力、項目數量和社會知名度大幅提升,迅速成長爲我國扶貧領域最大的公益組織。此前,因爲基金會的官方背景,許多人將此作爲晋升的跳板。改革後這條路被堵死,想謀求政治地位的人自動離去,留下的都是真正有志於慈善事業的人。
  無辜受到「郭美美炫富事件」重創的中國紅十字會,倘也參照澳門紅十字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進行改革,可能就將能徹底地「撥亂反正」,從陰霾中擺脫出來,走向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