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積極進行對台工作惟仍有可發展空間 貴州省積極進行對台工作惟仍有可發展空間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人民政協的工作任務之一,是「宣傳和參與貫徹執行國家關於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積極開展向台灣同胞和各界人士的聯繫,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貴州省政協在開展對台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不過,如嚴格要求,還有不少可發展的空間。

據貴州省政協九屆一次會議主席團常務主席許樂紅向大會所作的工作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五年來,貴州省政協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聯誼活動,加強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的交流交往,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包括:不斷拓寬聯誼渠道,加強港澳台僑同胞,和海外友好人士的聯繫與溝通,聯絡感情、廣交朋友,激發他們的愛國愛鄉熱情﹔熱情接待來黔探親訪友、投資考察、科技交流、旅遊觀光的港澳台僑同胞和海外朋友,增進相互間的情誼,促進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努力促進投資環境的改善,為港澳台僑同胞來黔投資辦企業牽線搭橋、排憂解難等。

不過,由於受客觀條件限制,很遺憾的是,在貴州省第九屆政協的三十個組成單位中,有「貴州省台灣同胞聯誼會」〔即「省台聯」〕,卻無「台盟」界別。由於「台盟」是中國八個民主黨派之一,而在貴州省政協的組成單位之中,八個民主黨派卻獨缺「台盟」,也就不禁令人產生「不夠完整」的感覺。盡管省政協組成單位有「省台聯」,但「省台聯」畢竟是屬於人民團體,並非是政黨,是不能替代「台盟」的。

據說,貴州省政協之所以缺少「台盟」,是因為「台盟」成立的「門檻」較高,要求是高素質的台藉人士有才可成為「台盟」的黨員,並須有三十名以上「台盟」黨員才可成立省委,而貴州全省的台籍人士,從八十歲的老人到剛出生的小孩,才只有一百八十多人,不足以成立「台盟」省委,故而在省政協的組成單位中,也就從缺了「台盟」。

然而,從省政協「工作報告」的內容看,貴州省過去是不存在致公黨的,後來成立了致公黨省委,故在省政協中增設了「致公黨」界別。既然如此,貴州省是否也可以像致公黨那樣,從無到有,在台籍人士中成立「台盟」的基層組織,如黨支部、市委……等等。

由於貴州省沒有「台盟」黨組織,故貴州省的台籍人士,在加入政黨方面,也就找不到自己的「家」,只好分別參加其他的政黨。比如,在參加省政協的「省台聯」五名委員中,就有兩人的政黨屬性是「民革」,一人是「中共」。據說,還有台籍人士參加了「致公黨」,但未被邀請出任省政協委員。

台籍人士並不是不能參加「民革」,但按「民革」的性質及定位,其黨員一般上是中國國民黨的起義或被俘軍政人員及其後代,或是中國國民黨中的左派人士及其後代,或是去台的國民黨黨政軍人士在大陸地區的親屬,並不限定籍貫。故此,為了使各民主黨派的成員構成較為合理,台籍人士如要參加政黨,除了是「中共」之外,就是「台盟」。反正,人強馬壯的「民革」,再增添幾名台籍黨員,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因「缺少入黨對象」而無法成立的「台盟」,則急待「雪中送炭」。

因此,如果貴州省的統戰部門認為條件成熟,可以成立「台盟」的基層組織以至省黨部的話,是否可以勸說已分別加入「中共」、「民革」及「致公黨」的台籍人士,轉為加入「台盟」,或是在保留原有的它黨黨籍的情況下,加入「台盟」?

貴州省政協「台聯」界別中的兩名「民革」台籍委員,均是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醫務人員。湊巧的是,也是省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府副省長、「民革」貴州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常委的馬文駿,也是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副主任醫師,這就使人產生聯想:「台聯」界別中的兩名委員之所以是「民革」黨員,很可能是與馬文駿是「民革」貴州省「民革」省委主委,有內在關聯。倘是屬符合事實的話,可見「民革」貴州省黨委在發展黨員方面,是頗為進取的。如果貴州省有「台盟」組織,而且又能像「民革」那樣積極發展黨員的話,「台盟」能成為貴州省政協的組成單位之一,也就為期不遠了。

除了省政協的工作之外,貴州市其他領域的對台工作,也是大有潛力可挖的。比如,昨日省政協的港澳委員到遵義會議會址參觀,遵義市副市長何萍就很自豪地介紹說,舉世聞名的茅台酒就是產自該市的茅台鎮。但是一問之下,他們並不知道台灣當局已經修改法例,放寬大陸白酒入境台灣的信息。由此,遵義市商貿當局有必要盡快與台灣的白酒類經銷商接觸,爭取將茅台酒打入台灣市場,這不但是可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也具有較高的政治意義。又如,昨晚貴州省委統戰部等單位組織了一台精彩少數民族文藝晚會,使港澳委員們領略了祖國大西南各少數民族的歌舞藝朮。如果能將這些歌舞節目介紹到台灣地區去,這有助於提升台灣民眾認同台灣與大陸都是中國一部分的理念。現在就看貴州省的相關部門,是否具有這樣的意識,並積極地主動出擊了。

〔貴陽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