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仿效杭州灣也在珠江口來個雙橋煙雨? 何妨仿效杭州灣也在珠江口來個雙橋煙雨?

據昨日香港《大公報》主題為「港珠澳橋鐵定興建」,副題為「包括伶仃洋橋方案,最快年底揭盅」的頭版頭條新聞報導,對珠江三洲融合舉足輕重的「港珠澳大橋」,其初步可行性研究已獲中央政府通過,意味著香港特區政府爭取興建大橋的計劃,已成功通過第一關,未來只餘下大橋的走向及落腳點等具體研究工作。據悉,國家改革及發展委員會已圈定多個大橋設計方案,包括「丫型橋」及「伶仃洋橋」,於六月後開始集中研究,從中選出最後定案,以便這項耗資逾百億元的大型工程盡快展開。這項消息還指出,由於大橋對珠三角地區未來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而且不同的大橋方案各有優劣之處,故報告建議,需對不同的大橋方案作更深入研究,才能找出最終定案,有關研究預料需時六至九個月。換言之,大橋最終會由什麼方案興建,最快於今年底揭盅。國家改革及發展委員會委任的交通運輸研究所已圈定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案,當中包括早在一九九七年獲國務院批准「立項」、連接珠海與香港屯門的「伶仃洋大橋」,及去年由合和主席胡應湘提出的貫串澳門、珠海及香港大嶼山西北部的「丫型橋」。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至今仍然希望爭取興建「丫型橋」,認為在眾多方案中,「丫型橋」的港方著陸點鄰近赤臘角機場,有利在五年後香港迪士尼樂園及澳門拉斯維加斯式的大型賭博娛樂事業連成一體,刺激旅遊業發展,以及打通三地機場的脈膊,鞏固香港作為旅客與貨物進出內地的門廊角色。而且,「伶仃洋大橋」的位置與現時策劃興建的「港深西部通道」相近,港方著陸點都是在屯門,情況就似重複建設。

站在澳門利益的角度,我們當然是肯定和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丫型橋」亦即「一橋通三地」的「港珠澳大橋」方案。這個方案,不但可以同時滿足到香港、珠江三角洲西部及澳門的利益需要,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澳門被「邊緣化」。實際上,「伶仃洋大橋」方案由於大橋西端的接駁點是在遠離澳門數十公里的珠海市唐家灣,即使是設計一個什麼「封閉通道」,經過南屏、橫琴及蓮花大橋接通澳門,也有近三十公里的路程,來到澳門已是「水尾」,珠海盡喝了「頭啖湯」。何況,這近三十公里的路途作為「封閉式」管理,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並不容易,不但是沿路兩旁要興建隔離裝置,而且還需部署數以千計的邊防武警駐守巡邏,社會成本甚高。如果不是以「封閉式」管理,香港、澳門之間的人流、物流在經過珠海市境時,又則需增加各一次的入、出境通關檢查手續,費時失事。

從目前國家改革與發展委員會交通運輸研究所先後到香港、澳門、珠海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意見所反饋的消息看,廣東省及珠海市仍是傾向於「伶仃洋大橋」方案。粵珠方面有此堅持,看來除了是本欄多次分析過的「伶仃洋大橋情意結」在作祟之外,可能也與廣東省當局已將「伶仃洋大橋」方案列為國家「三縱二橫」高速公路網中的其中「一縱」──由黑龍江省同江到海南省三亞的「東部大通道」中的一段來處理,有一定的關係。也正為如此,不久前廣東省才有一個「深珠海底墜道」的設想;更正因為如此,原設計東端著陸點在香港屯門的「伶仃洋大橋」方案的始作俑者梁廣大,近日突然改口,聲稱「伶仃洋大橋」的東端著陸點是在深圳蛇口,並批評珠江跨海通道如是在香港著陸,兩地車輛難以進入對方境內。梁廣大這一「新說」,固然是透露了國家「東部大通道」計劃要借助「伶仃洋大橋」的新構想,但也等於是狠狠地刮了自己原來的「屯門著陸」設計的咀巴。

如果中央確是有利用珠江口跨海通道來作為「東部大通道」其中一個重要路段的設想,以「地方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原則來衡量,已經修改東端著陸點的「伶仃洋大橋」計劃就必然是首選,「丫型橋」也就必敗無疑。不過,

由於「改良」了的「伶仃洋大橋」方案已經分別遠離香港、澳門,無法滿足港澳兩個特區與珠三角經濟融合意愿的需要,這就不妨仿效杭州灣口「雙橋計劃」,也在珠江口架設「雙橋」。──其中一道是配合國家發展戰略計劃的「伶仃洋大橋」,其東、西兩端著陸點分別在深圳蛇口和珠海唐家灣,這就可使國家的「東部大通道」可從黑龍江一直通到海南,並可在湛江透過「三縱二橫」中的另「一縱」接通貴州、重慶。這一通道工程由於是國家計劃,就由國家財政和廣東省財政編造工程預算,當然港澳商人如有興趣也可參與投資。至於另一通道,則是「港珠澳大橋」計劃,亦即港府屬意的「丫型橋」。但如果珠海「不領情」,認為該大橋西端其中的一個登陸點將會影響珠海市沿海海濱的景觀,也就不妨適當調整一下,讓其西端的登陸點遷移到澳門社會科學學界最為樂見的澳門仔北安,然後再經路填海區的交通網絡接通蓮花大橋,這同樣也可起到溝通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作用。何況,既然已有「伶仃洋大橋」,為避免重覆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距離就宜適當地拉開些。

「港珠澳大橋」計劃無論其西端著陸點是按「丫型橋」方案執行,還是遷移到仔北安,都是屬於私人財團投資興建,不需要廣東省和珠海市政府投下一分錢。由於是如此,才有條件可使「伶仃洋大橋」與「港珠澳大橋」分別興建,各自修行,互不干擾,廣東省和珠海市政府也就無須擔憂會因「港珠澳大橋」工程而加重財政負擔的問題。因此,如果是採取「雙橋」方案的話,就可充分照顧到國家及珠江口兩岸各方的地方利益,而且有關珠江口通道究竟是「港珠澳大橋」還是「伶仃洋大橋」的爭拗,亦可順利平息。因此,如果「伶仃洋大橋」計劃是非要以「改良」形式上馬不可的話,我們就建議港澳兩特區自行投資興建「港珠澳大橋」。當然,是應當先行爭取中央政府批准。

〔按:「雙橋煙雨」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廣州「羊城新八景」中的一景,指的是廣州市西郊廣三鐵路的兩條鐵路橋在蒙蒙細雨中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