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經濟特區的位階擺在一國兩制之上 不要把經濟特區的位階擺在一國兩制之上

香港《文匯報》昨日有兩則報導,頗為有趣:其一是引述交通部長張春賢所言,港珠澳大橋已完成立項,去年十二月十七日,三地有關機構對此問題進行協調,技術性文件都已提交。至於大橋兩岸落腳何處的問題,《文匯報》則指示,最近種種跡象顯示,十有八九將會是「明珠/拱北」。《文匯報》這則報導又說,上月二十五日,正藉珠海兩會期間,廣東省發改委有關領導召見珠海市負責大橋協調工作的主要官員,告之:國家發改委有關領導最近與香港、澳門負責大橋協調工作的領導就加快港珠澳大橋建設問題開了碰頭會,三方都認為根據專家論証,拱北方案比較好,如果要走橫琴,這座大橋就搞不成了。廣東省有關領導對該碰頭會紀要十分重視,指示要珠海盡快拿出意見。珠海市負責官員聽後表示,如果中央和港澳都贊成落腳「明珠/拱北」,珠海也可以接受。據悉,珠海現在正積極請專家研究,拿出大橋如落腳「明珠/拱北」後的線路銜接及車流管理等問題的方案。《文匯報》還報導稱,無論是在澳門,還是在珠海,記者採訪專家學者及各界名人時,聽到的共同一心聲是:為了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為了珠海新的經濟騰飛,不要再因為兩岸落腳點的「議而不決」而推遲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希望大家以大局為重,希望國家主管部門盡快拍板!

而《文匯報》同時又刊出該報記者對梁廣大的專訪。梁廣大在贊同興建港珠澳大橋並希望加快進行建設的同時,卻又落力推銷大橋選在拱北不合適,「橫琴更加適合大橋登陸」。這是因為,珠海今後發展將重點轉移到西部地區,而橫琴島位於珠江西岸,毗鄰港澳,與澳門一水之隔,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並有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待開發。而廣東省也提出了「九加二」泛珠三角合作開發橫琴,國務院對「泛珠三角」的合作也非常重視,應該說橫琴將可能成為「特區」中的「特區」,是泛珠三角區域對外開放的新窗口。

兩則報導,顯出珠海市相關人士對港珠澳大橋兩岸落腳選點的態度有重大差異。一方面,在台上執掌珠海市行政領導權的現任領導班子,盡管也主張是在橫琴,但在得知中央和港澳都認為拱北方案比較好,並指出「如果要走橫琴,這座大橋就搞不成了」之後,就表示將會服大局,接受拱北方案,並積極配合,邀請專家研究配套設施。而已經離開領導崗位多年,按中共相關文件規定不能干政的梁廣大,則大唱反調,仍然公開推銷橫琴方案。其動機冠冕皇堂的理由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九加二泛珠三角合作開發橫琴」,但實質卻是「珠海今後發展將重點轉移到西部地區」,橫琴有四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待開發。

很明顯,梁廣大的想法,是要想借助港珠澳大橋的「東風」,促進橫琴的發展。但他卻忽視了如下的這麼一個事實:港珠澳大橋計劃的提起,是為了促進「一國兩制」事業,為了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穩定,經濟持續發展。而且,該計劃是由香港主動提出,澳門響應,並得到中央高度重視。也就是說,大橋的定位,是首先為「一國兩制」服務,首先應讓香港、澳門兩個特區得益﹔其次才是為珠海經濟特區服務而不是促進橫琴發展。而且,大橋的走向應當首先尊重香港的意見,前一段時間的「雙丫」方案之所以被否決,就是因為並沒有給香港帶來較大的益處,相反還有可能會削弱該大橋對香港的效益。既然如此,如果大橋兩岸落腳點選在橫琴,與香港當初提出此設想的意圖背道而馳,亦即並沒有使香港得到的效益最大化,相反還將大受削弱,花了那麼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建成的大橋,對香港無甚麼好處,興建不如不建。也就是說,所謂的橫琴方案,是把經濟特區的位階擺在「一國兩制」之上,是將局部利益凌駕於全局利益之上。

這就使人們想到了當年的珠海「國際」機場及「伶仃洋大橋」。因為這也是把經濟特區的位階擺在「一國兩制」之上,將局部利益凌駕於全局利益之上的「傑作」。當然,以珠海「國際」機場現時的運行效益看,更是一個決策失誤的典型,「形象工程」及「政績工程」失敗的典型。中央政府和珠海市人民沒有追究「決策失誤」的教訓,已經「得了便宜」,卻在已經「下崗」的今日,還要再次「賣乖」,重唱舊調,說得重一點,就是干擾「一國兩制」,干涉珠海市現任領導班子的施政。

本欄日前分析認為,珠海市目前將「有條件」同意大橋在拱北落腳,這是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表現,應予肯定。並希望珠海方面能進一步正視港珠澳大橋的戰略地位作用,擺正局利益與全局利益的位置,盡快對大橋西端落腳點作出符合各方利益的決定,使大橋計劃能盡決拍板,並讓大橋能早日興建落成,為包括港珠澳在內的「小珠三角」的人民造福。現在看來,還應加上一句,應吸取珠海「國際」機場和「伶仃洋大橋」的教訓,擺正經濟特區與「一國兩制」的關係,及不要重犯不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錯誤。當然,對梁廣大本人來說,更應做好退休幹部的表率,不要干預現任領導班子的工作,更不要否定他們的正確決策。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