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智能早療系統 補語言治療師不足

【本報訊】議員陳虹口頭質詢本澳早療服務發展情況,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回應表示,衛生局計劃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早療輔助系統,爭取儘快應用於兒童語言治療和職業治療服務,以解決語言治療師不足問題,同時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兒童康復訓練。

歐陽瑜稱,特區政府十分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近年不斷加大資源投入,為成長有障礙的兒童和家庭,提供適切的早療服務。2015年底,特區政府成立了由衛生局、教育暨青年局和社會工作局組成的跨部門協作團隊,統籌和優化兒童早療服務。2016年6月和2017年7月,先後成立兒童綜合評估中心和兒童康復治療中心,為0至6歲患有發展障礙的兒童,提供篩檢、評估、治療和康復訓練等服務。2018年,將這兩個中心搬遷至青洲衛生中心,進一步完善就診的環境和條件。自兩個中心成立以後,輪候時間較過往大大縮短,現時平均輪候評估的時間為3週內,平均職業和語言治療的輪候時間為2個月內,嚴重個案則安排立即治療。

歐陽瑜表示,衛生局計劃與科研機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早療輔助系統,爭取早日應用於兒童語言治療和職業治療服務,既解決語言治療師不足的問題,更可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兒童康復訓練。而社工局透過財政及技術輔助,支持營運中的4間早療服務設施,為發展障礙兒童提供早期訓練、專業治療、暫托服務、家長培訓及家屬資源等服務。當局並會在短期內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增加語言治療服務的供應,並透過未來兩年新建2間和遷建2間早療服務設施,合共增加超過200個服務名額。

歐陽瑜坦言,本澳治療師短缺,特區政府與理工學院合作,17年至19年開辦3屆合共60位語言治療師的課程,首屆將於21年畢業,即20年至21年期間是有較辛苦的過渡期,之前部分香港治療師因香港推出新計劃,已吸納返港,故本澳希望利用高新科技,提供更多服務予有需要的兒童。

兒童綜合評估中心主任戴華浩稱,目前已與內地高校開發早療輔助系統,仍要研究相關在地化工作,首期會先用於語言治療,職業治療則需配合器械和硬件。他又稱,本澳今年 (2020年)的治療師人數為 32人,比例仍然很低。

至於有議員關注照顧者津貼,歐陽瑜表示,特區政府不斷研究照顧者津貼,檢視先導計劃範圍,會先做有急需的人士,一旦研究好會盡快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