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委員會召委選舉將再呈藍綠對決態勢

台灣第五屆「立法院」的第一會期,明日正式開議。明日在「立法院」的議場內最為引人注目的議題,除了是「行政院」提交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覆議案」,可能會再度引發「泛藍」、「泛綠」兩大陣營的對決之外,就是「立法院」本會期各委員會的召集委員的選舉了。因為在「召委」選舉的過程中,隨時也可能會引爆「藍綠對決大戰」。

《中華民國憲法》第六十七條規定,「立法院得設各種委員會。各種委員會得邀請政府人員及社會上有關係人員到會備詢」。《立法院組織法》第十條第一項亦規定,「立法院依憲法第六十七條之規定,設下列委員會:一、內政及民族委員會;二、外交及僑務委員會;三、科技及資訊委員會;四、國防委員會;五、經濟及能源委員會;六、財政委員會;七、預算及決算委員會;八、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九、交通委員會;十、司法委員會;十一、法制委員會;十二、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另依《立法院組織法》第十一條規定,「立法院」各委員會的委員人數,「以二十一人為最高額。每一委員以參加一委員會為限,若參加委員超出前項所定之人數時,於召集委員選舉前五日由該委員會登記之委員抽簽決定之。但經黨團同意者,委員得互換之」。而《立法院各委員會組織法》第三條則規定,「立法院委員會置召集委員三人,由各委員會委員互選之」;第四條規定,「各委員會會議,以召集委員一人為主席,由各召集委員輪流擔任。但同一議案,得由一人連續擔任主席」。

按《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法案主要的審查階段是在委員會中進行。所謂即問即答,行政與立法實戰對決的戰場亦主要是在委員會;逐項審查預算,細心的「立委」拿出放大鏡和計算機,另一些「立委」則喝口茶,清清喉嚨准備喊價的也是在委員會;能把預算審查開成「部長」辭職說明會,還會出現在野黨「立委」與執政黨「部長」一起落淚哽咽的,還是在委員會。因此,「立法院」各委員會向有「小立法院」之稱。在立法程序中,委員會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全面性的。影響所及,非僅涉及法案的制定,舉凡對行政機關的監督、質詢、聽証甚至調查立法等,也几乎由委員會扮演著更重要的功能角色。尤其是委員會的主席是主要的「議程設定者」,並運用其特權強力地影響著法案提報到「院會」的形式及審查時機,青睞某個法案的主席則可動員幕僚資源、縮短聽証及逐條審查時間,並鼓勵其委員會成員加速審查等各種方式,使其成為優先審查的對象。因此,「立法院」的實際運作已發生「院會委員會化」、「委員會個人化」的嚴重現象。

由於委員會在立法程序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委員會主席〔由三名召集委員輪流擔任〕又從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故就成了各政黨「兵家必爭」之地。各「立委」都依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及政治興趣,踴躍報名參加各委員會,並爭取能當選為「召委」,以圖為自己所在政黨及本人爭取利益。比如,「天道盟」精神領袖羅福助就曾多次報名參加司法委員會,並在強勢運作之下「當選」為「召委」,以圖操控有關懲治黑社會的法案能按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而一些關心兩岸關係的「立委」,則拼命地往內政及民族委員會裡擠。據說,民進黨新科「立委」郭正亮就有意報名參加內政及民族委員會,以圖圓其擔任「兩岸特使」之志愿〔去年前新黨籍「立委」馮滬祥聲稱自己是「兩岸特使」時,郭正亮就曾對筆者表示,這根本不可能。其原因:一、馮滬祥曾在「蓬萊島案」中作為原告,令被告陳水扁被法院判刑坐牢,陳水扁尚不至於對他寬恕到以德報怨,向他委以「兩岸特使」重任;二、馮滬祥的意識形態與陳水扁是兩個極端,陳水扁也不會信任他;三、擔任「兩岸特使」者必須能准確領會及轉達兩岸當局的意圖,由於馮滬祥的個人意識形態過於強烈,並不能保証他在「傳話」的過程中會摻入自己的個人理念。相比之下,郭正亮則具有以下長處:一、民進黨員,且已加入「正義連線」,並是陳水扁的兩岸問題智囊,故無論在信任度及准確領會方面,都不存在疑問;二、郭正亮的形像較為溫和清新,北京可以接受〕,因而也希望能成為內政及民族委員會的委員,在兩岸議題上著力,並藉此增加擔任「兩岸特使」的資本。不過,自民進黨執政後,關心兩岸事務的民進黨籍「立委」越來越多,都想擠進內政及民族委員會,而按政黨比例分配,民進黨最多只可有八名「立委」參加內政及民族委員會。民進黨黨團決定,優先照顧連任「立委」,郭正亮作為新科「立委」就變成了超額報名,在黨團運作下,只可參加他並不熱衷也非其專長的科技及資訊委員會。他表示,希望能在議期正式開始之前,再向黨團爭取。倘無效,則希望能在下一個會期透過陳水扁和黨中央協調,讓他能如愿以償。

另一個特別的例子,是國民黨籍新科「立委」章孝嚴。本來,以他的「外交」專長,他應報名參加「外交及僑務委員會」。但他卻表示為了避免因質詢舊同事、老部下而造成尷尬,故「避長揚短」,參加其他自己並不熟悉業務的委員會。

由於「立法院」共有二百二十五名「立委」,在每名「立委」只可參加一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的名額上限為二十一人,共有十二個委員會的情況下,可以保証每名「立委」都能成為委員會成員。不過,為了防止出現某些熱門委員會「擠破頭」,而某些冷門委員會卻無人參加的情況,並確保每個委員會的委員不少於二十人,今次各黨團商定,依政黨比例分配,每個委員會名額分配是民進黨八席,國民黨六席,親民黨四席,「台聯」一席,無黨籍一席。如果國民黨與親民黨合作,再爭取無黨籍「立委」奧援,隨時可在每個委員會中拿下兩席「召委」,這就可在三十六名「召委」總席次中獲得過半席次,繼正副「院長」選舉之後,再次扳倒執政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