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份依賴美國風險甚大稍有不慎即陷被動

美國政府在台海事務上的「鐘擺理論」效應,已經越來越明顯。在陳水扁發表「五•二0講話」之後,美國的「鐘擺」確實已經擺向了台灣一方。這除了是本欄前日所列舉的一些例子之外,昨日又有新的事例發生:其一是華府消息透露,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辦公室的亞太事務主管約翰•艾倫將軍將於七月間訪問台灣,舉行雙邊防禦對話。如果順利成行,這將是美國與台灣「斷交」二十餘年來,美軍現役將領首次訪問台灣,打破「現役將領不得訪台」的禁令,這已被台灣當局視為「重大突破」。其二是呂秀蓮在出席薩爾瓦多新任總統薩卡的就職典禮時,經過「有心運作」,她被安排與美國總統布殊的胞弟、佛羅里達州州長傑布•布殊比鄰而坐。據說二人的談話內容都與台美關係有關,傑布•布殊和呂秀蓮顯然是做了布殊與陳水扁之間的「傳聲筒」。

另外,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昨日亦針對美國國防部日前發布「中國軍力報告」一事強調,美國確實認為中國擴充軍力和部署飛彈不利穩定,因為台海情況對美國很重要,而且為美國所關切。為此,美國再度「警告」中國:對台武力部署破壞台海穩定。

由此可見,美國白宮對台海事務的態度,已從「五•二0」之前的緊盯陳水扁的「和平公投」及「公投制憲」,轉為又與陳水扁暗中暗通款曲、眉來眼去。而且是比布殊剛上台時的「不惜一切協防台灣」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竟然親手打破「現役將領不得訪台」的禁令,派出將軍級軍官直接到台灣就地商討「軍事防禦」問題。還重新祭起「中國威脅論」,暗中將美國對台海事務的「新三句」的排位順序進行調整,將「大陸不武」擺在了「台灣不獨」的前面。很明顯,這既是美國在台海事務上「利用台灣圍堵中國大陸」基本戰略的重新凸顯,也是布殊本人要應對年底總統選戰的需要。布殊在反恐、伊戰以至「虐俘」等問題上越來越陷於被動,失分越來越多。他擔心如再在台海事務上「得罪」保守派議員及其基本選民,就將會流失更多選票,故他也需要在台海事務上表演一副維護美國基本戰略利益的形象。因此可以說,在今年十一月美國總統選舉之前,白宮在台海事務上的天秤將向台灣一方傾斜,已是可以預料的事。

台灣當局顯然也是感受到了白宮的這一微妙變化。因此,近日也採取了種種措施,以迎合美國人。昨日,「行政院會」就不顧「軍購公投」已被否決的事實,通過了六千一百零八億元新台幣的軍購預算,這等於是向正受到軍火製造商煩擾的白宮送上一份「大禮」。可以說,美國國防部發表的「中國軍力白皮書」,是六千億元軍購預算的催生劑;而六千億元軍購預算,也「及時」地向「中國軍力白皮書」作出了「回報」。

從中可以看出,美國要堅守太平洋西岸「第一島鏈」政策,利用台灣來圍堵、牽制中國大陸的基本戰略,並未有改變。前一段時間美國訓斥陳水扁的「和平公投」、「公投制憲」,只不過是擔心陳水扁因「玩過頭」而向北京授之以「武力懲獨」的口實,從而在「第一島鏈」的關鍵段位出現缺口而已。在陳水扁應允暫時不提「公投制憲」之後,白宮就將台海事務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了「堵遏中國」、「以台制華」的原點。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白宮正緊盯陳水扁的「和平公投」及「公投制憲」之時,美國政府及國會的一些政客就已在製造輿論,聲稱二十五年前制訂的「台灣關係法」已經不適應當今形勢的發展,有必要進行修訂。甚至還有反華政客聲稱,「一個中國」政策所反映的傳統國家主權與國家領域的概念,在現代的國際社會現實中已屬落伍,因而有必要作出檢討。這種種謬論,顯示在美國政壇上,正潛伏著一股要推翻「一個中國」政策、將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政治和國際人權上都割裂開來的暗流。

其實,即使是美國自稱的「一個中國」政策,也並非是中國人民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實際上,美國人就曾聲稱,美國關於「一個中國」的定位,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並沒有走得更遠承認北京對台灣的主權訴求,也沒有認同中國人民共和國這個政府可以代表台灣人民說話」。因此,這個「一個中國」政策,實質上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變種,或是「一中一台論」。而美國人所主張的「維持現狀」,就是要將「一中一台」甚至是「一邊一國論」固定化、永久化。為此,美國人一直在將對華政策進行「脫鉤處理」,亦即將美中關係與美台關係脫鉤,在發展對華關係的同時,平行發展對台關係。

因此,對於美國人的這一「兩面手法」,必須高度警覺。去年夏秋之間,美人一邊要求國親聯盟必須嚴防死守「公投立法」防線,另一方面卻縱容陳水扁公開在紐約大談「公投立法」,就讓人們充分領略到「兩面手法」的狡猾性和鄙劣性。如今,美國人又 玩起了更為隱晦的「兩面手法」,並將台海事務的「鐘擺」明顯地擺到了台灣一邊,這就使人對其含有「台灣地位未定論」的「一中政策」,更增添了幾分警覺。

鑑此,這就更需要我們必須正視「寄希望於美國」的問題。過去長期以來,在北京的對台政策中,有一項是「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現在,陳水扁要搞「台獨」已是鐵定了心,部份台灣民眾又是「台灣主體意識」的支持者。於是,就有了只做不說的「寄希望於美國」。不錯,當陳水扁有心要踩穿美國人「維持現狀」的「底線」時,借助美國向陳水扁施加壓力,是正確而又有效的做法。但當陳水扁玩弄兩面手法,在拒不承認「一中」原則的同時,卻又大叫「恢復兩岸接觸對話」之際,如仍是「寄希望於美國」,就將是充滿風險,尾大不掉了。君不見,美國對陳水扁那個為未來「台獨公投」埋下伏筆的「五•二0講話」,就予以「負責而有建設性」的正面評價?因此,仍是那句老話:阻遏「台獨」應是以我為主,不能過份依賴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