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發揚優良傳統奔赴災區救死扶傷 醫護人員發揚優良傳統奔赴災區救死扶傷

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昨日發出新聞稿宣稱,由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和鏡湖醫院、山頂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一支澳門特區政府醫療救援隊,定於今日下午在澳門國際機場乘坐包機,啟程前往成都協助進行醫療搶救工作。按新聞稿所言,這支醫療救搶隊的組成,結合了三個元素:其一是廣大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要求前往四川地震災區參與醫療救搶工作;其二是特區政府衛生局領導層支持醫護人員的人道及正義要求,動用政府資源組成醫療救援隊;其三是國家衛生部對各地組織醫療救援隊作出了統一安排,特區衛生局根據此統一安排及災情實際需要,協調有關急救專業範疇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救援隊。

澳門居民及相關專業人員向來具有「人溺己溺」的人道主義精神及「血濃於水」的同胞骨肉情感,在同胞遇到災害時,都能挺身而出,出錢出力,幫助同胞抗擊自然災害,渡過難關。就以今次參與衛生局所組織的醫療救援隊的鏡湖醫院而言,過去無論是在抗日戰爭中,還是在解放戰爭中,都或是派出醫護人員參加中共領導的珠江縱隊的抗戰活動,或是就地救治在解放萬山群島戰役中受傷的解放軍官兵。今次四川遭遇建國以來震級最高、烈度最大的地震災害,當地同胞遭受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及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慈善組織和醫療機構,紛紛組成醫療救援隊奔赴災區,實踐「救死扶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具有光榮傳統的澳門醫護人員,又豈能甘於後人?

實際上,災區的抗震救災工作,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胡錦濤主席日前在綿陽第一線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時就作出指示,對已經救出的群眾要及時轉移,對傷病員要及時治療,對其中的孤兒、孤老要妥善安置。--據報導,整個四川災區搶救出來的傷員數以萬計,但當地已有不少醫護人員不幸罹難,北川縣人民醫院一百多名醫護人員,只有三十多人幸存。盡管已經轉移了部份傷病員到其他城市救治,但仍有不少不方便轉移的傷病員,留在災區待救。因此,盡管已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批醫護人員前往災區搶救,但多一名醫護人員就多一分力量,就可盡量降低傷病員的死亡率。另外,由於災區氣溫日高,一些仍掩埋在殘垣敗瓦中的屍體已經發臭,嚴重污染環境,一些小童的身上已暴發紅疹,這也需要大批醫護人員進行防疫工作。

澳門特區政府的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和澳門地區的醫療機構、人員,有著救死扶傷及防疫抗災的優良傳統。尤其是「SARS」一役,澳門作為人口流動如此頻密的國際城市,在鄰近地區「SARS」疫症大爆發、奪去數百人生命之際,卻是能夠「獨善其身」,只是發生了一宗外來型病例。這全靠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及早做好預防工作,以「預防登革熱」名義大搞環境衛生,為澳門將「SARS」瘟疫拒禦於「區門」之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衛生條件。而且,澳門的醫護人員,其中有不少或是畢業於內地的醫科大學,或是曾在內地的醫療機構工作過,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搶救防疫工作,均有豐富的危急搶救及防疫抗疫專業知識。他們中的代表獲批准組隊前往災區服務,就必能以其專業知識,在救治傷病員及防疫工作中大身手,為抗震救災作出實質貢獻。當然,也是為澳門特區和澳門醫護界以至澳門居民爭光。

其實,澳門政府除了是派遣醫療救搶隊往災區進行醫療救援之外,還可做更多的醫療救援工作。比如,參加國家衛生部統一協調安排的轉移搶救傷病員的安排,要求中央也適當分配安排一些災區傷病員來澳門醫治。尤其是一些特殊傷勢或病症,內地缺乏此類專業救治器械或器械不足,澳門特區政府就宜根據澳門醫療機構的專業條件,接收有特殊需要的傷病員,減輕內地醫療機械的負擔。

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在澳門經濟低迷之時,國家千方百計協助澳門官民渡過難關,恢復經濟,重振輝煌,先後推出「CEPA」、「個人遊」等措施。當「SARS」威脅澳門之際,中央向澳門無償調撥了醫療物資。當澳門居民因鹹潮侵襲而遇到食水困難時,國家又緊急啟動「補淡壓鹹」工程,由全國人均GDP倒數第一的貴州省,無償放水支持全國人均GDP最高的澳門。今年初內地遭遇大雪災,在連內地的副食品供應都感緊張之際,國家又排除困難,優先向澳門供應生豬活牛蔬菜。近日,糧食荒蔓延全球,澳門大米供應緊張,中央又及時安撫澳門居民,表態將保證對澳門的大米供應,使居民的恐慌心理很快就平靜下來。現在,內地同胞遭災,我們應當反哺他們。除了是捐款贈物之外,也應協助救治傷病員。在災區進入重建家園階段之後,還應參與災區人民重建家園尤其是新建希望學校的工作。

本澳二十名醫療志願人員,今日就要踏上征途了。我們衷心祝願他們,在充分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和精湛醫術,積極救治受災傷病員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危作息,保護好自己。在完成任務凱旋而歸時,人人身體健康,個個身心愉快。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