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華盛頓同一時間對陳水扁言論作出反應

對於陳水扁近來的一系列「台獨」言論,昨日北京和華盛頓分別作出反應。在北京方面,以國台辦發言人應記者提問發表談話的方式,批評陳水扁的言論「出於選舉的需要,為其一黨和一人之私,不惜拿廣大台灣同胞的根本利益作賭注,人為地製造兩岸關係緊張」;而在華盛頓方面,則是由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在例行簡報中被記者問到政府對陳水扁談話的評論時強調,美國重申,美國維持「一個中國」政策,並一再呼籲北京與台北設法開展對話。美國認為這樣的努力應該持續。

這種北京和華盛頓在同一時間對陳水扁的言論作出主調基本相同的回應的情況,是頗為罕見的。這折射出在北京──華盛頓──台北的「三角競合關係」中,華盛頓產是明顯地向北京傾斜,而將台北晾在了一旁。尤其是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上,華盛頓與北京的立場基本一致。惟在「大同」中也有「小異」,亦即北京展示出堅決反對「台獨」的立場,而華盛頓則一味在「和稀泥」,即在台灣當局不斷侵蝕「一中」原則之下仍在呼籲兩岸設法展開「對話」。但不管怎樣,華盛頓的回應仍是折射出美國政府對陳水扁「台獨」言論的不滿,這是繼日前包潤石一再複誦「四不一沒有」之後,又一次地間接批評陳水扁。

不過,北京和華盛頓的反應所針對的問題,有所不同。北京所針對的,是陳水扁近日多次發表否定「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鼓吹「一邊一國」、「催生新的憲法」等「台獨」言論,亦即是「通案」,帶有「總清算」的性質。而華盛頓的回應,則是專門針對陳水扁前日接受《華盛頓郵報》北京分社主任潘文專訪時的談話內容,顯然是「個案」。實際上,這個專訪在《華盛頓郵報》刊出當日上午,華府就傳出消息說,國務院正在根據此「專訪」的內容擬具聲明,最快將於美東時間中午的國務院例行簡報中發表。果然,包潤石也確是按照媒體所「擬訂」的這個「時間表」行事。這足可發見白宮對陳水扁帶有挑舋性的「台獨」言論的嚴重關切及不滿。

陳水扁也顯是已預料到自己的這個談話內容必定會引起華府的不快,故搶在國務院例行簡報會召開之前,聲稱潘文的報導「解讀失真」,並透過管道將訪談問答原文傳遞給美方,以示陳水扁在訪談中並沒有說過美國對台施壓及有「不會屈服美國壓力」、「不認為有民主國家可以反對我們的民主理想」等字眼。否則,白宮的反應,可能就不會僅止是重申「一中」原則那麼簡單。

然而,台北方面的「澄清」,卻無法掩蓋陳水扁在訪談中充斥的「台獨」理念及對美國堅持「一中」原則的「不滿、反彈」情緒。實際上,即使是按照台灣當局傳遞給白宮的訪談內容的「原文」來看,陳水扁將「統獨公投」與「民主改革」混為一談,並對美國恪守「一中」原則,以「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當然會尊重另一個民主國家內部人民基於自由意志所做的抉擇與決定」的邏輯來偷換概念、倒打一耙,這也已是踩到了美國政府的「紅線」,而迫使白宮不得不透過發表聲明的方式,重申美國恪守「一中」原則的政治立場。

由於《華盛頓郵報》在這篇專訪中報導指出,受累於經濟不振及失業率新高,陳水扁爭取連任的民調支持率目前落後對手百分之十。多位台灣分析家認為,陳水扁目前的盤算,是要靠刺激中共來提高他的當選機會。報導還引述台灣知名民調專家丁庭宇說,「陳水扁唯一取勝的辦法就是刺激中共。兩岸之間有敏感線,陳水扁將會跨過去」。故包潤石是以「選舉語言」的性質,來定位陳水扁的訪談內容。而湊巧的是,北京國台辦發言人昨日發表的聲明,也指出陳水扁近日發表「台獨」言論是「出於選舉的需要」,實質上也是將之視為「選舉語言」。

北京和華盛頓將陳水扁精心策划的一系列「台獨」言論定位為「選舉語言」,並予以「冷處理」,這將使陳水扁極為失望,因為這將他達不到「靠刺激中共來提高當選機會」之目的。但可能正因為如此,才使陳水扁不甘也不忿,蹦出了一句「台灣不是哪個國家的一省,也不是另一國家的一州」,這實際上已等於是把北京和華盛頓視為「三角競合關係」中的「盟友」,自我孤立。而且,也透過這麼一「罵」,等於是已經默認了美國曾對台灣當局「一邊一國」、「公投立法」、「新憲說」等「台獨」言論,表達過關切並施加過壓力,將自己與美國的矛盾暴露於人前。

至於北京方面,在冷靜觀察並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後,昨日終於發言抨擊陳水扁的「台獨」言論,但又將之介定為「選舉語言」,則是在遏制「台獨」與避免成為民進黨「助選員」之間,取得了平衡。實際上,面對陳水扁近來的一系列「台獨」言論,北京如何應對及怎樣才能拿捏得准確,頗為棘手。一方面,如果像以往那樣作出激烈反應,可能會適得其反,被民進黨利用來挑起民粹,凝聚選票;另一方面,如果對陳水扁的「台獨」言論持續「冷處理」,就可能會令外界產生「北京默認」的錯覺,並使陳水扁有恃無恐,更為猖狂地鼓吹甚至是實施「台獨」手段。而國台辦發言人昨日發表的談話,則一方面重申了北京堅持「一中」原則、反對「台獨」的立場,掐滅陳水扁「切香腸」之夢;另一方面,又輕蔑地將陳水扁的「台獨」言論界定為「選舉語言」,使到陳水扁無法藉北京的反應來大打「中共打壓牌」,致令其」草船借箭」之計難以得逞。從中也可看出,北京的對台因應之策,又有了顯著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