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綜合生活素質應以提升生活水準作基礎 提升綜合生活素質應以提升生活水準作基礎

根據特首何厚鏵簽發第二零/二零零五號行政長官批示《設立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所成立的「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已於最近正式投入運作。其第一項公開活動,就是將於下周一至本月二十六日舉行一系列的諮詢座談會,徵詢本澳基層社團、工商界、教育界、專業界、醫學界、學術研究機構及土生葡人代表的意見,以便集思廣益,共同為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出謀獻策,落實特首何厚鏵提出的「全面提升市民綜合生活素質」戰略發展目標。

「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將基層社團列為一系列諮詢座談會的優先諮詢對象,這是恰當、明智的做法。這是因為,既然「全面提升市民綜合生話素質」的主要目標,是優化整體生活和發展質量,提升生活條件和工作能力,聯結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提升人文素質和公眾道德,那麼,作為該項工程的基礎工程──提升生活水準,其主要工作對象就應是基層居民。也就是說,綜合生活素質與生活水準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但兩者之間互有關聯。綜合生活素質是一個大概念,生活水準則是一個小概念。生活水準存在於綜合生活素質之中,但並不等於是綜合生活素質的全部,只是綜合生活素質的其中一項內容。然而,生活水準卻是綜合生活素質的基礎,只有生活水準普遍提高了,才有能力、有機會提高人們的綜合生活素質,優化人們的整體生活和發展質量,進而提升人們的人文素質和公眾道德水平。

自博彩業開放之後,由於種種主客觀原因,澳門地區的貧富差距有所拉大。這從近日出現的一系列反常情況中,可窺見一斑:一方面,在某些新樓盤尚未正式推出之前,就有許多人連夜排隊領籌,明知其售價不低,也甘之如飴。在排除了「炒樓」的因素之後,這反映了部份人的收入水準不低,有餘錢換樓,以享受更佳的居住品質。但另一方面,當政府房屋局開始派發本年度的「社會房屋競投申請表」時,坊間的反應比輪購新樓更為熱烈,僅一天時間就派發出四千多份表格。這又折射出本澳有不少草根階層市民的收入有限,根本無法追得上「突飛猛進」的樓價,只能是苦苦地等候社會房屋。這個強烈反差只能說明,澳門地區貧富之間的差距,是相當大的。

因此,要提升澳門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首先就必須設法縮小貧富差距,提升生活水準。當然,縮小貧富差距並非是要搞絕對平均主義,更不是要以扯低富人生活水準來遷就窮人,而是要想法設法,提高窮人的生活水準,使之能與窮人生活水準的差距縮小。即使是今後富人的生活水準繼續提升,也不至於窮人的生活水準仍然是原地踏步,甚至還「仲衰過做女(o個)時」。

在此情況下,作為提升綜合生活素質的第一步,就是提升生活水準,尤其是提升弱勢群體的生活水準。因此,綜合生活素質研究中心的諮詢座談工作,將基層團體列在優先位置,反映了該中心的思路是正確的。不過,只是對基層團體進行一場為時兩個小時的諮詢座談,而參與座談者必會是基層社團的負責人,可能將會掌握不到真正的低下階層以至弱勢群體的真實情況,甚至可能會「做個形式走過場」。因此,除了諮詢座談會之外,「研究中心」似仍需採取更為直接、更為全面的方式,了解基層居民的真實心態及需要。

實際上,包括「研究中心」成員在內的社會中人,不宜為「澳門人均GDP二萬二千美元、位居亞洲第三」的表面數據所迷惑,更不應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現在坊間不少人都認為,所謂「人均GDP二萬二千美元」一事,只不過是一堆無血無肉的數字,並不能真實反映澳門居民的實際收入情況及生活水準。只是一個數千居民排隊輪候入住社會房屋的事實,就已是對這個「喜訊」的一個無情嘲諷。政府統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科學的理論及公式,調查統計出更為符合澳門實際情況的人均收入數值。這樣,才能使人們能夠冷靜地看到不足之處,找出奮□的方向,真正做好全面提升綜合生活素質的工作。否則,如果只是陶醉於與居民實際收入及生活水準嚴重脫節的「人均GDP」數值,那就只會墜入「驕傲使人落後」的泥淖,難以進步。

何況,澳門是一個開放城市,國際貿易較為活躍。澳門出口工業在整體經濟中的重要性雖然已大不如前,但仍佔有一定比重。而過去澳門出口工業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上爭取到許多優惠,用前澳葡政府經濟協調政務司高樹培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自認「低威」,使到西方各國市場都認為澳門貨品不會對其國內工業形成威脅,而且澳門經濟實力仍較薄弱,需要扶持,因而樂於向澳門工業產品提供各種優惠。可以說,這種謙卑態度及策略,是過去澳門出口工業能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其中一個有利因素。

這個道理,與鄧小平在我國外交戰略上提出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策略,是有著某些共通之處的。在國際貿易競爭仍然十分激烈,鄰近地區正對澳門虎視眈眈,而澳門地區的實質競爭能力也仍有待提高的情況下,我們實在是不宜奢談甚麼「亞洲第三」,而成為遭人妒忌的口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