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有機緣催使「論壇」發展為國際組織 澳門有機緣催使「論壇」發展為國際組織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經過兩天半的緊張工作,將於今日完滿結束。參加「論壇」的安哥拉、巴西、佛得角、中國、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和東帝汶等八國的部長聚會一堂,暢談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大計,達成在平等、互信、互利、優勢互補、形式多樣和利益分享的原則基礎上,建立經貿合作伙伴關係的共識,決定建立「論壇」後續機制,並在澳門設立常務秘書處,保障所需後勤及資金支持,以及必要的聯絡,以落實擬實施的計劃和方案。為此,與會八國部長在分別簽署一系列協議的基礎上,簽署了《經貿合作行動綱領》,確立了與會國未來在多個領域的具體合作方式。部長們一致認為,「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為與會國發展經貿關係與投資作出積極貢獻,澳門將為加深中國與葡語國家經濟發展發揮平台作用。「綱領」還決定,二零零六年在澳門召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第二次部長級會議,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在經濟和企業合作方面的成果並評估新的合作方式。

從這次「論壇」舉行的形式、過程,及所簽署的「綱領」來看,這是中國與七個葡語國家之間的含有部長級的會議,澳門並非是參加這個「論壇」的成員之一。只是因為中國政府是這個「論壇」的主辦機構,藉著澳門與葡國的歷史淵源及與葡語國家的密切聯繫,中國政府委托澳門承辦「論壇」。在「論壇」及其第一次部長級會議召開並簽署了「綱領」之後,澳門也就成了「論壇」的常設秘書處所在地,並提供後勤保障和資金支持。在二零零六年「論壇」的第二次部長級會議召開,總結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經濟及企業合作成果,並評估新的合作方式之後,「論壇」就極有可能會正式成為區域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葡語國家合作組織」,並極有可能會「升格」召開政府首腦亦即總理級以至國家元首亦即總統級的會議。而澳門則繼續為「組織」發揮聯繫橋樑及平台作用,但澳門卻未必會是「組織」的成員。

此情況,有點類似「上海合作組織」。實際上,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於一九九六年四月在上海首次會晤,啟動了五國元首每年一次,輪流在五國會晤的機制,而成為著名的「上海五國」機制。發展到二零零一年,最終演變成為包括中亞哈、吉、塔、烏四國加上中、俄共六國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

不過,「上海合作組織」是一個區域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而「論壇」目前仍只是一個區域性的政府間國際會議。但如果有心經營,「論壇」也有可能會像「上海五國」機制那樣,從國際會議發展為國際組織。倘是如此,澳門就將會因「論壇」而成為國際組織的秘書處的所在地。猶記得,在「中葡聯合聲明」簽署之後,「賭王」何鴻燊曾發表過一個談話,建議中葡兩國政府共同努力,爭取一些國際組織尤其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的亞太分部,將其秘書處設在澳門,以提高澳門的國際地位。如果「論壇」未來是向國際組織的形態發展,「賭王」當年的美夢,就開始得以實現。

國際組織是國際關係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據一九八七至一九八八年《國際組織年鑑》的統計,全世界現有的各種國際組織總數已達二萬一千七百六十四個〔其中政府間組織三千五百六十九個,非政府間組織一萬八千一百九十五個,比較穩定的有四千個左右。我國參加的國際組織有六百多個,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七十餘個〕。如果說,十九世紀由於國際會議頻繁而被人們稱為「國際會議世紀」的話,二十世紀由於國際組織的急劇增加,可以稱之為「國際組織的世紀」。

新中國成立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都不斷發展,綜合國力日益提高,國際影響與日俱增,在國際事務中的直接影響是參加的國際組織越來越多,並以「上海合作組織」為契機,開始主導國際組織的成立和運作。如果「論壇」能夠發展成為區域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就不但使中國再次主導了國際組織的成立及運作,而且也使澳門在國際社會活動中佔有一席重要地位,更能彰顯「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效益。而要把「論壇」發展為區域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具有許多便利的條件。首先,是與會各國都有此意願,「綱領」中的「在現有經貿混委會框架內努力發展領域雙邊關係,並為該領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就含有這樣的發展傾向。其次,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存在著共同利益,也為把「論壇」發展為國際組織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礎。再次,澳門特區政府關於「遠交近融」的施政理念及逐步開拓葡語系國家市場,與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的中小企業建立經貿伙伴關係的施政方針,也為「論壇」發展為國際組織提供了可靠的後勤保障。

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澳門中聯辦分管經貿事務的副主任何曉衛,通曉葡文,曾在中國駐幾內亞比紹等葡語國家的大使館工作過,來澳前又是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工作,對葡語國家的情況及經貿活動的規律較為熟悉。如果「論壇」向國際組織的形態發展,他就可在中國政府──澳門特區──葡語國家之間的溝通協調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而在「綱領」中,有一個重要部分是「農業與漁業領域合作」,並把發展農業和漁業作為葡語國家擺脫貧困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澳門中聯辦主任白志健,畢業於水產學院,曾任國家農業部副部長,農業和漁業正是他的專業特長。相信,有白志健代表中國政府的參與,也能促成「論壇」向國際組織的形態發展。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內地與澳門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或許再加上香港的「CEPA」〕,最終發展成為「自由貿易區」,與將於二零一零年成立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互相輝映,互為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