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鼓吹兩岸位階高於外交的錢復重返黨務

中國國民黨於前、昨兩日分別召開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十七屆中央評論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這兩個會議,都是國民黨經過八年在野,重新執政後的第一次全會。但由於台灣地區的政制是「黨政分開」,在「政黨法」頒行之前,國民黨只是一個「人民團體」,故會議沒有甚麼實質性的議題,也未能為國民黨重新成為「執政黨」後提出甚麼執政路線和政策。

不過,曾因出任「監察院長」而主動退出國民黨黨務運作的錢復,在「四評會」召開之前獲吳伯雄主席增聘為中評會主席團主席,重返黨務系統運作,並出席「四評會」活動,則是國民黨這次「兩會」的一個亮點。不過,也有人為錢復「叫屈」,認為以他在黨內的資歷,應被聘為榮譽主席,與連戰「同一檔次」。

實際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錢復確是曾與連戰「同一檔次」。因他的父親錢思亮是國民黨大老,與連戰的父親連震東的地位相當,再加上也是前「監察院長」的陳履安的父親陳誠、前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的父親沈宗瀚,都也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而這四人當時在國民黨內也都正處於「政治上升期」,故被稱為「政壇四公子」。目前,陳履安因在一九九六年脫黨參選「總統」,至今尚未「歸隊」;沈君山因中風而不理政事,「政壇四公子」就只剩下連戰和錢復。而且,錢復不但曾任「監察院長」,並還出任過「國大議長」,與當時任「副總統」的連戰「平起平坐」。因此,錢復與「同一檔次」的連戰同任國民黨榮譽主席,並不為過。當然,連戰後來在黨務上曾任黨主席,而錢復只是中央委員,亦即連戰比錢復「高了一檔」。

但錢復在國民黨內的成望,仍是無人可以比擬。這從前一段時間,在秘魯總統遣派特使赴台,向馬英九遞交邀請書,邀請馬英九派出代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總統府」內傳出馬英九鑑於兩岸關係好轉,有意派遣較高層次的人選的消息時,政壇上就首先猜測這一人選會是錢復,就可看出錢復在黨內的地位。而後來馬英九以更實質性地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利用連戰既曾任過「副總統」,又是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攜手共創「國共平台」的特定條件,以達到在國際場合實現「胡連會」的考量,才最後選定了連戰。但即使如此,也可見錢復的「江湖地位」了。

其實,當時馬英九的密底算盤是,倘北京仍未能「解放思想」,婉拒連戰作出馬英九的代表出席利馬「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話,錢復就是「備胎」人選。因為錢復曾任過「國大議長」和「監察院長」,其政治位階已比西雅圖模式」所約定的「經濟領域部長級官員」要高得多。而且,錢復此前還如同連戰那樣,曾出任過「外交部長」,在一定意義上,也可算是打破了「APEC」「漢城模式」所擬定的「中華台北」出席「APEC」部長會議的官員,只能是「經濟部長」,而「外交部長」不可與會的規約。

錢復雖然當過「外交部長」,為李登輝的「務實外交」效勞,但不可不知,當年隨著李登輝的“台獨”面目逐漸暴露,兩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李登輝執意訪美時,錢復曾極力阻止,認為會破壞兩岸關係,大大得罪了李登輝。江八條」發表後,他又在「外交部」記者會上指出:「外交政策」只是台灣當局政策的一個環節,而大陸政策是臺灣未來走向,攸關臺灣興亡,其位階應高於「外交政策」。如果說,此語是由「陸委會」主委甚至是「行政院長」說出,人們不會感到意外的話,但卻是由正在主持「外交」工作的「外交部長」錢復大張旗鼓地宣示,那就使人刮目相看了。

但是,就正是錢復此語,得罪了要繼續推動「務實外交」的李登輝,故而被免了「外交部長」之職。不過,畢竟錢復是正人君子,黨內聲望較高,李登輝又不敢太為難他,將他調去「國大」並出任「議長」。名義上是「高升」,實質上卻是李登輝正打算透過「修憲」廢掉「國大」,而讓錢復當個「末代議長」,等於是「國大」在他手中毀掉。這與後來江澤民會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提出兩岸進行「政治對話」之後,「陸委會」主任張京育「無視」李登輝先後透過與司馬遼太郎對話及訪問美國,表露了其「獨台」立場的事實,積極響應江澤民的提議,宣稱「兩岸政治對話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提前進入《國統綱領》中程階段」,卻被李登輝「炒魷」,一炒到底,沒有「賜」一個職務作為補償,連政治大學也有校回不了(張京育曾任政治大學校長)相比,要幸運得多。

而馬英九上台後,曾登門拜訪自己求學時的老師錢復。馬英九表示,老師當年曾說過一句非常重要的話,即「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後來台灣「外交」關係的發展,果然與老師所言相符,老師對台灣對外關係的問題與見解,十分透徹。錢復則認為,「政府」的存在,是要讓人民生活過得更好,如果兩岸經由接觸,可以讓台灣人民生活過得更好的話,那當然是好事。

由於在辜振甫逝世後,錢復曾是接任海基會董事長的人選之一,更由於錢復說過「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的名言,故倘若連戰出任辜振甫曾任過的「APEC領袖代表」的設想遭到北京婉拒,錢復確是一個好人選--倘北京是能夠感受到「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的話。

錢復在重回國民黨黨務之後,或許也將會參與「國共平台」的工作。當這位曾鼓吹「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的前「外交部長」到了北京時,不知他當年的「對手」部門--外交部,會否「惺惺相識」,隆重招待一番?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