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紅棗,會吃才養生

  「一日吃三棗,紅顏不顯老」。眾所周知,紅棗是女性之友。
  不少女性都把紅棗當作健康小零食:工作間隙來一顆,休閒時泡杯紅棗茶,晚上再煲個紅棗枸杞湯……
  不過,有時紅棗吃多了,卻不見氣色有改善,反而總覺得飽滯,或胃不舒服。
  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你不適合吃紅棗,也可能是沒吃對。
  棗養人,也助濕
  中醫科夏夢醫生說:「紅棗補氣養血的效果很好,但它比較甜膩,容易生濕。」
  人體裏,脾臟最怕濕。紅棗吃多了,容易影響脾的運化功能。
  當脾無力運化水穀,人體消化不良,就容易腹部脹滿,或出現噯氣、打嗝、腹瀉、大便幹結臭穢等症狀。
  同時,脾主運化,能將從飲食進入的水穀轉化成精微物質後再輸布至全身。
  當脾胃功能受損,水穀停滯,臟腑得不到有效的濡養,人就難有好氣色。
  夏夢醫生說:「普通人一天吃三顆左右紅棗,其實就已經足夠了。」
  三類人,少吃紅棗
  由於紅棗黏膩助濕,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
  •痰濕內盛者
  當體內有濕,往往表現為黏膩感、沉重感。
  比如,舌苔黃膩、有齒痕,皮膚油膩、頭油多,大便黏膩,白帶多;總覺身體疲憊,困倦嗜睡,頭腦昏沉,容易眼腫、面腫、腳腫,虛胖等。
  •體內有熱者
  紅棗性甘溫,容易生熱。當體內有熱,如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臭、牙齦痛、長痘等,吃紅棗會加重人體熱盛的問題。
  感冒咳嗽、肺熱有痰者,也不適合。
  •血糖高者
  紅棗含糖量較高。
  經期吃棗會「大出血」?不一定夏夢醫生認為:「女性處於經期是否能吃紅棗,具體需要看體質。」
  她提到,肝火旺盛,腎陰虛、虛火上炎,月經量大、淋漓不盡的人在經期確實不宜食用紅棗。
  但月經量少,屬於氣血雙虧者,甚至出現貧血的人,在經期也是可以食用的。
  合併痛經者,最好將紅棗蒸著吃,或煮水喝,能補氣養血。貧血較重者,可以煮水後,喝湯吃棗。
  吃鮮棗,不如吃「熟棗」
  適合吃紅棗的人,也不是什麼樣的紅棗都能放開吃。
  有些人常常吃鮮棗,覺得它的維生素C含量更高,口感也更爽脆。
  夏夢醫生提醒,不建議吃鮮棗,最好吃經過烘烤或蒸煮處理的「熟制」幹棗。如果不確定買回來的幹棗是否經過熟制處理,可放鍋上蒸一下。
  她解釋道,鮮棗屬於生冷食物,容易損脾,造成腹瀉、腹脹等消化不良的現象。經高溫烹煮後,其生冷之性被削弱,更能發揮紅棗溫補的作用。
  尤其是處於經期的女性,別選鮮棗。
  「月經來潮前,是陽氣攀升到極致的時刻,到經期,陽氣由盛轉衰。經期吃生冷食物,會阻礙月經的疏泄,易造成痛經等不適。」
  夏夢醫生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女性經期時,就像一個被加熱的玻璃杯,這時突然往裏面澆入冷水,分分鐘會把杯子炸裂。」
  此外,腎虛腰痛者(表現為腰膝酸軟、疲勞後腰部隱隱作痛),尤其是怕冷嚴重屬腎陽虛者,建議食用經九蒸九曬的紅棗。
  「這種炮製方式,能吸收天地的陽氣於一身,補腎陽、脾陽的效果特別好。」
  一顆紅棗,渾身是寶
  【紅棗肉】
  健脾益氣、養心助眠
  棗肉色黃、入脾,益氣健脾力更優。適合脾虛者(常消化不良、大便稀澹)食用,但脾虛合併痰濕者或身上有熱者則不宜。
  棗肉還能滋陰益氣養心,對心悸失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紅棗核】
  清熱解毒、潤腸通便
  坊間流傳,紅棗核性熱,去除後才能入膳入藥。其實,紅棗核並沒有太強的偏性,藥效也不強。
  如需使用,可將其研磨成粉,加入適量芝麻油(橄欖油亦可)調成糊狀,外敷治療瘡瘍。也可泡水飲用,改善便秘。
  【紅棗皮】
  補血功效佳,別去皮!
  紅棗皮口感不好,網路上有去皮紅棗出售。但夏夢醫生建議,最好吃帶皮紅棗。
  因為紅棗皮色紅、入血,益氣補血的功效優勝於其他部位,能改善疲倦無力、手腳冰涼、面色蒼白或萎黃等氣血不足的問題。
  此外,紅棗皮比較粗糙,有一定的通便作用。
  但由於其不易消化,經常胃痛、容易腹瀉等脾胃虛弱者不建議食用。如果覺得去皮麻煩,可用紅棗煮湯水,更好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