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莎和自己的戰爭

  8月的第三天,巴黎的粉紫色乒乓球台,在白球的來回弧線與清脆響聲中,乒乓球專案的第二枚金牌——女子單打即將誕生。
  與三年前的東京相比,一切起了變化。南巴黎競技場4號館裏,看臺上攤開了很多鮮豔的五星紅旗,觀眾的呐喊聲也響亮起來,多是聽得懂的中文。
  但站在決賽賽場上的,依然是這兩位中國選手,陳夢和孫穎莎,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冠亞軍,如今再度會師。一天前,她們都以4:0分別戰勝了韓國選手申裕斌和日本「一姐」早田希娜,沒留給對手太多機會。剩餘的懸念是,這對彼此熟悉的金花,誰將成為奧運會賽場眷顧的巨星。
  陳夢,30歲,全面和厚實的打法是她的標籤。在過去的三年,她飽受傷病的困擾,狀態起起伏伏。一度,她每天做康復訓練的時間和技術訓練的時間一樣長。這位老將憑藉毅力和耐心,最終站在奧運會單打決賽。
  她的對面是00後的孫穎莎。在過去兩年內,這位小將勢如破竹,斬獲世界盃和世乒賽女單冠軍兩個大滿貫。她對奧運單打金牌的渴望寫在臉上——只差這一枚金牌,她將打破張繼科創造的445天勇奪大滿貫的紀錄,再度刷新歷史。
  對於孫穎莎來說,陳夢是可敬的「夢姐」,是隊友也是對手,更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在8月3日晚的比賽裏,兩位中國隊員用來回變速、相持、反復追分,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
  最終,陳夢以4:2的比分,再度戰勝了三年前在東京的對手。她成為了中國乒乓球隊第四位蟬聯奧運會金牌的選手,上一次創下這個記錄的,是男隊的不敗傳奇馬龍。
  留給00後孫穎莎的,則是再度兵敗奧運會的遺憾。這不是一個關於頂級運動員失敗的故事,而是一個運動員,如何在顫顫驚驚即將站在頂峰時,與自我決鬥的故事。這場女單決賽值得載入史冊,因為這是屬於兩位運動員的、與自我的戰爭。
  出圈
  中國乒乓球隊從不缺天才。身處其中的球員都清楚,他們需要的是用勝利與戰績證明自己。這同時是一項無比殘酷的運動。
  孫穎莎是幸運的,升入國家一隊不到兩年,她迎來了令人振奮的人生逆轉時刻。2019年11月,她首次參加世界盃團體賽,與還在巔峰時期的劉詩雯、丁寧、陳夢共同上陣。在中日的決賽中,出任第一單打的孫穎莎,上演了一出逆襲大戲。
  她的對手,是當時的日本乒壇一姐,與她同為19歲的伊藤美誠。令人稱道的並非單純的勝績,而是孫穎莎在對陣伊藤美誠在0:2落後的狀態下,逆轉獲勝。決勝局時,伊藤美誠再度以10:7領先,手握制勝賽點。全場都以為孫穎莎即將告負,但她卻連追5分,以12:10得勝。
  這場球讓女乒主教練們對她讚不絕口,也成為了新星孫穎莎崛起的分水嶺。正如女乒主教練李凖所說,對小將而言,參加大賽可以檢驗一個人的技術、心理和未來發展。「把握住一個機會,你就會贏得下一次比賽的機會,贏得下一次比賽,你就會贏得更大的機會。」
  瞭解這個故事後,對於孫穎莎在東京奧運會上完勝伊藤美誠所引發的觀眾狂潮,就顯得不意外了。
  那年東京,全國球迷籠罩在中國混雙組合許昕/劉詩雯淚灑球、以3:4不敵日本組合水穀凖/伊藤美誠的陰霾之中。對於接下來的女單半決賽,需要與伊藤美誠爭奪決賽資格的孫穎莎,成為了全國的焦點。
  結果是,留著俐落短髮的女孩,以最俐落的方式,4:0完勝對手。
  對於這一賽果,孫穎莎很淡定,教練們卻很激動。李凖賽後受訪時,情緒激動地說:「我第六次參加奧運會了。對於全隊來說,從來沒有那麼難受的時候。尤其是混雙輸了以後,這屆可能是形勢最嚴峻的一次……在這種場合,她能發揮得那麼淋漓盡致,非常不容易。」
  中國乒協主席劉國梁也感性地說,這是中國乒乓球最困難的時刻。「我非常感動,尤其是混雙第一項輸完以後,球隊的壓力可能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種巨大的壓力是常人不可以想像的……這會兒就需要英雄站出來,那就看誰能站出來。這裏邊尤其要肯定孫穎莎,她在面對伊藤打了一個非常漂亮的阻擊戰,使球隊的士氣得以迅速提升。」
  也正是因為這場球,這個21歲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女孩,走入了公眾的視野。許多人喜歡她在私下與場上的反差:場上霸氣外露,從不畏懼對手發起的挑戰。一到場下,她又是另一個風格:走路慢,吃飯也慢,習慣細嚼慢咽,喜歡收集徽章。她還是隊裏的「團寵」,有一段時間,國乒隊內流行捏孫穎莎的臉。
  網友們形容她,「長著最萌的臉,打著最狠的球。」一時間,她成為國乒隊員中的「頂流」。背著包,天南地北打比賽時,越來越多人舉著孫穎莎的名字與頭像,給予她掌聲與應援。
  但孫穎莎清楚,自己的目標還遠遠沒有實現。
  2021年的那場奧運會決賽,她以2:4輸給了大她6歲的陳夢,與屬於個人的奧運金牌擦肩而過。輸了比賽,意味著她要面對自己,與不再自信和畏懼的心理對抗。
  2021年11月,她再度在女單決賽中,以2:4的比分輸給了隊友王曼昱,斬獲銀牌。這段時間,面對外國選手,她從不失手,但一到面對自己的隊友,孫穎莎便有可能會輸。
  「奧運會和世錦賽都失利了,我覺得還真的都是衝擊到自己內心裏了,能讓我深刻地意識到當時的失敗是什麼原因。」孫穎莎後來在採訪中回憶。
  渴望勝利
  也許很難有人想到,這個出生於石家莊的00後,成長如此迅猛。5歲時,孫穎莎被父母送去石家莊市和平西路小學練球,本想著當作課外興趣,沒想到,她一路直沖,沖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和平西路小學啟蒙教練陳曉琳回憶,她在剛見孫穎莎時,給她佈置了日常任務:回家顛夠10個球。而孫穎莎在第二天上課時,對著她顛了100多個球。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令她感到震驚——此前,她從未見過一個主動跳出常規的孩子。
  9歲時,河北省隊教練楊廣弟挑中了孫穎莎。這個曾經也有世界冠軍夢的光頭小眼睛教練,在1980年代曾進入國家隊。由於打法與歐洲隊員相似,他被當作國家主力隊員蔡振華等選手的陪練,模仿過匈牙利名將克蘭帕爾、瑞典名將瓦爾德內爾。30歲退役後,楊廣弟曾赴泰國執教國家隊,直至1997年回國。
  挖掘孫穎莎是十多年後的事了。楊廣弟曾多次在採訪中表示,孫穎莎是他第一個看中的球員。楊廣弟形容,雖然她年紀小,個子矮,「大腦袋,小胳膊小腿兒,肉乎乎的,在場上不喊也不叫」,「但是特別能拼,個子小但挺能護臺,從不輕易丟球,令我很是看好」。
  真正開始系統訓練後,孫穎莎很快成為河北省隊的絕對主力。楊廣弟回憶,雖然孫穎莎的身高在乒乓球選手中不佔優勢,但她的領悟能力特別強。凡是教練給她點出來的細微之處,她都能迅速理解。「比如,從開始的握板、手腕動作、重心交換、腰腿運用、發力點等等細節,她能用最短的時間模仿、理解和運用。」
  這種被稱為領悟能力的天賦,也曾讓國家隊教練組感到驚訝。2015年,孫穎莎從河北省隊升入國家二隊,主管教練張琴就對她的天賦印象深刻:「在初期的接觸時你能發現,這孩子天賦比較高。第一孫穎莎球感好,第二她腦子裏有東西,比別人靈活,第三她理解東西特別快,只是缺乏力量和爆發。」張琴曾在受訪時說。
  這位國家隊唯一的女教練,來自江西。當球員時,她與鄧亞萍是一代人,世界排名最高到達世界第7。2008年,張琴被選上當國家隊教練時,她的雙胞胎孩子才剛滿1歲。
  她的說話溫潤,語速很慢,給人一種溫柔的強悍。在國家隊裏,她被球員親切地稱為「張媽」。
  她告訴南風窗,天賦很重要,但決定一個球員能否走得更遠的不止於此。對運動自身的熱愛和對贏的渴望更為重要。正如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時寫的:「想要獲勝,你必須發自內心地渴求勝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獲勝。你對勝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瀕臨死亡的人對清水的渴望一樣。」
  張琴記得,進入國家隊的孫穎莎,在對抗時,始終透露出極強的戰勝對手的渴望。也正是超出常人的渴望與熱愛,讓她在日常訓練中付出更多時間。哪怕是在別人休息時,她也會在自己琢磨球,「我覺得這是孫穎莎最大的特點」。
  2019年,張琴從國家隊退居二線,將更多時間留給家人。對於昔日愛徒,她一直在默默關注。
  「在國家隊執教整整十年,她贏球輸球,我們都會有短信聯繫。但是她現在,訓練各方面比較緊張,所以有的時候也不會過多地去打擾她。等她哪一天拿奧運會的單打冠軍,等到哪一天登上這個寶座了,我估計我會流淚的。」張琴說。
  戰勝自己
  在孫穎莎掉入「人生低谷」的2021年,奧運選手的應對方式也與普通人無異。沮喪之餘,行動是改變的開始。
  如同國乒男隊金牌教練肖戰在《助張繼科成就大滿貫》一書寫的,人要想在關鍵時刻心裏過硬,就得在平時通過一點一滴地「找彆扭」,將自己的心敲得更堅實。
  他以昔日大滿貫得主張繼科為例,說:「在比賽中最大的對手是自己,對自己狠的人才能戰勝和超越自己,獲得勝利。」肖戰寫道。
  孫穎莎對自己也越來越狠。在新的奧運週期,她和王楚欽要搭檔混雙,成為中國混雙的種子選手。這意味著,她要在奧運會身兼三項(女單、女團、混雙),對體力和精力的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央視體育《綻放巴黎》曾記錄,2024年6月,女乒在成都乒乓球訓練基地備戰,一天裏,孫穎莎不僅需要完成訓練計畫,還參加了四場奧運模擬賽,都是強度極大的對抗賽。這期間,她哭了兩次,哭完再繼續找主管教練邱貽可加練。
  行動的動力,也許正如張琴所說,是對贏的渴望。在過去的兩年,孫穎莎勢如破竹,她的世界第一積分斷崖式領先第二名。2023年,她獲得WTT新加坡大滿貫女單、女雙、混雙三項冠軍,成為WTT大滿貫賽史上首位「三冠王」。
  孫穎莎開始像偶像「大魔王」張怡寧一樣,變得無敵起來。但只有她自己清楚,讓她獲得勇氣和前進動力的,除了虛無縹緲的贏,還有在具體而日常的比賽中,她需要完成悄無聲息的超越。
  超越的對象沒有別人,而是自己,與腦海中冒出來的猶豫、退卻、自我懷疑作對抗。
  據孫穎莎回憶,她職業生涯一個關鍵轉捩點,是在2022年WTT新鄉站總決賽。她再度像東京奧運會一樣,與師姐陳夢會師決賽。這一次,孫穎莎以3:1領先,卻被陳夢追至3:3平,將比賽拖至決勝局。
  最後一局,孫穎莎再度在10:7領先的情況下,還是被追平至10:10。此時,她腦子裏失敗的號角,已經響起。
  兩年後,她在一次受訪時清晰地回憶起比分抵達10:10時內心的掙扎:「你真的跨越不了孫穎莎自己的那道坎嗎?你又想到達頂峰,你想往上邁,但是邁這一步的時候,你腳已經抬上來了,只要上一步你就上這個臺階了……」
  「真的戰勝不了你內心的自己嗎?」
  在一念之間,孫穎莎發現,「我也對自己就放下了」。她最終以12:10贏下了比賽,勝利後,她將握緊的雙拳舉天,眼圈發紅。
  她後來在採訪中坦言,這場勝利讓她真正感到戰勝了自己。「捅破那層窗戶紙了。一下就感覺人釋懷了,邁過一個臺階了。所以一直到現在,我永遠都在比賽中提醒自己,想起當時在新鄉戰勝自己的感覺。」
  如今,孫穎莎的心態已經有所不同。她會在賽前提醒自己,比賽中把過程做好,看淡結果。暫時的敗北並不可怕,作為前輩的陳夢,固然是一座大山,但她更需要的,是繼續攀登內心的高山。
  (朱秋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