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接受忠誠考核表達反獨立場順利過關

昨日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每周例會日期,這種例會每逢星期三上午召開。既然是「例會」,就是討論普通黨務之事,有時還是雞毛蒜皮之事。但昨日的例會卻非比尋常,因為這是國民黨自蔣介石擔任總裁之後,首次就黨魁產生進行民主競爭,讓有意參選黨主席的王金平、馬英九兩位副主席報告參選理念,並回答中常委提問〔按:《中國國民黨黨章》第五章有「總理」之設,第六章也有「總裁」之設,但同時亦規定,「總理」只為孫中山先生而設,「總裁」也只為蔣介石而設,兩人先後逝世後,皆分別保存此二章,以作為該黨永久之紀念;故而另設第六章「主席」,由蔣經國起,歷經李登輝、連戰,以至今次的王金平、馬英九參選,黨魁均是以「主席」名之〕。這對曾經長期在黨內進行獨裁管理的中國國民黨這家「百年老店」〔到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該黨成立已一百一十一年〕來說,應是引進民主競爭機制,將可能會成為促進國民黨改革的契機。而且也將可透過這種類似「參選人政策路線大會考」的參選理念報告、答問,有助於進一步明確中國國民黨的「反獨求統」政治路線,確立現任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在會談中所達成的各項共識,使之成為該黨長期堅持的兩岸政策,無論是何人當選,都必須忠實執行,傳承下去,絕不能打馬虎眼。僅此而言,這是中國國民黨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也是該黨黨務運作的重要轉折點。

實際上,自蔣介石於一九二八年出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繼而於一九四三年九月出任國民黨總裁後,國民黨歷任黨魁的接任和續任,都是寡頭獨裁壟斷的過程,一個人說了算,沒有任何民主競爭。李登輝更是在一九九零年的「二月政爭」中,在宋楚瑜的協助之下,以近乎「軟性政變」的方式奪取國民黨主席職位。即使是在二000年李登輝落台,翌年首次進行國民黨主席直接選舉,也是只有連戰一名候選人等額參選,毫無民主競爭意味。直到今次黨主席選舉,才出現了「不等額」的參選人,也才有了參選人之間的公平競爭。這對較為保守、僵化的國民黨黨內作風,造成了強烈的衝擊,也引進了民主競爭的新風氣。

正因為如此,才有一些思想偏於保守的黨內元老,對此很是看不慣,甚至連當事人之一的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也一反其七年前全力勸推說了N次「不選」的馬英九參選台北市長的積極作為,以擔心造成黨內分裂為由,不贊成黨內民主競爭,而擁勸連戰繼續連任黨主席。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民進黨在在野時期的歷任黨主席,都是經過一番激烈競爭,甚至是同一派系成員之間的惡鬥〔如「美麗島系」的許信良與張俊宏「割袍斷義」〕,才選舉產生的,但也未見這種競爭會造成民進黨發生分裂,反倒是促成民進黨大團結。盡管國民黨的黨情與民進黨有所不同,但相信「有競爭才有進步」及「真理越辯越明」的規律,也同樣是適用於國民黨的。而且,通過這次黨主席選舉的君子之爭,確立國民黨的黨內民主競爭機制,必將會有利於該黨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透過昨日王、馬的「大會考」,促使二人對年底縣市長選戰、兩岸關係、黨的路線、如何處理黨產、監督「民粹政府」等五大議題內容進行表態。其中最重要的,是屬於連戰最高「政治資產」的「胡連會五項愿景」,及黨的「反獨求統」政治路線,可說是對王、馬進行了政治忠誠度的大考核。只有兩人都交出滿意答卷,連戰才有可能放心交棒,全黨也才有可能不用擔心會被類似李登輝這樣的野心家篡黨奪權。

王、馬二人昨日的表態,基本上是「OK」的。兩人似都準確地掌握到連戰的心理和全黨的意愿,都言必稱「尊連」,並都打出了堅持「九二共識」,繼承「胡連會五項愿景」,促進兩岸和平和交流,反對「台獨」的政治路線的旗幟。其中,因與李登輝過從甚密,並曾說過「台獨也是國民黨的選項之一」的王金平,正式表態「台獨」絕對不是國民黨的選項,並釐清了他曾說過的「國民黨本土化」的內涵,應是「正確的本土化」,而不是「去中國化」的「本土化」。他還斬釘截鐵地說,堅持走國民黨路線,不走「李登輝路線」。在理論上及表面上,應是可以消除人們對王金平「藍皮綠骨」的疑慮。但仍很難保証,不會再重演諸如李登輝公開說是「經國先生的好學生」,實質卻是背離蔣經國堅持「一中」政治路線的一幕。

在這方面,作為外省人的第二代,且也曾有過進行「反獨」活動歷史的馬英九,應是不存在「不放心」的問題。但為了表達忠誠,昨日馬英九還是再次強調了自己多年來一直所堅持的「反獨」立場,並以曾是連戰學生的角度,表達忠誠傳承「胡連會五項愿景」的決心。還建議將「胡連會五項愿景」納入國民黨「十七全」的決議文,成為國民黨推動兩岸關係的政治依據。但是,中常委們仍然是對他不放心,不過並非是在黨的路線方面,而是他的「不沾鍋」性格,擔心他不能向民進黨的「民粹政府」作堅決鬥爭,考問他是否敢於進行街頭抗爭。這對於作為法學博士,並曾因依法壓制泛藍群眾的「三一九抗爭」的馬英九來說,確是一大難題。為此,馬英九表示,將以法治來對抗「民粹」,並稱聲「國民黨不能為了對付民進黨,把自己民進黨化」。在法治的角度而言,馬英九無疑是正確、務實、理性的,但卻有可能不符目前黨中央的立場,及黨內的民意趨向。對比於王金平的「該上街頭就上街頭,該遊行抗議就遊行抗議,非常時期就要有非常作為」的表態,可能馬英九在競選中將會失分。

在答問中,有中常委以謝長廷同時出任高雄市長和民進黨主席,兩頭難以兼顧的事實,來質疑目前也正分別出任「立法院長」的王金平及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是否能兼顧好兩個職務。馬英九以台北市與高雄市的距離有四百公里,而台北市政府與國民黨總部的距離只有四公里,加上謝長廷是出任高雄市長才只有幾個月就兼任民進黨主席,而他自己則是即將要離任台北市長,說明自己將能勝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這個「地理距離」的比喻,似是做「球」給王金平。實際上,王金平即以「立法院」與國民黨總部同是位於中山南路,兩者的門牌號碼只有十號之隔,走路都可以到黨中央上班,來展示比馬英九更具優勢的便利條件。

然而,或許是馬英九反應不夠敏捷,也許是馬英九已經意識到,但為了心存厚道,沒有作出反駁,而未有將王金平一軍:如果能順利當選黨主席,他因還有一年半便卸任台北市長,所謂「兩項兼顧」的現象,不如王金平本屆「立法院長」的任期直到二00八年二月才屆滿,尚有近三年任期,那樣嚴重。

更重要的是,王金平出任的是「立法院長」,如果兼任黨主席,可能將會遇到對立政黨的「立委」質疑其主持議事不公。而馬英九作為行政官員,本身受到市議會的制衡,則不存在此問題。可惜,馬英九放棄了強調自己這方面的優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