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為實現「胡扁會」製造模糊空間?

陳水扁昨午在台北賓館與二十餘位民進黨籍「立委」茶敘。據出席者轉述的內容顯示,陳水扁在「胡連會」及「胡宋會」後沉默了半個多月之後,終對台灣當局在新形勢下的大陸政策作出了相應的對策,並開始透過某些場合陸續釋出。陳水扁昨日的談話內容,可能只是其中的部分內容,意在測探仍有相當部分成員對進行兩岸執政黨黨際交往心存疑慮甚至是持反對態度的泛綠陣營的「水溫」,並利用吹風來預先鋪墊氣氛。日後不排除將會有一個較為完整、全面的正式宣示。

實際上,在「胡連會」及「胡宋會」的過程中,陳水扁似是對進行「胡扁會」有所憧憬、追求,但卻顯出與泛綠陣營尤其是仍揹有選舉壓力的民進黨選將之間存在較大的距離。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胡錦濤與連戰舉行會談並發表「新聞公報」當天,「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按照黨、府、院高層會議的調子,公開聲稱「胡連會新聞公報有違法之嫌」。但沒有參加這次高層會議的陳水扁,卻在翌日登上出訪的專機後,向隨行記者發表了立場與吳釗燮公開發言完全相反的談話,不但聲稱「胡連會新聞公報」沒有違法,而且還聲稱在野黨領袖的「登陸」只是「序曲」,「主戲」還在後頭。

很明顯,陳水扁個人的想法,與負有為民進黨長期執政繼續打拼任務的其他重要幹部的心態,出現了重大的差異。實際上,在陳水扁個人一方,確實是發生了與「民進黨群體」不同考量的變化:一、在依靠「兩顆子彈」驚險連任「總統」之後,就陳水扁個人而言,他已完全沒有選舉壓力,因而可以在為個人政治生涯作出某些重大決定時,無須顧及選票的問題,顯得較為「洒脫」。二、陳水扁的任期只剩下三年,如果將「接班人」提前開打下任「總統」選舉選前熱身賽、而有可能會導致他提前「跛腳」的因素考慮進去,他的「實質任期」則只餘下一年多。因此,他必須考慮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的問題。在遭遇到大陸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和美國施壓的「雙重夾攻」,及「立委」選舉不過半的教訓之下,意圖以透過「制憲、正名」進行「獨立建國」的方式來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已是碰了壁;而要搞好台灣地區的經濟等政績,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沒有把握;故而他唯一建立「歷史定位」的機會,就是讓兩岸關係有所突破。因此,他有意趁連、胡「登陸」為他搭好「大橋」之機,也踏上「登陸」的路程。透此,可解除東亞地區的一個主要的戰爭隱患,帠\會有機會爭取諾貝爾和平獎。而他個人的「歷史定位」,也就可由此建立。

而民進黨的戰將們,卻仍得為民進黨日後的各種公職選舉,以至爭取實現長期執政而奮鬥。他們擔心民進黨任何與中共進行黨際交往的舉動,都將會流失「台獨」基本教義派選民的支持。尤其是正對代表民進黨參選下任「總統」虎視耽耽的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等人,還進而擔心也將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總統」選舉選情。因此,他們的舉動,尤其是蘇貞昌在操盤「任務型國代」選舉戰時的種種表現,又成了拖陳水扁「登陸」後腿的強大阻力。

也正是處於這樣的背景,再加上陳水扁因屈服於蘇貞昌等人的選舉壓力而在「任務型國代」投票前說了一些過頭話,如果在投票後再予「糾偏」,可能更坐實人們對他「善變」之譏;及他一時未能了解美國的政策底盤〔當時有美國擔心兩岸關係發展過快將會使其失去主導權之說〕;而對「兩岸一中」的內涵又尚未能準確把握;故而放棄了在「五.二0」發表談話正式回應「胡連會」及「胡宋會」所發表的「公報」的機會,使到一大票關注「五.二0講話」的人士,都若有所失。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潛之後,陳水扁昨日終透過與部分民進黨籍「立委」茶敘的機會,談到了他對兩岸關係事務的一些新思路:

一、陳水扁並沒有放棄「胡扁會」的機會,也沒有放棄兩岸和平談判。然而,這必須是在不設前提、民主對等和平,及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之下進行。

二、進行「胡扁會」的地點,不應是在中國大陸,而是在「第三地點」。

三、陳水扁再次肯定「扁宋會」,並聲稱需要站穩台灣「主體意識」,就不應質疑「扁宋會」,並應持續進行。

由此可見,陳水扁似是在實現「胡扁會」與「獨派」反彈之間,找到了「在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之下進行胡扁會」的最大交集點。而且,不是透過「登陸」,而是在「第三點」實現「胡扁會」。這也是為了提前紓壓,防避「獨派」的反彈。

什麼是「台灣主體意識」?似是有較大的迴旋解釋空間。而從民進黨當局目前的「國家定位觀」,及陳水扁再次肯定強調「憲法一中」的「扁宋會」來看,可能是以《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論述為圭臬。也就是說,是「一中各表」之下的「中華民國」,但卻又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對「中華民國」的定義有較大的差異。──國親兩黨所主張的,是「中華民國」的主權及於大陸地區,惟治權只及於台澎金馬;而民進黨所指的「中華民國」,其主權和治權都僅止於台澎金馬。

然而,陳水扁昨日所指的「主體意識」,卻又未明指是《台灣前途決議文》所定義的「中華民國」。這就有可能會為陳水扁日後進一步確認除「九二共識」四個字以外的與之相關的一切概念,預留了空間。也就是說,只要北京不再強調「九二共識」四個字,而是改採其他提法,如「九二諒解」、「九二香港會談精神」等,或是能夠將「兩岸一中」的內涵解釋清楚,陳水扁將會同意以兩岸在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中所達成的默契為基礎,進行兩岸黨際交往。

另外,陳水扁雖然不愿在大陸進行「胡扁會」,但他所說的「第三地」,並未明指是「第三國家」。這就有可能是這個「第三地」,可把既非是大陸,亦不是其他國家的香港、澳門,也涵蓋進去。

或許,這正是其實正急於為了建立自己的「歷史定位」而憧憬實現「胡扁會」的陳水扁,為了防制「獨派」的反彈,在苦思冥想之下,所製造的「模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