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海外遊客尚未成功,官民仍需繼續努力

  為吸引更多的海外遊客來澳旅遊,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繼今年元旦推出香港國際機場直達澳門免費客車票務優惠後,前日又宣布,從二月一日起推出「免費直達巴士車票及船票」優惠,包括澳港機場直達、噴射飛航及金光飛航,向訪港的國際旅客(大中華地區以外),提供免費單程車船優惠。船車優惠活動期分別為半年及七個月。優惠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其中「免費直達巴士優惠」的活動期為二月一日至八月卅一日,飛抵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旅客,憑有效的外國旅行證件和登機牌在禁區內即可換領免費車票,在海天中轉大樓直接乘坐直達巴士經港珠澳大橋到澳門。而「免費直達巴士車票及船票」的活動期為二月一日至七月卅一日。相關國際旅客只需憑有效的外國旅行證件和來澳前七天內抵港的登機證存根、電子機票或交通票據,可提前預訂免費船票。同時,也向年內停泊香港的郵輪國際旅客招手,鼓勵來自世界各地的郵輪國際旅客在香港泊岸時,參加旅行團到澳門旅遊消費。
  旅遊局的這兩項優惠措施,受到澳門旅遊業界的歡迎,指出政府持續拓展國際客源的決心值得一讚,讓業界有信心今年國際客量可回復疫前水平。此舉是希望能夠藉著促銷活動,刺激訪港的國際旅客延伸行程至澳門,業界也相信擴大促銷範圍後,成效更大。
  這兩項措施,雖然標的性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遊客來澳旅遊,但其中的內涵有所不同。實際上,第一階段的「免費直達巴士車票及船票優惠」活動,是以海外遊客在香港國際機場抵埠後,不入境香港,經由海天中轉大樓直接乘坐直達巴士經港珠澳大橋到澳門,雖然其中有部分旅客的「第一目的地」就是澳門,但在澳門主動採取優惠措施後,可能會對另一部分並非以澳門為「第一目的地」的海外旅客,被「截留」到澳門。在疫後旅遊業復甦的業態,澳門比香港較有進展,讓香港業界既羨又自艾「不爭氣」,而香港特區政府也正在「扭盡六壬」,包括推出「盛事經濟」等措施,力圖扭轉被動態勢之際,這項城市可能在部分香港業者的眼中,難免會有「與香港爭客」之怨罅,不利於澳門與香港兩個特區的互動發展。
  而第二階段的「免費直達巴士車票及船票」活動,受惠對象就延伸到以香港為「第一目的地」的海外遊客,而且對其在香港逗留時間的「寬限期」還長達七天,這足以是並非「深度旅遊」者在香港逗留時間的最長值,因而一來就可以消除上述的負面情緒,二來也是充分尊重香港特區政府及旅遊業界的誠意表現,而與此同時卻也可促進澳門的海外遊客市場的增長發展,正是一舉多得。
  其實,在客觀上,可能也將會對內地吸引海外遊客入境旅遊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實際上,在三年疫情過後,某些西方國家出於「圍遏中國」的戰略考慮,竭盡全力「抹黑」中國,並恐嚇海外遊客,使得海外遊客「望國門而止步」。當然,可能也有著「簽證難」(最近國家已經採取了系列的「免簽證」措施),及國外的社交軟件在中國內地無法使用,海外遊客卻也難以使用需要實名認證的支付寶和微信等手機付款方式,及海外遊客手機裏的導航軟件用不了,國內的導航軟件卻又看不懂……等客觀原因,導致內地的海外遊客市場確實是頗為清淡。
  如果澳門特區政府這兩招引客「板斧」祭效,當海外遊客在遊覽「澳門歷史城區」及現代化綜合度假村設施的同時,也從經濟發展、市民生活、社會百態中,切實地感受到,中國澳門特區並沒有像西方(也包括滯留在海外的個別澳門人)「唱衰『一國兩制』」那樣的「不濟」,相反還經濟復甦進度較快,居民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因而廓清了「唱衰派」籠罩在自己身上的迷霧,並舉一反三地思考,中國內地也是與澳門特區那樣欣欣向榮的太平世界,說不准還將會利用「大灣區」對海外遊客的開放政策,進入大灣區「探險」。在得出與「唱衰派」截然相反的結論後,經其口語及文字傳播,對「唱衰輿論」發揮「消毒」作用,進而助力於內地的海外遊客市場復甦。當然,「大灣區」的「揸FIT人」,也應當推出更靈活更方便的接待海外遊客的措施,與澳門進行市場聯動。
  當然,澳門旅遊局推出的這兩道「板斧」,首先還是為了推動澳門海外遊客市場的復甦發展。實際上,在「疫後首年」的二零二三年,入境旅客約二千八百二十三萬人次,恢復至二零一九年的七成。但國際旅客只有一百四十六萬人次,佔入境旅客總數的百分之五點二。而對比二零一九年,入境澳門的國際旅客人數有三百一十萬人次,佔入境旅客總數的百分之八。特區政府在長遠發展計劃中,希望國際遊客的佔比能夠高達百分之十。這當然是為了響應中央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號召,及盡量減少博彩業對內地遊客的依賴性的指示而為之。
  一個二點五個百分比,另一個四點八個百分比的「差距」,對澳門開拓國際遊客市場形成較大的壓力。因而已經在恢復內地遊客市場方面交出亮麗「成績表」的旅遊局,就必須在吸引海外遊客方面多下工夫了。此前,旅遊局已經到東南亞的一些國家進行推廣澳門旅遊的「路展」,據說還將會到東亞的一些國家推廣澳門旅遊市場。而這兩招「板斧」,也是可行的措施之一。
  目前,澳門的國際客源市場依次是菲律賓、韓國、印尼、日本及美國。但相比之下,菲律賓和印尼的旅客是以探親爲主,甚至是為了尋求「女傭」的工作機會,因而他們的消費力相對較低。而韓國、日本及美國旅客的消費能夠則較強,而且可能有部分遊客將會進入賭場「小注可怡情」一番,其與東南亞國家和地區遊客相比,對澳門的「貢獻」相對較大。
  如果以「悖論」的理論來論證一番,可能會發現,澳門旅遊局推出的這兩項優惠措施,其實也是對澳門國際機場未能充分利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簽署的雙邊航約的「無奈」之舉。實際上,這兩項優惠措施的對象,是在香港國際機場抵埠的海外遊客,或是靠泊香港啟德碼頭的國際郵輪的遊客。而在澳門,雖然已經與約五十個國家與地區簽署了雙邊航權協議,但能夠付諸實施的只有不到十項,白白地浪費了這筆寶貴資源。尤其是那些消費力較高的國家如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至今尚未有開闢航線。在特區政府與「澳航」續簽專營權合約後,希望能夠利用這些寶貴航約資源,運用「第五航權」的原理,使用當年「澳航」所創造的「原飛機,換班號」的方式,使用「代碼共用」的方式,分兩個航段開通內地各航點(尤其是西北、西南、東北地區各航點),經澳門前往世界各國航點的國際航線,具有執飛國際航線資質的「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又得等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