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澳區委員建言獻策 為琴澳發展提供「金點子」

  1月22日,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1月23日上午,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廣東進入「兩會時間」。
  粵澳深度合作是當前發展的熱點,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們認真履行職責,圍繞琴澳一體化、合作區助力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加強青年工作及通關便利化等議題,暢所欲言,積極建言獻策,提供了眾多「金點子」,其中橫琴元素頻頻出現。今年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提了什麼內容?如何多層面助力琴澳發展?一起來聽聽他們發出了怎樣聲音。
  推動更多澳門高校落地橫琴
  廣東省政協澳區常委柯海帆建議,吸引高品質產業落地橫琴,推動人才結構向高品質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等領域傾斜,出臺允許合作區的人才可自由流動措施。
  廣東省政協澳區常委馬志達認為,應推動更多的澳門高校落地橫琴,推動廣東省高等教育、大專院校與澳門高校合作,引入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吸引國際高層次人才。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龔志明表示,今年澳門高校報考人數達14萬,錄取一萬學生,吸引力十足,希望今年內落實澳門高等院校可在橫琴獨立辦學,跨境認可學歷,認可教學,做到聚才、引才、育才,為橫琴解決人氣及為澳門解決高校土地的限制。
  弘揚傳統文化,加強粵澳交流
  加強粵澳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對構建人文灣區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許樂敏建議探索粵澳兩地青少年文化交流新路徑,增強澳門青少年對祖國的瞭解和認識。許樂敏建議打造粵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品牌,豐富粵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形式,可從省情教育、家鄉文化、族群歷史等入手。同時,帶領澳門青少年到廣東看城市、看校園、看產業、看創業。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劉智龍建議,在橫琴設立「中華文化傳承學院」,選拔內地(大陸)及港澳臺僑學生,舉辦以開展中華文化和國情研修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研學的長、短期班,並將廣東部分文化教育資源落地橫琴,在橫琴培養更多中華文化傳承代言人,邀請全國各地中華文化達人及專家人士到合作區分享和交流,舉辦大型中華文化節及展覽。
  以規則銜接促進琴澳產業協同發展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劉良透露,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已於去年底在橫琴揭牌,希望橫琴能打造更多高端平臺。同時,建議將澳門的中成藥等使用範圍擴大至廣東省內,進一步為澳門中醫藥拓寬市場,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韓子天建議,探索澳門「科技企業認證計畫」在廣東省內的認可機制。獲「科技企業認證計畫」認定的澳門企業或其在粵設立的控股子公司,能夠直接享受內地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朱海生建議加強旅遊+醫療融合的制度保障,拓展中醫藥文化旅遊產業鏈,打造特色產品,培育國際知名的中醫藥文化旅遊品牌,實現多管道宣傳和多樣化行銷,加快引進和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同時,以「會展+產業」聯動催生新機遇,開設琴澳特色教學促進產學研一體化,塑造琴澳IP新形象豐富灣區文旅內涵。
  優化通關措施便利琴澳往來
  在通關便利化方面,廣東省政協澳區常委陳美儀建議,粵澳協商制訂相應政策,開放橫琴居民、經商人士及工作人群多次往返澳門的簽證,逐步放開至珠海乃至大灣區。在橫琴設立針對澳門居民、外籍人士、老人兒童的綠色通道,便利通關。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鄭偉聰指出,澳門進入橫琴通道,採用三歲以下的幼童可由母親或親人陪護通關措施,而橫琴進入澳門通道則禁止陪護措施。建議琴澳出入境部門雙方協商一致,允許十歲或以下兒童隨車通關時,可有一人陪護通行。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朱海生表示,實施更加便捷化的往來港澳人才簽注和「白名單」簽注政策,創新車輛通關模式,營造良好的通關環境,成為加快兩地融合發展的重點攻關方向,建議放寬商務簽證限制,開放通關「白名單」;加強車輛通關合作,推進便民出行「新高地」;加快兩地通關規則銜接,打造琴澳「新空間」。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廖力嘉建議,將目前橫琴居民兩個月申請一次澳門簽注政策放寬,允許橫琴居民申請「一簽多行」。
  建言獻策直擊琴澳融合發展難點
  面對琴澳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委員們直擊難點痛點堵點,積極建言獻策。
  廣東省政協澳區常委陳少清表示,如何將琴澳一體化的構想,實施到符合現實狀況,做到不衝突及「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仍需破解大量障礙。琴澳法律法規沒有衝突的,須儘快捋順,有排斥的,須外在用力,中央、廣東省和澳門應制訂相應政策。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林燕妮指出,不少澳門中小微及初創企業反映,橫琴現行補貼政策吸引力不高,建議設置更彈性、更科學的條件,提升補貼發放速度。加快優化跨境簽注政策,降低門檻。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陳家良表示,目前橫琴正構建趨同澳門的生活環境,但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過程中,團體常面臨資金墊付壓力。建議優化調整資金撥付機制,適度調整資金使用結構,合理界定服務成本配置。增加項目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鄭安庭表示,目前港澳簽證仍有區別對待,直接制約澳門發展四大產業及人員流動。高層次人才要到澳門,辦理簽證仍不易。橫琴今年三月封關後,可考慮開放更多通道到澳門,例如橫琴金融島輪渡等,通過人臉識別,便利澳人通關。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梁頌衍指出,目前澳門建築等行業已獲准在橫琴就業,兩百多名專業人士有工作資格,但對於後續如何發展,仍十分困惑。
  廣東省政協澳區委員朱海生指出,有了合作區,澳區委員發揮雙重積極作用不再是口號,但目前仍存在辦事效率較低等問題有待解決。
  (《珠海特區報》王曉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