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兩岸農業合作有利爭取南中台灣民心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紀念「江八條」發表十周年集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的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建議,其中有一項是農業合作。他在提到「努力開創兩岸經濟各項新局面,一起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挑戰」中承諾,「今後,對諸如解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等台灣同胞關切的問題,我們都將積極推動,努力促成」。

上周五,在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國台辦經濟局副局長唐怡也表示,大陸方面愿意就進一步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和擴大農業產品在大陸銷售問題,與台灣有關方面人士進行溝通、達成共識。唐怡指出,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單獨關稅區加入世貿組織後,其農業面臨外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大量農產品特別是水果銷售市場出現困難,島內的農業、商貿易人士希望大陸幫助解決台灣農產品銷售的呼聲不斷。祖國大陸對這一問題十分重視,為了積極推動、努力促成台灣的農產品在大陸擴大銷售,大陸擬邀請台灣省及有關縣市農會負責人在今年二月底、四月初組團到大陸進行溝通。大陸方面也愿意派團前往台灣,特別是南部的農產品產地進行考察,就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直接進行交流。

商務部台港澳司副司長唐煒也在記者會上指出,考慮到台灣農產品的種植及中轉運輸的成本較高,到大陸市場銷售存在困難,大陸方面將根據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農民的切實困難,加快研究推動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的具體措施。而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也表示,大陸方面真誠地歡迎台灣農民到祖國大陸發展創業,既歡迎他們以個體的方式過來,也歡迎他們以農會、漁會、合作社、協會等團體的形式過來。

大陸方面關於兩岸農業合作的真誠建議,得到了台灣各方人士的正面回應。曾於去年十一月率領「兩岸農業交流訪問團」訪問大陸的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就指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也是台灣農業的契機。他指出,「台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兩岸的農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台灣的熱帶水果、花卉、種子、種苗、有機蔬菜、綠色大米等農產品在大陸都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為此,他建議盡快建立兩岸農業交流的「經常性機制」,實現兩岸「三通」,通過航運等更經濟更穩定的方式將台灣的農產品運往大陸。

《中國時報》昨日更是發表社論,建議台灣當局協助農民赴大陸促銷農產品。不管是農民參加展銷會,或者舉辦農產品促銷活動,「政府」都應在經費上補助,行動上加以幫助。台灣農民赴大陸擴展市場,「政府」可協助其進行行銷通路上的整合,讓台灣農民互相合作,共同經營。農民赴大陸投資,「政府」應在資本上協助其貸款,以協助農民長時間的經營。

台灣的農業問題,已成為困擾南、中台灣廣大農業人口的一個重大問題。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當局為了在台灣當局「退出聯合國」、美台「斷交」的不利國際環境下,繼續得到美國的支持,而屈從於美國的壓力,向美國開放農產品市場,大量美國農產品尤其是水果、禽蛋產品進入台灣市場,使到島內相關農業生產遭受嚴重打擊,農民生活困頓,台灣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也從順差轉為逆差。為此,大批中、南部農民湧到台北市示威抗議,在大街上放雞、豬亂跑,還蛋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時任國貿局長的蕭萬長的「微笑老蕭」的綽號,就此而來。因為當時盡管他被抗議農民用雞蛋砸得一頭一臉都是蛋清蛋黃,身上所穿名貴西裝更是被糟踏得一塌糊塗,但他都是微笑以對,沒有發火,較好地化解了每一次的農民抗議危機。

台灣加入「WTO」後,農業又面臨新一輪危機。隨著加入「WTO」保護期結束的臨近,台灣當局對島內農業的保護措施正逐步取消。盡管農業在台灣經濟中的比重並不大,但島內還是有許多人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食品加工、交通運輸等行業生活。因此,越來越多的台灣農民開始懮慮本地孱弱的農業在境外農產品的衝擊下不堪一擊,而在事實上這種情況亦已經出現。比如,在去年底「立委」選舉期間,就發生了南部的香蕉產品賣不出去,蕉農只好削價到每台斤一台元的極低價以求避免「血本無歸」。當時連戰、宋楚瑜等政治人物還趁此機會,發動國民黨和親民黨的黨員踴躍購食,以協助蕉農渡過難關,當然也是為了爭取選票。與此同時,也發生了「白米炸彈客」事件。盡管施放炸彈是恐怖行為,破壞社會治安,但作案者的動機並非是為了劫財殺人,而是控訴台灣當局的農業政策,並為廣大農民「請命」。因此,反而獲得不少人的同情。

台灣中、南部向來是民進黨的票倉。當地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容易受到民進黨草根政治的欺騙,因而誤信了民進黨的蠱惑宣傳,本土意識較強。不但成為民進黨候選人的「鐵票部隊」,而且也是民進黨推動「正名」、「制憲」等「台獨」分裂活動的重要群眾基礎。因此,大陸向台灣開放農產品市場,讓正受農產品打不開銷路而發愁的農民得以解困,相信有利於消除中、南部農民對祖國大陸的誤解,因而是有利於具體落實「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及「凡是有利於台灣人民切身利益的事,都應努力去做」的政策的。

有人擔心,向台灣開放農產品市場,將會衝擊大陸農業。其實,這個擔心是多餘的。這是因為,台灣農業早已走上了「精緻化」的道路,其產品的品位較高,並非大眾化產品,只適銷於高檔市場及中上消費人群。而且,其中的一些熱帶品種,內地也較少甚至是沒有生產。因此,不會與大陸農產品發生「爭搶市場」的問題。實際上,目前大陸已經大量進口泰國、美國、南美、澳洲等地的高檔水果,就並沒有影響本地果農的生計。既然都已經可以向外國開放果品市場了,為何就不能向屬於自己骨肉同胞的台灣果農開放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