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去曾來有利於推動港台關係向前發展 董去曾來有利於推動港台關係向前發展

按照會議日程,十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將於今日增選三名副主席,其中一人是剛於前日宣佈辭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職務的董建華。本來,這一職務「銜接」的最佳方式,是他在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後,宣佈因全國政協的事務繁忙,無暇兼顧香港特區的政務,因而辭職。但由於他將要辭職的消息提前曝光,無法按此「劇本」演出,只好改為在全國政協增選副主席前,提前宣佈因「健康」理由辭職,導致「下台背影」並不完美。

董建華在香港特首七年任內的功過及辭職的原因,自有公論,實際上連日來社會上也已有了不少議論,此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不過,因此刻筆者正身在台北,而當年內地和香港的一些媒體為董建華參選首任香港特首「造勢」又曾大談董建華與台灣的密切關係,及將可因此而有利於港台關係發展,並進而向台灣作「率先垂范」,則不免也湊下熱鬧,議論幾句。

董建華確實是與台灣關係密切。他的父親董浩雲,於一九四八年與結拜兄弟董漢槎合資成立了「中國航運公司」。新中國成立前夕,董浩雲將在上海名下的輪船遷往台灣,繼續「中航」的業務。一九五零年,又在香港開設「金山輪船公司」。中國國民黨撤離大陸時,董浩雲的輪船是緊隨在蔣介石的船隊赴台的。隨後,「中航」與國民黨高官扯上了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比如,時任「副總統」的嚴家淦的女兒,戰前著名古姓將軍的兩個女兒等,都曾在「中航」工作。另外,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每次到香港,董浩雲都親自到機場接機。曾有消息說,董浩雲還在香港扮演著毛澤東與蔣介石「中間秘密傳話人」的角色。董浩雲交班給董建華後,董建華也藉著「中航」的關係結識台灣的政商兩界,並認識了當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交通部長」連戰。而且,董建華的妹妹董小萍,也嫁給了時任參謀總長的彭孟緝的兒子彭蔭剛。而董建華的夫人趙紅娉,又與時任聯勤總司令的溫哈熊有親戚關係。這些關係,顯然是頗為有利於加強港台關係。尤其是在董建華競選首任特首時的一九九六年間,連戰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彭蔭剛任海基會董事,對於要向台灣率先垂范的香港特首選舉來說,都為董建華「加分」不少。實際上,當時國務院港澳辦,香港新華社,以及內地、香港的一些媒體,都有此說法。

如果當時中央「眾裡尋她」地意屬董建華出任香港首任特首的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他的「台灣關係」,以利於「做台灣工作」,促進兩岸統一的話,那就顯得中央某些部門的決策人士,根本不了解台灣的政情及民情,只是憑想當然地認定台灣地區的政績仍然停滯在六、七十年代。實際上,董建華的姻親彭孟緝,在「二.二八事件」時任高雄要塞司令,曾經下令槍殺三名請愿代表。並血腥鎮壓當地起義群眾。因此,彭孟緝被台灣民眾稱為「二.二八屠夫」。在李登輝已挑動「本土化」民瘁,而民進黨也在要追究「二.二八事件」責任,台北市就公園亦已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之際,寄望於董建華發展港台關係,並向台灣民眾宣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董建華在台的主要關係卻偏又是須對「二.二八事件」負有責任的彭孟緝,又如何能令台灣南、中部的民眾口服心服?

正因為如此,香港回歸後港台關係發展得並不順暢,就有人揣測認為,是由於董建華的在台姻親負有愧對台灣民眾的「原罪」,使他不敢放手處理港台關係,生怕犯錯。因此,在推動港台關係發展的角度看,董建華辭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相對之下,人們對曾蔭權接任香港特首後的港台關係發表,則較為樂觀,抱有憧憬。其一、是因為曾蔭權在香港並無任何歷史包袱,「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可以消除種種疑慮,放手一博。其二、是曾蔭權本人的個人特質,領悟能力較強,思維敏捷,適應性強,這就使他在處理港台關係事務時,比董建華擁有更多的自信,而且也懂得靈活變通。在遵守「一中」原則及「錢七條」規定的前提下,可把「兩制」的示范作用發揮至最大化。其三、曾蔭權是「澳門女婿」,經常來澳門探親,並藉著其大舅鮑馬壯的關係,與澳門特首何厚鏵建立了私誼。在到澳門實地感受及與何厚鏵接觸之後,也必然會對澳門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經驗,及推動「澳台關係發 展的做法,印象深刻,在出任香港特首之後,也就必然會「向先進看齊」,在處理好香港特區的各項政務的同時,努力推動港台關係向前發展。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