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叨光與有榮焉,張德江成功修補形象 澳門叨光與有榮焉,張德江成功修補形象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昨日移師澳門舉行,由中央和地方尤其是澳門特區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人士就建立「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機制問題暢談己見,深入探討。今日,全體與會者將移師廣州,由內地九省區負責人與港澳兩特區行政長官簽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協議框架》。今後,內地九省區還將會輪流承辦「論壇」的活動。因此,澳門能夠成為「論壇」首輪會議的承辦方之一,是全體「澳人」的光榮。

實際上,按照一般慣例,既然「泛珠三角」的議題是由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率先提出,並由廣東省政府對「論壇」的組織架構、內容、發展方向進行構思,並向中央請示,故「論壇」的首輪會議,就應是在廣東省的省會──廣州市舉行。但顯然是張德江吸取了以往「廣州、深圳與香港爭當龍頭」的教訓,而且也是為了尊重作為「九加二架構」中,體制不同且經濟實力最強的香港特區,而將首輪「論壇」的開幕式「禮讓」給香港承辦,但仍是保留了在廣州簽署協議的「權利」。而在首輪「論壇」是在香港開頭、廣州結尾之下,如果忽略了澳門,似乎又將可能會引起「大香港小澳門」之議,於是,澳門也就「與有榮焉」,有機會「隔離田車水,自己得益」地享受到了有份承辦其中一場論壇活動的榮耀。幾十名副省部級以上的高官齊聚濠江,端的是「冠蓋」云集、「星」光熠熠,其況之盛,僅次於澳門回歸之日。當然,由於澳門是「搭順風車」,故在三日的「論壇」活動中的「含金量」,是較為遜色的。在香港演講的是九省區主官和兩特首,以及中央七部委負責人,在廣州則是「論壇」的重頭戲──簽署協議;而在澳門演講的,則是與會的學術界及企業界。不過,這樣的安排,也湊巧地折射了澳門是重於實務,埋頭苦幹,不與別人爭鋒。

相對起來,張德江是這次「論壇」的核心人物,也是最大的「得益者」,透過這次活動,加上他本人在港澳兩地尤其是在香港時的得體表現,已使港澳地區不少曾對他懷有成見者,紛紛改變對他的印像,並公認他是「九加二」區域合作的靈魂人物,甚至有人在潛意識中將他視為「南天王」,以至是「明日溫家寶」。有了港澳居民的祝福和加持,原在浙江省委書記任內主持民營企業發展有聲有色,在廣東省委書記任內又妥善地解決了廣州與香港互不服氣的矛盾,並在有能力聚攏起神州東南、西南一大片疆域協力合作的同時,又有辦法使中央不用擔心「地頧悗J勢力割據坐大」的張德江,其前程無量。今年只有五十七歲的他,很可能會在中共「十七大」上,踏著其前任李長春的步調,更上一層樓。

實際上,無庸諱言,在一些港澳台居民中,曾對張德江懷有程度不同的成見。其中有的人是不滿廣東省去年初在「SARS」疫情初起時處置失當,導致病毒擴散到台灣,從而使得「台獨」分子乘機煽動台灣民眾仇視祖國大陸的情緒,進而透過舉辦「台灣正名」遊行及鼓吹「加入WHO公投」…等,令到台灣民眾的「本土意識」更為嚴重。也有部份香港媒體中人,懷疑此前曾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張德江,在到廣東省任職後,給曾經批評過浙江省的《南方周末報》「穿小鞋」;今年的《南方都市報》事件,也使香港部份媒體的批評焦點,投射到張德江的身上。另外,廣東省和廣州市領導班子剛換屆時,當地的一些主官曾公開發表「踩低香港」的言論,聲稱要與香港「爭當龍頭」,也使部份香港民眾頗為不滿不服。但在這次「論壇」活動中,張德江不但是主動提出將開幕式安排在香港進行,而且處處表現得十分謙厚隨和,與香港記者互動融洽,還多次公開強調港澳兩特區尤其是香港的重要性及「龍頭作用」,贏得了香港媒體和各界人士的好感。因此可以說,這次「論壇」活動,也是張德江本人的「修補形象」活動,而且效果十分顯著。

其實,就是「九加二」架構的論述,及張德江將粵港澳的關係定位為「廣東將發展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製造業基地,香港發展成為世界上重要的國際商貿服務中心,澳門發展成為世界上更具吸引力的博彩旅遊中心」,雖然與特首何厚鏵提出的澳門將發展為「三個服務平台」的規劃有部份抵觸,但也是對盧瑞華否定廣東與香港「前店後廠」定位的再否定,擺正了廣州、深圳與香港的位置,結束了「大珠三角龍頭地位」之爭。實際上,盧瑞華當年否定「前店後廠」的傳統,其實不單止是「毛長翼大」、驕傲自滿,「乞丐趕廟公」、「彼可取而代之」的心態在作怪,也可能是出自於某種「正確政治掛帥」的潛意識。因為,關於港澳與廣東「前店後廠」、廣東藉此參加國際大循環的經驗及理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由趙紫陽總結出來的。在「北京風波」後,廣東省領導人採取了「洗澡水連同嬰兒一齊倒去」的手法,把趙紫陽總結的「前店後廠」經驗也予以否定。現在,廣東省新領導人糾正了盧瑞華「因人廢政」的做法,終於還了「前店後廠」經驗的一個公道。而張德江「利用盡香港原有零售N貿易、物流、金融優勢,廣東集中成為世界製造業基地」的新提法,也掃清了「港珠澳大橋」計劃的最後一道障礙──盧瑞華當年之所以反對「港珠澳大橋」、堅持「伶仃洋大橋」,除了他是「伶仃洋大橋」工程總指揮之外,還因為他擔心「港珠澳大橋」會削弱廣州、深圳爭奪「龍頭地位」的實力,及將會導致鹽田、南沙等港口的貨物流失到香港。而張德江主張確立香港在大珠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及「讓出物流這一大塊給香港」,就等於是為「港澳珠大橋」上馬大開綠燈。

去年初,本欄曾分析指出,張德江在浙江省委書記任內,較好地處理了浙江省與長江三角洲各省、市之間的協調發展關係,並對發展民營企業甚有心得,還全力推動錢塘江大橋。中央調他出任廣東省委書記,可能是要讓他發揮這些經驗,處理好廣州、深圳、香港的「龍頭地位」之爭,改變廣東省民營企業「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的失調情況,及處理好「港珠澳大橋」與「伶仃洋大橋」之爭。而從張德江兩年來的表現來看,他不負中央重托,交出了一張令到中央、廣東、港澳都滿意的「答卷」。這當然也証實了本欄的揣測。張德江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為日後泛珠三角區域的經濟加速融合發展,粵港澳攜手共創繁榮的新局面,啟動了「新思維」,作出了「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