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蝶化蛻變:從「小而美」進展為「國際大都市」

  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考察調研澳門特區期間,將澳門特區定位為「國際大都市」,鼓勵澳門社會各界更好發揮澳門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在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多作貢獻,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上多作貢獻,在提升澳門國際影響力上多作貢獻,在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上多作貢獻,齊心協力把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擦得更亮,在强國建設、民族復興中更好發揮澳門作用;並在考察多個項目時,針對這些項目的特點,盛讚其為所在領域的「金名片」,並囑咐要將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
  夏寶龍主任對澳門特區作出的新定位,振奮人心,激勵鬥志,讓習慣於自己是「小澳門」、「澳門街」的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中清醒起來,並對澳門的各項優勢條件有了新認知。實際上,澳門特區的優勢條件不少,正如夏寶龍主任總結的那樣,其一是具有「一國兩制」的最大制度優勢,其二具有充足的發展空間優勢,其三是具有國際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優勢,其四是具有實力雄厚的經濟基礎優勢,其五是具有中西文化薈萃的人文優勢,其六是具有愛國愛澳的傳統情感優勢。尤其是中國澳門與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係,是一百九十個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成員,獲得一百四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免簽或落地簽待遇;澳門保持單獨關稅區和自由港地位,實施簡單低稅制,是全球企業所得稅最低的地區之一,是世界貿易組織認定的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經濟體之一;澳門充分發揮與葡語國家聯繫緊密的優勢,爲中國與葡語國家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中葡論壇是我國目前唯一以語言爲紐帶的多邊合作機制,已覆蓋所有以葡語爲官方語言的國家,以及「澳門歷史建築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澳門是全球擁有福布斯五星級酒店數量最多的城市,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等,都足可讓澳門躋身「國際大都市」之列。
  相信,夏寶龍主任將澳門定位為國際大都市,是他在去年四月考察調研澳門後得出的結晶成果。更相信,「國際大都市」也將由習近平主席今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届政府就職典禮上的演講正式宣示。倘果如此,澳門特區就將從「小而美」蝶化蛻變成為「國際大都市」。
  這個變化是何等的大,何等的快。就在不到五年前的二零一九年十二月十九日,習近平主席在澳門親切會見澳門社會各界代表人士幷發表重要演說時就曾說,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年來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實現了「小而富」「小而勁」「小而康」「小而美」,在小小的桌子上唱出了精彩的大戲。這些成就的取得,凝結了全體澳門居民的智慧與辛勞。我向你們和澳門社會各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經過近五年來習近平主席對港澳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正確指引,經過新一任行政長官賀一誠的堅強領導,經過全體愛國愛澳市民的共同努力,不但戰勝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而且還取得了比疫情前更大的成就。特區政府還趁熱打鐵,根據中央「由治及興」的要求,推出了發展新戰略,制定《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通過「1+4」多元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幷與橫琴合作區聯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而且還在「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基礎上,推出了「演藝之都」、「體育之城」等趨向「國際大都市」的發展策略。因而,也就基本上具備了「國際大都市」新定位的條件。澳門特區就像自然界的蝶化蛻變那樣,發生了形或質的改變。實際上,蛻變是美好的,因為會有改變,有對新事物的期盼帶來的興奮,擁抱希望。
  中央也在為澳門特區「國際大都市」的發展步伐提供多方面的支援。比如夏寶龍主任昨日考察的澳門協和醫院,中央爲了支援協和醫院配合澳門特區「醫療+旅遊」及大健康產業的策略,就在夏寶龍主任考察調研澳門的前夕,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關于實施進一步便民利企出入境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公告》。在六項便民利企措施中,其第五和第六項是專為澳門特區「度身訂造」。尤其是第五項的簽發赴澳門一年多次「其他」類簽注,內地居民赴澳門參展、就醫或從事演藝等活動的,可以憑有關證明文件,在全國任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窗口申辦一年多次「其他」類簽注。其中赴澳門就醫的,允許有一至二名陪護人員申辦同類型簽注。正因為如此,夏寶龍昨日對澳門協和醫院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並指出澳門協和醫院將成為澳門「國際大都市」又一張金名片。
  國際大都市又稱「世界城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個城市有幸被視爲偉大城市的極高搭配。這樣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幷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國際大都市具有三個主要特徵:
  一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位列世界經濟、貿易、金融中心之一,對世界經濟有相當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經濟運行完全按國際慣例,幷有很高的辦事效率;三是第三産業高度發達,綜合服務功能强,成為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及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
  比照之下,澳門確實是有很多方面都已經達到了上述的標準,夏寶龍主任也已經從「中國特色國際大都市」的角度,指出了澳門所具備的而且是其他城市所沒有的優勢條件。當然,如果以西方的標準衡量,還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比如,在成為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方面,行政長官賀一誠曾經提出的「總部經濟」設想,就要加快推動。我們必須看到,一方面,美國要搞「反華大聯盟」並未得心應手,德國等重要發達國家仍然看好及需要中國市場,因而其領導人最近絡繹不絕地訪華,尋求合作發展商機;另一方面,在反華政客的詆毀誣衊下,這些國家的企業對在中國內地設立總部,仍然存在著各種顧慮。在此情況下,直屬於中國中央政府,但實行「一國兩制」的澳門特區,就是他們為「做中國市場生意」而設立「中國總部」的最佳地點。因此,我們要轉換思維,將建設「總部經濟」的吸引對象,從內地的大型企業、集團,轉向以中國內地為主要市場,但又因種種主客觀原因而不願進駐內地,甚至從內地撤出的外資企業。如能成功,一方面可以推助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並進一步強化澳門「國際大都市」;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國家「穩住」或「留住」外資企業,是另一種表現形式的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