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大陸真正「拼經濟」令台灣記者感慨萬分

中共總書記江澤民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上,總結祖國大陸十三年來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指出二零零一年祖國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九萬五千九百三十三億元,比一九八九年增長近兩倍,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三,總經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江澤民民又以充滿希冀、信心十足的語調,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到二零二零年力爭比二零零零年翻兩番〔即四十萬億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昨午,國家發展計划委員會主任曾培炎在新聞發佈會上又補充說,一九九零至二零零一年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百分之九點三,比同期世界百分之二點五左右的經濟增長率高近七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百分之七點九,比去年同期加快零點三個百分點。初步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將躍上十萬億元的新台階。目前,祖國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由一九九零年的世界第十位、發展中國家的第二位,躍升到世界第六位、發展中國家第一位。糧食、肉類、鋼、煤炭、水泥、數字程控交換機等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從一九八九年的五十五點五億美元增加到今年七月的二千四百六十五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糧食儲備創歷史最高水平。

祖國大陸經濟實力的明顯增長,中共「十六大」描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況麗藍圖,在前赴北京採訪「十六大」新聞的八十多名記者中,引起了各種不同的反應。這些台灣記者,其本身持有不同的政治傾向,而他們所服務的媒體單位,政治立場又各自不同。因此,他們採訪「十六大」新聞的取捨傾向,也不盡相同。當然,他們最關心的,是江澤民在政治報告中會就對台政策方面提出什麼「新道道」,在「十六大」的人事佈局中,接替錢其琛主管對台台工作事務的,究竟是被台灣朝野認為是「強硬」的唐家璇,還是其他的什麼人。也有一些媒體的記者,且千方百計地去打聽「十六大」會場以外的種種「內幕」消息,甚至是想去訪問住在北京的「異議人士」。但他們想不到的是,江澤民在「十六大」的政治報告中,除了奏響「三個代表」的主旋律之外,其主題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不禁令大多數台灣記者感慨萬千,議論紛紛,就連色彩偏「綠」的記者也認為,陳水扁雖然口口聲聲「拼經濟」,但做的卻是在「拼選舉」﹔而中共領導人才是口心一致地真正在「拼經濟」,是把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水平記掛在心頭並將之定為奮鬥目標。兩相比較,也就難怪中共敢於聲言「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令台灣記者朋友們感到震撼的,還是祖國大陸近年來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新成就。他們中,雖然有一些是輪駐北京的「駐點」記者,或是經常到大陸採訪的「大兩岸」記者〔按:在台灣新聞同業的業務術語中,「大兩岸記者」是指專跑海峽兩岸互動及交流、談判新聞,以及大陸重大新聞的記者,「小兩岸記者」則是指專跑台灣「陸委會」、海基會新聞的記者〕,對祖國大陸的變化有所了解,但更多的是較少到過大陸,甚至是首次踏足大陸的。他們中有一些人,過去曾長期受到誤導,以為祖國大陸經濟「落後」、樣樣不如台灣地區。此次他們在北京採訪期間,曾親身體驗了祖國大陸的經濟實力。他們面對北京市的市政建設,高樓大廈,尤其是人民大會堂各個廳堂的豪華裝璜,都不禁頓生「劉姥姥初進大觀園」之感。尤其是「十六大」召開之時,由於北京市政府早已採取各種有效的環保措施,再加上這幾天的天氣條件也較好,天高雲淡,藍天朗朗,空氣清新,這使一些已先入為主地以為北京會是「天暗雲低、漫天風沙」的台灣記者,連連說「想不到」。

一位台灣記者就向筆者表示,雖然大陸各地的發展並不均衡,還有不少不如意之處,但整體上是洋溢著一片向上的氣氛,人們知道自己要奮鬥的目標是什麼。而台灣雖然平均生活水平比大陸高,但人們的意志都很消沉,除了幾個「拼選舉」的政治人物之外,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為何而幹,為誰而幹,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明天。現在中共「十六大」又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如按目前的每年百分之九點三的增長進度發展,再不用幾年人均國民收入水平就會趕上並超過台灣,整體經濟實力更是將台灣遠遠拋在後面,對台灣的「反獨促統」壓力就越大,「台獨」分子的分裂圖謀就越難得逞。

台灣新聞同業的這種種「活思想」,使筆者深有感觸。祖國大陸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確是推動國家統一大業向前發展的最有利條件。如果大陸各涉台部門能多些組織交流活動,邀請台灣地區的各界人士尤其是某些本土意識較濃的人士到大陸參訪,讓他們親身感受大陸的經濟發展成就,或許就更有利於「寄希望於廣大台灣人民」的政策得到切實落實貫徹。

〔北京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