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山寨春晚和澳亞衛視為我們出一口氣 感謝山寨春晚和澳亞衛視為我們出一口氣

澳亞衛視負責人馮新民日前送贈一張「山寨春晚」的光碟。雖然其內容和品質都「並不怎麼樣」,但筆者還是耐著性子,分多次陸續將它看完。這台「山寨春晚」使筆者不勝感慨,既為澳亞衛視充分享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在「山寨春晚」在內地受壓之下,將之接過來播出叫「好」,也為內地某些單位對「山寨春晚」如臨大敵,施以各種壓力,導致原本已承諾播出「山寨春晚」的貴州衛視等媒體臨時叫停,而大為嘆息。

實際上,可能是「山寨春晚」的策劃者施孟奇眼高手低,也可能是施孟奇拉不到甚麼商業贊助,經費有限,故「山寨春晚」的素質奇低,甚至還不如內地隨便一家企業或一個社區的業餘文藝聯歡演出。「央視春晚」等有關部門根本無須將之估計過高,擔心會搶走「央視春晚」的觀眾,從而對其施壓,因而引發部份民眾的逆反心理,將「山寨春晚」的話題炒熱,令到那些收看不到「山寨春晚」的觀眾,還以為它真的是具有向「央視春晚」叫板的實力。如果能讓貴州衛視如約在除夕夜播出,相信「山寨春晚」開播不到十分鐘,觀眾們就會大叫「上當」,紛紛「換畫」,回頭收看「央視春晚」,社會上炒起的「山寨春晚熱」,當即就會降溫到冰點,有關部門自我承攬的「壓力」,就必會自然而然地消解。

正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正如《珠海特區報》所評述的那樣,轟轟烈烈的「山寨春晚」最終雷聲大雨點小。被寄予厚望的「山寨春晚」為什麼流產?這恐怕還是因為老孟們太業餘:策劃、編導、舞美、審查、轉播、人脈等等,所有環節都業餘;在整個籌備過程中,老孟等人竟然沒能建立一支專業的編導團隊、行銷團隊和直播團隊,這對於一檔大型晚會來說簡直不可想像。來自草根的文藝天才們像一群武林高手赤手空拳跳上擂臺,卻因為找不到像樣的兵器、掐不準上場的步點而成了一幫鬧哄哄的烏合之眾,「山寨春晚」幾乎成了因陋就簡的自娛自樂。但是,由於全國電視觀眾都可以透過公共電視網絡隨意收看的貴州衛視不播,而澳亞衛視在大陸地區卻並非是所有觀眾都可隨意收看,只是涉外星級酒店才能「落地」收看,即使是普通網民可以收看的澳亞衛視網站,也因網絡堵塞和鏈接失效,能看到網民也不多,因而使之益發充滿「神秘感」,間接地抬高了「山寨春晚」的知名度和「價值」,使只花了二十萬元,素質如同企業、社區聯歡會,充其量只可打二十分的「山寨春晚」,竟然可以具有「四兩搏千斤」的「實力」,向預算經費驚人,集中了大量物力人力,可以打上八十分的「央視春晚」叫板。

澳亞衛視的主事人顯然很聰明,他們充分利用「一國兩制」的有利條件,在得悉「山寨春晚」的合作方紛紛叫「停」後,主動與之聯絡,取得了其播出權。盡管內地沒有多少人可以收看到澳亞衛視所播出的「山寨春晚」,但這事在被炒熱了之後,也就等於是免費為澳亞衛視作 了一個效應不錯的「品牌廣告」,使到內地不少人知道澳門有這麼一家電視台,也知道澳門的這家電視台敢為別人所不敢為,因而對它充滿敬意。贏得了口碑。當然,如果內地觀眾能隨意收看到澳亞衛視播出的「山寨春晚」的話,這個效應將會驟減。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麼奧妙,越是收看不到,澳亞衛視的名聲就越響,從而形成了「不成比例」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在內地某些部門封殺「山寨春晚」之時,新華網卻發表了一篇題為《「山寨春晚」衝擊波》的貼文,對「山寨春晚」給予了肯定,將其評價為「平民氣息濃厚,象一次普通百姓嘉年華」。並表示,「對於俗文化,也要理解和寬容,一些主流文化對此要有所回應,有所介入,有所引導,這樣才能吸納其好的一面,最終形成文化的良性互動」。就此而言,澳亞衛視確是做了一件好事。

不管怎樣,施孟奇籌劃製作「山寨春晚」,澳亞衛視播出「山寨春晚」,都是挑戰充滿傲慢與偏見的「權威」的實際表現。其節目雖然平庸,能收看到的人雖然並不多,但依然贏得網民們的尊嚴。實際上,對南方觀眾而言,「央視春晚」確實是充滿了傲慢和偏見,不但是連續多年的「春晚」,都是讓東北的「二人轉」佔據了舞台,基本上沒有反映南方特色的節目,而且即是有代表南方形象的演員登場,也是被扭曲醜化了的。比如今年「央視春晚」中的一個叫「北京歡迎你」的節目,將那對來自廣東的新婚夫婦醜化成了愚昧、庸俗之輩,這與改革開放是從廣東發端,廣東人最先接受先進思想、建立先進思維的實際情況相比,形成畸形的反差。這也就難怪,「央視春晚」在南方的收視率那麼低,據說在廣東還不到二成。就此而言,我們還得衷心感謝為南方人尤其是包括港澳人在內地的廣東人「出了一口氣」的施孟奇和澳亞衛視。--據說,澳亞衛視在經營過和中,就遭受了本地區某些權威部門的不公平對待。顯然,它決定接手播出「山寨春晚」,也是要藉此為自己「出一口烏氣」!