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撤軍將為一邊一國論製造現實依據

有消息說,台灣「國防部長」湯曜明已於九月底拍板定案,根據「國軍精進案」,將撤銷「金門防衛司令部」和「馬祖防衛司令部」,另行設立「金馬非軍事區」。按照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金門、馬祖合計駐防兵力不超過三千人,只保留部分重要的軍事設施。亦即只等於現時一萬多人的四分之一,或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最高峰期十二萬人的百分之二點五。「國防部」有關人士一再強調,這項新部署方案並不是「金馬撤軍」,只是因應「小三通」,將金、馬兩島的駐軍任務移防給「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以降低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而為了配合「精進案」的「五年建軍計劃」,台灣當局已將現行的七大作戰區〔金門、馬祖、澎湖、花東等四個防衛司令部,及六軍團、十軍團、八軍團〕,調整為五大作戰區。其中金、馬防衛司令部將劃到第一作戰區〔澎湖作戰區〕,其餘為第二作戰區〔花東〕、第三作戰區〔六軍團〕、第四作戰區〔十軍團〕、第五作戰區〔八軍團〕。按照這一方案,未來澎湖的戰略地位、重要性和戰力配置將大幅提升,於台海作戰中擔任海上截擊解放軍的重要任務。

雖然台灣軍方礙於面子,拒絕承認此舉是「金馬撤軍」 ,其實已與「撤軍」並沒有什麼差異了。盡管台灣當局提出及執行這一方案的公開理由,是配合「小三通」,及「降低兩岸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但實質上卻是與台灣軍方最近進行戰略調整有密切關係。實際上,台灣軍方最近研判,倘若中共「武力犯台」,可能會放壓傳統的海上登陸方式,而是改以導彈遠程襲擊及配合直接空降本島作戰。既然解放軍是跳過金、馬直撲台、澎,金、馬二島的戰略地位就自然而然地會下降了,也就犯不著拉長防衛線,分散兵力,而是應當收縮兵力捏成拳頭,集中固守台灣本島。何況,金、馬撤軍後,解放軍即使攻佔金、馬,軍力已經大減的金、馬的陷落,對台灣士氣軍心的衝擊也不會太大。台灣當局作出「放棄金、馬」的決策也比較容易,代價也小。更可避免解放軍將金、馬二島的軍隊當作「人質」來脅迫台灣當局談判。

但這僅是從軍事的角度思考而言而已。其實金、馬撤軍,在政治上還將可能會使到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及李登輝的「西國論」成為「既成事實」,亦即是以撤走軍隊的形式,形成「台灣海峽,一邊一國」的「事實」。

實際上,「金、馬撤軍」,是民進黨成立後不久就高呼的口號。九年前,時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就提出了「金、馬撤軍論」,曾引發重大爭議,對當時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的選情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迫得陳水扁要跨海「消毒」。但是,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卻主張「金馬非軍事區」,等於是不叫「撤軍」的撤軍,最近更是藉「精進案」具體予以落實。

為何「金、馬撤軍」將會助長「一邊一國論」?如果了解到四十五年前的那場「八•二三炮戰」的過程,就應當豁然明瞭。實際上,在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的中期,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及杜勒斯一再施壓台灣放棄金、馬二島,認為金、馬二島孤懸海外,鄰近敵陣,防守支援兩不易,且容易擦槍走火,也可能會使美國被迫捲入外島戰爭。而當時蔣介石意在「反攻大陸」,倘此金、馬就是必要的跳板,也有意要將美國拖下水,故堅拒撤兵之議。

毛澤東、周恩來洞察一切,決定改變原先的先收複沿海島嶼再解放台灣的「兩步走」方針。周恩來在政治局常委會議上發言指出,杜勒斯迫逼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的聲明,明顯地是要製造「兩個中國」,要我們承擔不用武力解放台灣的義務。以此為條件,美國可能要台灣放棄所謂「反攻大陸」的計劃,並且從金門、馬祖撤退。杜勒斯這個政策,一句話就是「以金、馬換台、澎」。毛澤東也指出,可以設想,讓金、馬留在蔣介石手裡如何?這樣做的好處是,金、馬離大陸很近,我們可以通過這裡與國民黨保持接觸,什麼時候需要就什麼時候打炮,什麼時候需要緩和一下就把絞索放鬆一下,可以作為對付美國人的一個手段。與會者均同意毛澤東提出的設想,讓蔣軍留在金、馬,使美國當局揹上包袱。

按照毛澤東、周恩來的意圖,金門、馬祖是大陸與台灣之間的一根紐帶,如果蔣介石從金、馬撤軍,就等於是割斷了這條紐帶,美國人就有大條理由迫使蔣介石按照「開羅宣言」對台灣地區區域範圍的描述,只是固守屬於台灣省范圍的台灣本島及澎湖列島,放棄屬於大陸地區福建省的金門、馬祖,從而與大陸地區割裂開來,變成「劃峽而治」,亦即實質上的「兩個中國」。因此,必須利用蔣介石有意要將金、馬作為「反攻大陸」跳板的心理,設法使其拒絕從金、馬撤軍。為此,毛澤東想出了一個「雙日不打炮」的妙計,既讓金門、馬祖軍民能喘一口氣,又能讓蔣介石有藉口拒絕美國人「撤軍」的要求。而蔣介石果然也是對此妙計「心有靈犀一點通」,也玩起了象徵性的零星炮擊來了,令到美國人無可奈何。毛澤東曾經笑說,「我們和蔣介石找到了共同點」。由於大陸、台灣之間的「默契合作」,共同維護了「一個中國」的局面。

因此,民進黨當局要從金門、馬祖撤軍,是否要在政治上為「一邊一國論」尋找現實注腳?也就值得懷疑。

〔作者將離澳多日,因時差及旅程關係,可能會有脫稿,特預致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