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斷潤濠江 生生不息珠澳情 珠海對澳門供水65年 日均設計供水能力已達70萬立方米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也同步拉開帷幕。
  當天,來自珠海、澳門兩地的水務工作者一起搬運樹苗、揮鍬挖土、踩實修整、堆起圍堰、提桶澆水,在珠海竹仙洞水庫種下一棵棵桂花樹、桃花樹樹苗,形成一片「珠澳水務林」。
  此次活動是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珠海系列宣傳活動之一,也是珠海「植綠護水」品牌的第一次活動。
  以今年「世界水日」為起點,珠海、澳門水務及相關行業將以江河湖庫、河口岸邊帶、水利工程和水源地為載體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珠澳同心守護綠色美麗家園。
  對澳供水65年來,珠海和澳門水務行業合作專案比比皆是。目前,珠海有對澳門供水主幹管4條,承擔澳門約99%原水供應,與澳門共用一套原水系統,形成珠澳供水一體化大格局。
  流入澳門的每一滴水,都飽含著珠澳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
  今年,平崗泵站二期擴建工程、洪灣泵站至南屏水庫隧道工程等對澳涉水工程將陸續建成並投用,屆時珠澳原水調度方式將更加靈活多樣,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的鹹期供水保障水準將大大提升。
  未來,隨著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等重大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專案持續推進,來自珠海的清波碧流仍將源源不斷地滋養澳門,為粵澳合作發展寫下精彩的水務新篇。
  ▶▶因水荒而生,解鹹潮困局
  此次珠澳兩地合力栽種的「珠澳水務林」坐落在竹仙洞水庫,這個位於珠海市南屏將軍山與灣仔加林山之間的水庫,碧波蕩漾、翠竹環繞,是珠海對澳供水歷史淵源的起點。
  澳門三面環海,但地形多低矮丘陵,無河流湖泊,可蓄地表水條件差,不具備建大中型水庫的條件,淡水資源奇缺。從地理位置上看,澳門位於西江入海口,地處鹹淡水交匯的區域,鹹潮沿磨刀門水道上溯淹沒取水口,成為枯水期影響澳門供水的最大威脅。
  20世紀50年代以前,澳門居民用水主要靠數十艘水艇每天輪流到珠海的灣仔、銀坑裝水運回澳門,再由「擔水妹」挨家挨戶送水。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澳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用水量日益增加,澳門供水自給自足的局面逐漸無法維持,水情危急。因此馬萬祺、何賢等澳門知名人士就向廣東省政府發出請求,希望解決澳門供水問題。
  1959年廣東省政府決定籌建竹仙洞水庫和銀坑水庫,由澳門出資、珠海出力。1959年3月,總庫容量240萬立方米的竹仙洞水庫順利竣工。1960年3月8日,竹仙洞水庫正式向澳門供水,清冽的淡水通過管道和明渠流進了澳門。
  在珠海全市22個供水水庫中,竹仙洞水庫離澳門最近,可利用自然落差向澳門供水,65年來始終處於對澳供水「橋頭堡」。
  竹仙洞水庫庫容不大,單庫難以支撐澳門用水。為保障澳門用水,珠海陸續新建多個泵站和水庫,並通過管道、隧洞、明渠實現庫庫相連,增強對澳供水保障能力。
  在此期間,珠海逐步形成了獨有的「江水為主、庫水為輔、多點取水、江庫連通、庫間調節、江水補庫、庫水調鹹」原水供水水源系統。
  2011年5月,珠澳供水系統中最大的蓄水水庫——總庫容4333萬立方米的竹銀水庫建成,與平崗-廣昌鹹期應急供水工程及同期建設的竹洲頭泵站一同構成了竹銀供水系統。
  隨著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對澳供水工程建設的步伐並未停下,而是在不斷向著更優、更強、更安全的方向前進。
  2019年10月17日,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前,全長15公里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正式通水,日均設計供水能力達20萬立方米,加上此前竹仙洞水庫至澳門半島的3條供水管道,對澳供水能力達到每日70萬立方米,相比目前29萬立方米的實際日均對澳供水量,珠海對澳供水保障能力達240%,且供水佈局更趨合理。
  2022年3月,廣昌-洪灣系統優化工程正式通水,實現從廣昌到澳門石排灣水廠的全程密閉式原水輸配,有效避免了原水易受周邊環境污染的風險,進一步提高了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供水水質安全保障。
  同飲一江水,濃濃家國情。自1960年竹仙洞水庫對澳供水至今,珠海對澳門供水已然走過了65個年頭。這條安全、優質、不間斷對澳供水的生命線,從最初的每日供應8000立方米,到如今的每日供應70萬立方米,對澳供水能力已增長近百倍,有力支撐澳門繁榮發展。
  ▶▶設施再完善,保量足質優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供水安全這一基礎保障。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推進,澳門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勢必會對供水提出更高的要求。
  為更有力保障珠海和澳門供水,作為澳門原水唯一供應商、承擔澳門約99%原水供應的珠海水務環境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正在不斷完善設備設施和功能服務。
  「我們將配合推進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水庫及連通工程)等工程建設,提高澳門珠海供水保障。」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記者瞭解到,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水庫及連通工程)是確保澳門、珠海城鄉供水安全,為城市供水提供應急備用水源的水利工程。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工程(水庫及連通工程)將新建竹銀水庫二期、擴建乾務水庫、新建白泥坑水庫、新建竹洲頭泵站至竹銀水庫二期原水管道、新建乾務水庫至白泥坑水庫連通工程、新建白泥坑水庫至龍井水庫連通工程。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標準設計,工程完成後合計可增加調蓄庫容1.01億立方米。
  建設於20世紀60年代的第一、二條對澳供水管道也將迎來修復工程。由於這兩條供水管道運行年限久遠,近年來曾多次出現漏水,珠海市供水有限公司計畫將於今年年底前在鴨湧河對澳第一、二供水管修復工程進行開工作業,保障對澳供水安全。
  此外,珠海水控集團將繼續加強與澳門海事及水務局、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溝通,及時瞭解水量水質等要求,並加強汛期、鹹期及外江水質異常時的對澳供水調度,確保對澳供水量足質優。
  「面對加速變革的新時代、新形勢、新挑戰,珠海水控集團將以水務高質量發展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建設『多源保障、廠網優化、互聯互通、節約集約、綠色持續』的城市給水系統,以更優質的水務環境服務回報珠澳兩地百姓,為珠海、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構建水務高質量發展體系貢獻力量。」珠海水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子程表示。
  (《珠海特區報》蔣毅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