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黨全代會否決改名獨立建國黨提議談往

日漸式微、名存實亡但又不甘寂寞的「建國黨」,前日召開「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在受到台聯黨嚴重擠壓其生存空間的威脅之下,有黨代表認為,為了使該黨的定位與民進黨和台聯黨更為嚴格地區隔開來,並讓其黨名更符合「獨立建國」的目標,提議乾脆將黨名更改為「獨立建國黨」。但似乎是「獨立即戰爭」對建國黨黨員們具有巨大的震懾力,他們擔心公然打出「獨立」旗號,將會成為戰爭罪人,故而以多數否決了這個提議。不過,黨代會仍是通過「決議」,決定在八月間推出建國黨版的「台灣憲法」文本。

此事顯示,建國黨的發展前景並不妙。實際上,據說在民進黨執政、尤其是在台聯黨成立後,建國黨的黨員幹部流失不少,目前只剩下一千餘名黨員。這與該黨成立後不久號稱有「數萬黨員」,自稱為「台灣第四大政黨」的「盛況」相比,已是江河日下。從一九九八年底第四屆「立委」選舉中,尚可取得一個席次〔高雄市的李慶雄〕,總得票率為百分之一點四五,到二零零一年底第五屆「立委」選舉的「全軍盡墨」,僅得百分之零點零一的得票率,連被稱為「泡沫黨」的新黨都不如〔新黨在是次「立委」選舉獲得一個議席,總得票率為百分之二點六一〕。在今年底的第六屆「立委」選舉中,「建國黨」將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提名候選人,必然會再次「吃白果」,而且勞民傷財,揹負沉重的財政包袱;倘若不提名候選人,等於是在政治活動中「缺席」,就將更會被民眾所遺忘,加速其泡沫化。鑑此,據說該黨仍將會提名候選人參戰,但將採低額度提名,並根據該黨支持者大多是都市知識分子的特點,集中在台北市和高雄市提名。不過,該黨領導層已是「打定輸數」,作了再次「全軍盡墨」的心理準備。

因此,在政黨本身發展利益的意義上說,民進黨的上台執政,並不是值得「建國黨」慶賀之事。其一、民進黨上台執政後,為了避免挑動華府和北京敏感的神經,陳水扁不敢找「建國黨」的人「入閣」。因此,「建國黨」並未在「政黨輪替」中撈到任何好處。其二、相反,「政黨輪替」後,「建國黨」的發展遭受嚴重挫折,不但是大批黨員回流民進黨,而且該黨在台灣島內的「激進台獨」地位更是被台聯黨所取代,使其迅速走向泡沫化。其三、民進黨雖然也是「台獨政黨」,但畢竟受限於發展策略及執政責任,而不敢貿然打出「激烈台獨」的旗號,甚至還曾一度推出了「四不一沒有」政策。這與「建國黨」所追求的「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共和國」,仍有較大的距離。因此,在「建國黨」的眼中,民進黨的上台執政,只是「台獨溫吞水」,並不符合「建國黨」的極終目標;而且也因民進黨的底子仍是「台獨」,而讓大部份認同「台獨建國」的選民產生了滿足感,而放棄了「建國黨式」的「獨立建國」理念,使「建國黨」要推行及實現其極終目標,增添了障礙。與其如此,倒不如重頭來過,由「建國黨」主導來實現「政黨輪替」。

實際上,當年〔一九九六年〕就是因為島內一批「激進台獨」份子不滿許信良主導民進黨淡化「台獨」色彩進行「政黨轉型」,而憤而籌組成立「建國黨」的。他們指責民進黨已經放棄了「台獨」,並對民進黨內決策人物〔主要是指施明德、許信良〕所持的「台獨影響民進黨選票成長」、「即使民進黨執政,也不會、不必要宣佈台灣獨立」的看法不以為然,抨擊民進黨已迷失了方向。彭明敏就公開聲稱,「台灣要獨立建國,不能寄望於民進黨」。他們在批評、指責民進黨的同時,決意與被他們視為「不是同路人」的民進黨分道揚鏕,另組新政黨,繼續推動島內的「台獨運動」。一九九六年十月六日,「建國黨」正式成立,並迅速地成為「激進台獨」勢力的大本營。而「建國黨」的成立,使到台灣地區的「台獨」勢力分裂為民進黨和「建國黨」兩個政黨,使民進黨失去了作為「台獨」勢力唯一政治代表的地位。

當然,「建國黨」為了樹立及加強其「激進台獨」勢力「總代表」的地位和形象,也提出了許多綱領性的「台獨」口號,包括鼓吹「建立新而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國家與國家間關係」,聲稱要重新「建造新的台灣文化」,推動台灣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加入聯合國等。二零零零年九月間,又為了要與民進黨上台後仍使用「中華民國國號」「別瞄頭」,而決定籌備成立所謂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此一情況,也就成了北京國台辦首次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的其中一個話題。國台辦發言人張銘清對此指出,」建國黨」是一個極端「台獨」分裂組織,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分裂國家的醜劇。「建國黨」的倒行逆施是不得人心的,就是在台灣地區也是非常孤立的。我們覺得有必要看看台灣當局對此採取甚麼樣的態度。

台灣當局採取什麼樣的態度?眼看著「建國黨」並未能對民進黨形成任何威脅,但其「激進台獨」理念卻又可在側面掩護民進黨當時的「務實溫和台獨」路線的陳水扁,明知其「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並不能成為氣候,因此也就採取了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果然,即使是放任不管,也正如張銘清所說,在台灣地區也是非常孤立的「建國黨」,其「籌備成立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的主張,並沒有得到多少人響應。因而不了了之,沒有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