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省長呂祖善探訪在台大陳義胞談起

在「大發展,大合作,大交流」的熱潮中,有一朵並不小的浪花,就是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黨政首長,絡繹不絕地率團前往台灣訪問,成為兩岸黨際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這些訪問團不但層級高,而且規模也大,並帶來工商、文化藝術、旅遊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從高層、中層到基層全面交流,尤其是大陸一些訪台官員的親民作風,改變了很多台灣民眾對大陸官員的刻板印象。這種高層次的交流活動,無論對兩岸相互增進了解,擴大兩岸良性互動,還是對深化兩岸經濟關係,甚至對營造兩岸良好、和諧的氣圍,增進互信,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鞏固和平發展成果,都有積極而正面的影響。

暗中「較勁」,這是大陸各地地方良性競爭的其中一種表現。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大陸各級地方首長的訪問台灣,也隱約地透射著暗中「較勁」的影子。就是要把自己的最好的東西,以最好的形式帶到台灣,即使不是要把其他地方「比」下去,也是要不能輸給別的地方。因此,除了是比訪問團的陣容規模,比採購的數額和品種範圍,比文藝演出團體的節目等這些屬於「共性」之外,還要突出其「個性」,如突破濁水溪,刻意到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遭受襲擊的台南市並與當地民意代表座談,及率先走「由南往北」的路線,以及與民進黨執政的縣市簽署合作協議,以至是與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共撐一把雨傘等。而今次浙江省長呂祖善的訪台,更是把其「個性」--包括其個人和浙江省的「獨有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除了是探望其舅媽,淚祭其舅父等之外,還帶去了「良諸文化展」,及承諾組成《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並專到基隆市中船里探望在這裡聚居的浙江大陳居民,而那些又稱為「大陳義胞」的大陳居民們,就像迎接自己的親人那樣,張燈結彩,施放鞭炮煙火迎接「家鄉父母官」,不少民眾一邊鼓掌,一邊高呼「省長好!」呂祖善除了關心老人們的生活起居之外,也把目前大陳島的照片集送給他們留念,並送上浙江特產的「鐵皮楓斗晶」給老人家們補身體,還拉高嗓門說:「歡迎多回去看看。」一股鄉親拉家常的親切感,頓然洋溢在「大陳新村」。

「大陳義胞」,這是浙江省對台工作的寶貴資源。而呂祖善探望「大陳義胞」,意義深長。除了是「探望鄉親」的表面意義之外,可能還寄托了對結束「國共內戰」,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美好期盼。實際上,所謂「大陳義胞」,就是國共兩黨大型直接軍事衝突的最後一仗--解放大陳島戰役的產物。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九五五年一月,首次三軍聯合作戰,發起解放大陳列島的戰役。解放軍佔領一江山島後,下一步就是攻打大陳島。由於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屏障,解放軍攻下大陳島已是指日可待。而且,由於大陳島距離大陸較近,距離台灣較遠,在物資補給和戰力維持以及制空權控制等方面,都顯得解放軍佔有極大的優勢。台灣當局經過多方評估後,決定以「金剛計劃」為名撤離大陳島,將大陳島上的軍隊與居民全部撤到台灣,以加強對台灣本島的防守。這次行動由蔣經國負責指揮,在美國第七艦隊的協助下,出動了三百多艘大小艦艇,花了四天時間,共撤退了二萬八千多人,其中裹挾了居民一萬八千多人。他們在基隆港上岸後逗留了一、兩個星期後,由台灣當局按照農、工、商等志願名額登記識別,再被陸續分發安置到宜蘭、花蓮、台東、高雄、屏東、桃園、台北等地的「大陳新村」、「一江新村」等安置村落,故他們就被稱為「大陳義胞」。

「大陳義胞」出於歷史原因,大多對國民黨懷有很強的情感認同,其中不少人日後投身軍隊、黨政公務。其第二、三代中也有不少名人。其中較出名的,有以親民黨身份參選並當選台東縣長的徐慶元、著名特技演員柯受良等,還有被稱為「民進黨第一文膽」,參與《台灣前途決議文》擬稿,現正參加台北市議員選舉的梁文傑。但也有不少是弱勢群體。

呂祖善探訪「大陳義胞」之舉,似是對日後計劃率團訪問台灣的各地黨政首長提了個醒:如何在訪台當中,發揮自己的個人特點和所在地區的優勢?比如,昨日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會晤並獲邀請訪台參觀花博會的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有一位已故的唐伯爺俞大維曾任「國防部長」,不但參與了大陳島戰役的指揮,而且還在「八二三炮戰」中,差點像趙家驤、章傑、吉星文等將軍那樣被解放軍的砲彈擊中。而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娶了蔣經國的女兒蔣孝章,其兒子俞祖聲與俞正聲同輩。如能會面,這才是「另類國共交流」。再如,雲南省黨政領導人率團訪問台灣時,不妨帶領阿佤族的文藝團體,與台灣的阿美族姑娘來個甩頭髮大合舞,因為兩個民族極為相似,不單是「甩頭髮」的舞蹈動作一樣,而且連服飾也幾乎相同,這可應可證明台灣的少數民族,有一部份原來是來自大陸。如能舉辦少數民族學術研討會,就更突出了不但兩岸的漢族都是炎黃子孫,而且連少數民族也同出一源。。再如,河南省黨政領導人訪台時,可帶領「河洛文化」團體,與當地的文化團體進行交流。因為所謂「本省人」的主流--閩南人,其語言淵源就是「河洛文化」。原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去年十二月率團訪問台灣時,就曾在中國文化大學對該校三百多師生作題為「河洛文化與台灣」的演講,但仍不足夠,未有充分利用「河洛文化」的各種元素。因為台灣地區文化的源頭、脈絡及其延續進程都源自河洛地區,從語言、姓氏、民俗、信仰、移民、探源、歷史與文化等不同側面都是如此。這對於批駁「台獨」分裂勢力散佈的各種」去中國化」的謬論,反制台灣島內的「文化台獨」,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