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協工作報告看政協工作之微妙變化調整

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昨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由於第八、九屆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未被協商邀請出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因而也未能被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預備會議通過決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故昨日他也就未能像以往十年及前日那樣主持會議,而是改由已由中共十六屆二中全會提名推荐出任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的賈慶林主持會議。不過,李瑞環仍有出席昨日的大會,他是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身份出席會議的。但在本月十三日大會選舉產生新一屆全國政協主席之後,他就正式退休,不再具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身份了。

同樣,由於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葉選平,也未被協商邀請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故過去由他代表全國政協常委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的程序,就改由李貴鮮執行。他還並沒有像李瑞環那樣出席昨日的大會,而是真正的高唱「歸去來兮」。從這一安排可知,新一屆全國政協,將是由李貴鮮替代葉選平出任常務副主席。

另外,往年是由全國政協三十一名副主席中排名末一名的羅豪才〔中國政公黨主席〕作「關於提案工作的報告」的。昨日則是由在第九屆三十一名政協副主席中排名末二名,而在第十屆全國政協第一次會議主席團的十五名常務主席排名最末的周鐵農〔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常務副主席〕作此報告。由此推測,羅豪才、鄭鐵農二人在新一屆政協的副主席的排名,可能均將會有所靠前。

將昨日李貴鮮所作的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與第九屆全國政協的幾次會議的「工作報告」相比較,其結構,內容都是大同小異。但由於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是在中共「十六大」之後召開的,因而今次的「工作報告」也就多了一項重要內容──強調「十六大」的召開,對於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並重點提及了在中共「十六大」後,胡錦濤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逐一走訪各民主黨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作出重要指示。另外,還照抄了一段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關於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的內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政協「工作報告」卻比「十六大」報告多了一個重要提法,就是「要按照團結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職能,把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貫穿於政協的各項工作之中,在增進團結的前提下發揚民主,在發揚民主的基礎上增進團結」。這段話,將「民主」和「團結」有機地結合了起來,但給予了「民主」更多的傾注。這一段話,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其表現形式,都是典型的「李瑞環語言」。

然而,另一句著名的「李瑞環語言」──「盡職而不越位,幫忙而不添亂,切實而不表面」,卻未見出現在「工作報告」上,則令人感到若有所失。

正如前述,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是在中共「十六大」之後召開的,因此,向大會所作的第九屆常委會「工作報告」,就把「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列為向第十屆全國政協提出的第一項建議,這除了是「團結各界謀發展,群策群力建小康」的政治路線及工作任務之外,還體現在組織路線上,新一屆政協委員的構成,增加了「新階層」,亦即不少外資企業白領和私營企業主、律師、會計師等,都有代表參加本次政協會議。這些委員也引起了中外媒體的強烈關注,如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等人,就成了海內外記者「撲咪」的對象,受到記者們的重重包圍,直到大會開始還進不了人民大會堂。

這些「新階層」,卻是「富人階層」,他們並不能全面地體現「大多數中國人民的利益」。如果把「三個代表」簡單地理解為「重親新階層」,未免帶有片面性。因此,我們也就更為欣賞胡錦濤提出「三個為民」的理念,及溫家寶新年深入到地下三百多公尺的煤礦與工人同吃年夜飯的艱苦朴素作風。新一屆政協也體現了這種精神,除了適當安排「新階層」出任其委員之外,還將原來的「社會福利界」調整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增加了失明等殘障人士的名額,使全國政協不再單單是「知名人士」的「大騷」,而且也有弱勢群體的代表人士參與其工作。

人民政協的三大任務之一,是「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昨日的「工作報告」,則在這方面著墨不多,但卻首次透露了有一個「六台」領導聯席會議制度,即是由全國政協的港澳台僑委員會與中央台辦〔國台辦〕、中央統戰部、民革中央、台盟中央、全國台聯的領導人定期舉行聯席會議,加強對台工作的協作與配合。「工作報告」還首次透露全國政協「關心台資企業在祖國大陸的發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既然全國政協已經介入了為大陸台商服務的工作,那樣,全國以及地方各級政協吸收在大陸投資,定居、深造的台灣同胞加入人民政協的隊伍,也就為期不遠了。

〔北京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